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7 17:25
本文關鍵詞: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研究
【摘要】: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德國經歷了崛起、強大、最終發(fā)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程。德國雖然相對歐洲其他國家實現統(tǒng)一比較晚,但它卻在短短四十年間實現了快速崛起,并一躍成為困擾歐洲的巨大力量。這與德國1871年建國以后采取的對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19世紀后半期,德國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在1871年實現了國家的統(tǒng)一,為了能夠使新生的國家生存和發(fā)展下去,根據當時的國內外環(huán)境,德國采取地區(qū)守成的外交政策,利用歐洲各國間的矛盾,與歐洲主要國家簽訂盟約,采用各種手段使其他國家進入到自己的大陸同盟體系當中。為防御宿敵法國的報復,德國縱橫捭闔,先后與奧匈帝國、俄國、英國、意大利、羅馬尼亞等歐洲國家簽訂攻守盟約或中立協定,這些共同形成以柏林為中心輻射開來的歐洲大陸同盟體系。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最終形成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首先,德國統(tǒng)一后的國內形勢是這一體系得以形成的內部根源。其次,當時歐洲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德國自身地緣政治因素是其外部根源。最后,歐洲大陸同盟體系得以組建仍是源于均勢的考慮。 德國構筑的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為德國營造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幫助德國實現了快速崛起。以史為鑒,當今中國的境遇和當時的德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中國也有眾多的鄰國,處在不利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中,在國家統(tǒng)一后,國家實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對于以后如何處理好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如何謀取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德國崛起過程中的對外戰(zhàn)略和外交行為給正在崛起中的中國提供了有意義的啟示。
【關鍵詞】:德國 歐洲大陸同盟 體系 均勢 地緣政治
【學位授予單位】:中原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51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5
- 1.1 研究問題和意義9-10
- 1.2 相關研究綜述10-13
- 1.2.1 國外學界的相關研究10-11
- 1.2.2 國內學界的相關研究11-13
- 1.3 論文的研究內容與寫作思路13-14
- 1.3.1 研究的主要內容13
- 1.3.2 寫作思路13-14
- 1.4 論文的研究方法與理論支撐14
- 1.4.1 論文的研究方法14
- 1.4.2 理論支撐14
- 1.5 論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存在主要困難14-15
- 1.5.1 論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4
- 1.5.2 論文寫作的主要困難14-15
- 2.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構筑過程及戰(zhàn)略思考15-22
- 2.1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構筑過程15-18
- 2.2 德國構建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戰(zhàn)略思考18-21
- 2.2.1 奧匈帝國是德國構建同盟體系的首要目標18-19
- 2.2.2 俄國、法國是德國同盟體系考慮的重點環(huán)節(jié)19-20
- 2.2.3 意大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英國是德國組建同盟體系的補充20-21
- 2.3 本章小結21-22
- 3.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解釋之一:內在因素22-30
- 3.1 政治因素22-25
- 3.2 經濟因素25-27
- 3.3 政治家個人因素27-29
- 3.3.1 俾斯麥的成長經歷27-28
- 3.3.2 俾斯麥的外交28-29
- 3.4 本章小結29-30
- 4.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解釋之二:外部因素與地緣政治30-36
- 4.1 外部因素30-33
- 4.1.1 十九世紀中后期的國際背景30-31
- 4.1.2 歐洲各國外交戰(zhàn)略的重新選擇31-33
- 4.2 德國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33-35
- 4.3 本章小結35-36
- 5.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解釋之三:均勢視角36-42
- 5.1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結構36-37
- 5.1.1 在雙邊關系層面上表現為長久穩(wěn)定36
- 5.1.2 在多邊關系層面上體系表現為暫時性36-37
- 5.2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特征——均勢37-41
- 5.2.1 權力重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38-40
- 5.2.2 支撐均勢的外顯特征不同40-41
- 5.3 本章小結41-42
- 6.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瓦解42-45
- 6.1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瓦解及原因42-43
- 6.2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瓦解帶來的后果43-44
- 6.3 本章小結44-45
- 7.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啟示45-51
- 7.1 繼續(xù)奉行韜光養(yǎng)晦的外交戰(zhàn)略45-48
- 7.2 處理好與世界其他各國的關系48-49
- 7.3 積極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49-50
- 7.4 本章小結50-51
- 8. 結束語51-54
- 8.1 歐洲大陸同盟的成因51
- 8.1.1 內政與外交的互動51
- 8.1.2 歐洲國家之間角色的互動51
- 8.2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仍然是一種均勢的國際關系結構51-52
- 8.3 德國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也促使了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的形成52
- 8.4 歐洲大陸同盟體系留下的啟示52-53
- 8.5 小結53-54
- 參考文獻54-59
- 攻讀碩士期間研究成果59-60
- 致謝60-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健;一百年來的俾斯麥傳記[J];德國研究;2000年03期
2 周慶建;;剛柔相濟的政治藝術——淺析俾斯麥時期的德國外交政策[J];法制與社會;2008年32期
3 邢來順;略論德意志帝國外交中的“大陸政策”和“世界政策”[J];高師函授學刊;1994年03期
4 尚鴻;淺析1860年俾斯麥辭職的原因[J];高師函授學刊;1994年04期
5 李義娟;宋寶潔;;近東危機與德國外交政策[J];改革與開放;2009年09期
6 戎平,開邑;俾斯麥的經濟政策與德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J];高師函授學刊;1994年01期
7 王紫娟;;英國均勢模式與俾斯麥均勢模式之比較[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8 靳艷;;從地緣戰(zhàn)略視角評析俾斯麥的對俄外交政策[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2期
9 魏光啟;;現實主義的盟國策略——評德國統(tǒng)一后俾斯麥的結盟政策[J];世紀橋;2008年03期
10 楊國順;論俾斯麥“大陸政策”外交的客觀環(huán)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丁冉;俾斯麥外交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358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63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