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民族志撰寫再反思——從“米德-弗里曼之爭”談起
本文關鍵詞:田野民族志撰寫再反思——從“米德-弗里曼之爭”談起
更多相關文章: 《薩摩亞人的成年》 “米德-弗里曼之爭” 田野民族志 反思
【摘要】:瑪格麗特·米德的《薩摩亞人的成年》是20世紀人類學的經(jīng)典著作,同時也是頗具爭議之作,由此引發(fā)了人類學史上最為激烈的論戰(zhàn)——"米德-弗里曼之爭"。這場經(jīng)久不衰的論戰(zhàn),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更加全面的薩摩亞社會,同時為后人的田野調查與民族志寫作反思提供了新契機。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關鍵詞】: 《薩摩亞人的成年》 “米德-弗里曼之爭” 田野民族志 反思
【分類號】:K18
【正文快照】: 書寫,可以用來保存原本無法記錄的當下瞬間,還可以保鮮并還原到當時語境,并能反復斟酌,讓人建構起意識形態(tài)的現(xiàn)實,敻覃愄亍っ椎率20世紀屈指可數(shù)的女性人類學家,美國文化與人格學派代表人物。924年,這個年輕的姑娘以孤往之大勇,前往薩摩亞,書寫了一段田園牧歌般的故事《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建民;;人類學藝術研究對于人類學學科的價值與意義[J];思想戰(zhàn)線;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月如;;從祖蔭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農(nóng)村宗教變遷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徑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3 錢雯;;文化詩學:理論、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賈欣;;試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下的中國傳統(tǒng)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號學的分析[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年12期
5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類學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李遙;;桐城六尺巷傳說的人類文化學解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王志清;;“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與闡釋——論江帆持續(xù)性追蹤研究故事講述者的啟示意義[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徐穎;;認同理念及其當代價值[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9 任曉;;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論地區(qū)研究與21世紀中國社會科學的追求[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崔俊杰;;鄉(xiāng)政村治下的“村法”研究——立足于對3個鄉(xiāng)村的調查[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錚;;簡論人類文明的藝術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何林;;多樣的“天堂”之路——茶臘村三個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禮[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3 韓瑞霞;;互聯(lián)網(wǎng)對拉斯維爾5W模式的沖擊[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4 常宏;;作為認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論及其在文化產(chǎn)業(yè)中的整合作用[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5 陳向兵;;“精度抽象”:未來藝術的一種可能——以鐘曦作品為例[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6 馬燕;;清真飲食文化中的美學意蘊[A];中國回商文化(第二輯)[C];2009年
7 王鑒;;教育人種志研究的理論與方法[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麗;;文化公共性與公共性文化建設[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謝愛華;;神圣與世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宗教學研究[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郭淳彬;;文化多元發(fā)展視角下規(guī)劃的作為與無為[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秋芝;口頭表演與文化闡釋[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長娟;社會性別視角下鄉(xiāng)村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鄧群剛;集體化時代的山區(qū)建設與環(huán)境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8 王志彬;當代臺灣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偉;索倫鄂溫克宗教信仰:儀式、象征與解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佟金玲;司法儀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小雪;語文教育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優(yōu)玄;廣西民族文化資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姚洪陽;試論人機關系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文化考量[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鄭衡;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響;高師民族聲樂生態(tài)課堂構建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訓劍;僑鄉(xiāng)的巡海大王崇拜[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臧曉曦;民族文化的再生與認同—作為文化符號的銅鼓[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覃志鵬;廣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慶典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湯順霞;苦水高高蹺及其二月二龍?zhí)ь^社火的調查[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步朝霞;;自我指涉性:從雅各布森到羅蘭·巴特[J];外國文學;2006年05期
2 喬健;;從實求美:藝術人類學的田野實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王建民;;藝術人類學理論范式的轉換[J];民族藝術;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劍;阿卜杜·哈米德二世時期的土耳其危機[D];山西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344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63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