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huán)之下的個體世界:一戰(zhàn)山東籍華工應募動因考述
本文關鍵詞:光環(huán)之下的個體世界:一戰(zhàn)山東籍華工應募動因考述
更多相關文章: 一戰(zhàn)華工 世界大戰(zhàn) 招募華工 威海衛(wèi) 青島 山東 英國
【摘要】:論文分析了一戰(zhàn)中山東籍華工應募的社會因素和內在動機。認為由人地矛盾、資源緊張造成的生存壓力與英、法招募開出的各種工資收入、生活待遇等等,是構成華工應募與否的外在條件,但這些條件能否起作用,具有多大程度上的效力,還要取決于華工的內心想法,取決于他們的內在動機,特別是取決于一定的心理結構。從華工出國前的痛苦感受、責任驅使、矛盾抉擇、毅然決然等心情表達和行為表現(xiàn)看,家庭和家鄉(xiāng)情懷是他們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他們做出出國決定的動力所在。英浸會、圣公會在山東地區(qū)傳教30多年,構筑出一個有影響的社會網絡,他們在華工招募中出于宗教基礎的人文關懷與宣傳方式,對于山東地區(qū)的華工招募起著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 一戰(zhàn)華工 世界大戰(zhàn) 招募華工 威海衛(wèi) 青島 山東 英國
【分類號】:D693;K143
【正文快照】: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同為協(xié)約國的英、法、俄三國從中國大量招募華工,以因應急迫的戰(zhàn)地后勤之需,僅英、法招募人數(shù)就達14萬1之眾,過程延續(xù)4年之久,2是為“一戰(zhàn)華工史”。關于一戰(zhàn)華工史的研究,設若從臺灣學者陳三井先生1974年撰寫《華工與歐戰(zhàn)》[1]一書算起,至今已逾40年,積累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春芳;;清代前期安徽在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林齊模;舊制度的危機——太平天國戰(zhàn)爭對安徽田賦征收的影響[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3 歲有生;;清代州縣衙門經費[J];安徽史學;2009年05期
4 楊子葶;;近代“闖關東”的歷史探源及其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5 丁希勤;;明清民間宗教信仰嬗變及社會影響——以徽州為中心的考察[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6 張安東;;近代安徽人口與耕地狀況及變量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7 張理華;;安徽建省初期的人口規(guī)模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王志強;;試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約的概念——民事習慣地區(qū)性差異的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1期
9 劉頗;黃云鶴;;東北漢族民俗文化構成及其特征[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關傳友;;徽州地區(qū)林業(yè)文化的概況及形成原因[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景新;麻勇愛;詹靜;;江南村落土地的產權分化與制度安排——基于諸葛古村落土地契約文書的研究[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蒲霞;;論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墾殖活動及其影響[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江太新;;土地股份所有制發(fā)展及其對地權的分割[A];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演講討論稿)[C];2002年
4 徐新創(chuàng);劉成武;;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的洪澇災害效應——以江漢平原為例[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默書民;;金元時期冀州社會管窺[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6 潘潔;;黑水城出土元代賦稅文書研究[A];西夏學(第四輯)[C];2009年
7 孫百亮;梁飛;;試論“闖關東”精神[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8 徐曉望;;論晚唐五代莆仙區(qū)域文化發(fā)展浪潮[A];莆仙文化研究——首屆莆仙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黃順力;葉賽梅;;海峽西岸經濟區(qū)構建中的文化思考——兼論閩南文化的區(qū)域性特征[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10 薛平拴;;隋唐五代時期關中地區(qū)人口的興衰演變[A];唐史論叢(第十八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3 程方;清代山東農業(yè)發(fā)展與民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農業(yè)專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李維才;唐代糧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鄭發(fā)展;近代河南人口問題研究(1912-1953)[D];復旦大學;2010年
8 林林;為誰而歌[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9 楊永福;滇川黔相連地區(qū)古代交通的變遷及其影響[D];云南大學;2011年
10 周進;北京人口與城市變遷(1853—1953)[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海峰;清代山東商人北方商貿活動的歷史地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崔永勝;旱魃為虐,如`勻綬賉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慧華;明代江西縣級財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靜;清末萬載、上高盧羅兩姓爭界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曹寧;從《后漢書》重新審視東漢政府對羌政策[D];西北大學;2011年
6 奚麗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7 黃福銘;明清時期番薯引進中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曉艷;明代兩京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韓永志;侯外廬土地國有論及其思想史意義[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劉曉靜;清末民初松嫩草原三蒙旗放墾述略[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志強;;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的威海政治體制[J];文史博覽(理論);2008年12期
2 張志超;;徘徊于東西方之間: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的法治[J];開放時代;2009年02期
3 張志超;;英國的統(tǒng)治與威海衛(wèi)的自殺現(xiàn)象[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鞠紅旗;李佳佳;;老照片中的威海衛(wèi)[J];城建檔案;2012年06期
5 劉本森;;英租威海衛(wèi)史研究綜述[J];東方論壇;2012年06期
6 陸安;;威海衛(wèi):曾經的香港警察來源地[J];文史春秋;2013年08期
7 陸安;;威海衛(wèi):曾經的香港警察來源地[J];檔案春秋;2013年09期
8 董進;;英國強租威海衛(wèi)始末[J];春秋;1997年03期
9 牛淑萍;艱難的回歸之路:中國收回威海衛(wèi)始末[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10 陸安;;威海衛(wèi):香港警察的來源地[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國 張軍勇;悠悠歲月話一戰(zhàn)華工[N];中國檔案報;2003年
2 秦曉東;威海衛(wèi)英租地回歸始末[N];中國檔案報;2005年
3 邵毅;英租時期的威海衛(wèi)地契[N];中國藝術報;2003年
4 劉玉明;1898~1930的威海衛(wèi)[N];光明日報;2003年
5 于曉波;威海衛(wèi)“弱堿”礦泉水正式上市[N];威海日報;2008年
6 宛廣;“金星”再耀“威海衛(wèi)”探源[N];威海日報;2011年
7 濟南 李林翰;百年前的威海舊影[N];中國文物報;2012年
8 于曉明;78年前的威海衛(wèi)“公民證”[N];中國文物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曹石巖;威海衛(wèi)外灘:掀起你的蓋頭來[N];威海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盛瀟涵 榮方;百年老洋房亟須保護[N];威海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邵宗日;英國租借威海衛(wèi)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娜;英租威海衛(wèi)法律文化解讀[D];山東大學;2010年
2 郭曉;英租時期威海衛(wèi)社會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娜;英租威海衛(wèi)前后基層鄉(xiāng)村行政管理的演進[D];山東大學;2012年
4 王琴;英租時期威海衛(wèi)刑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5 劉春香;探析威海衛(wèi)英租時期東西方行政法律制度的交融[D];山東大學;2009年
6 袁理想;英租威海衛(wèi)土地法律制度與秩序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張志超;習慣、規(guī)范與鄉(xiāng)村秩序[D];山東大學;2009年
8 秦耕;威海衛(wèi)建筑特色形成探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董文娜;英租時期威海衛(wèi)報紙研究(1898-1930)[D];山東大學;2011年
10 侯向偉;英租威海衛(wèi)稅收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72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57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