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后蘇聯對德國宣傳策略的轉變
本文關鍵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后蘇聯對德國宣傳策略的轉變
更多相關文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 輿論宣傳
【摘要】:1939年8月蘇德之間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原本敵對的兩個國家一夜之間便成為友國。隨著外交關系的變化,蘇聯宣傳界對待德國的態(tài)度和立場發(fā)生了相應變化,蘇聯對有關德國的宣傳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清除一切反法西斯性質的作品,同德國進行文化交流,倡導借鑒英德等國的宣傳經驗,等等?傊,1939—1941年蘇聯宣傳對德國形象的重塑,歸根結底是蘇聯為保障其外交政策順利實施而采取的一種政治手段,盡管存在突兀和不道義的方面,但從當時的歷史背景條件出發(fā),蘇聯宣傳界為配合政府采取的對德關系新政策而改變對德國的宣傳策略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必要的,體現出蘇聯宣傳的靈活性。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關鍵詞】: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 輿論宣傳
【分類號】:K512.54
【正文快照】: 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總理后,德國采取了反蘇反共的外交政策和極富侵略性的外交措施,這使蘇聯不得不時刻警惕和防范德國的入侵,在宣傳上加大力度,保證蘇聯民眾在思想上做好抵御德國的準備。因此,從希特勒上臺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前,蘇聯不遺余力地揭露德國的真面貌,通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徐隆彬;;從檔案資料看蘇德開戰(zhàn)兩年前關于勢力范圍問題的三次談判[J];俄羅斯學刊;2015年03期
2 陳余;;蘇德戰(zhàn)爭前蘇聯政治宣傳中的“德國形象”——以《真理報》為主要考察對象[J];俄羅斯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永yN;;在東北亞分而治之——現實主義的美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范水濤;試論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意義——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而作[J];長沙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3 趙衛(wèi)華;熊炎;;抗戰(zhàn)期間蔣介石爭取“先亞后歐”外交努力的評析[J];法制與社會;2007年04期
4 楊值珍;;美國對近代中國開放的影響[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張志洲;聯合國組織:國際關系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錯[J];國際論壇;1999年01期
6 孫建中;論大國角色的轉換與認同[J];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02期
7 范水濤;試論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意義[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吳忠民;;中國中近期社會動蕩可能性的研判[J];東岳論叢;2013年01期
9 劉朋;;中國共產黨應對島嶼爭端的歷史經驗與現實啟示[J];觀察與思考;2014年03期
10 胡騰蛟;;冷戰(zhàn)早期美國對蘇聯“敵人形象”的塑造?[J];俄羅斯研究;201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賈玉樹;;軍事裝備思維的藝術風格[A];第四屆全國軍事技術哲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海波;“九·一八”事變期間日本、中國與國聯的交涉[D];吉林大學;2011年
2 熊昊;入盟后波蘭對美歐俄外交政策演變[D];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
3 程文進;羅斯福與納粹德國[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4 丁淑杰;論戰(zhàn)后美共的曲折發(fā)展及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高飛;從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蘇關系的演變[D];外交學院;2003年
6 賈烈英;無政府性與國際制度有效性的實證研究[D];外交學院;2005年
7 劉疆;為何星火難以燎原[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沈莉華;從對抗到承認:1917—1933年的俄美關系[D];吉林大學;2006年
9 耿志;英美軍事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洪波;美臺矛盾研究(1949-2000)[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芹;論戰(zhàn)時日本的對美戰(zhàn)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潘岳;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中英在緬甸的合作與分歧[D];安徽大學;2011年
3 高翠;英國與尼翁會議——兼論三十年代中后期英國對意大利的外交政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4 王小彬;試論早期共產國際、俄共(布)指導中國革命過程中的“蘇俄利益中心”傾向[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張蕊;拿騷會議——兼論1960年代美國與西歐核戰(zhàn)略沖突[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翔宇;日韓合并后朝鮮半島的局勢變化對東北亞的影響[D];延邊大學;2003年
7 余厚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法蘇關系變冷的原因及其對法國安全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蔣清宏;戰(zhàn)后蘇軍拆遷東北工礦業(yè)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鄒盈盈;德國和解政策的實施[D];外交學院;2005年
10 韓慶娜;克林頓執(zhí)政時期的美國環(huán)境外交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紅剛;;現代商業(yè)廣告的宣傳策略[J];臺聲.新視角;2006年01期
2 祁海;;影片宣傳的新聞效應——幾部國產片走俏廣州的宣傳策略[J];電影文學;1996年06期
3 劉濤;延艷芳;陳艷紅;;廊坊城市形象的媒體宣傳策略研究[J];大家;2012年11期
4 邵軍;高校品牌宣傳應以辦學特色為核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鐘海連,王珂t ;試論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的新聞宣傳策略[J];黨史文苑;2005年20期
6 孟靜;;慈善這根稻草[J];東西南北;2010年09期
7 崔力升;孫瑩瑋;;碣石滄海迎客來——秦皇島市對俄旅游宣傳策略[J];對外傳播;2009年11期
8 劉宗英;;淺析地方電視臺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宣傳策略——以攀枝花電視臺對“8·30”地震的報道為例[J];參花(文化視界);2013年03期
9 黃蓉;;試論左聯對《北斗》主編丁玲的宣傳策略[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鄒園艷;;影視字幕翻譯的縮減策略探討[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4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朱卉敏;;新形勢下科室特色技術宣傳策略[A];傳播新理念激活新活力,,加快學科跨越發(fā)展——全國首屆骨科未來與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陳威華;瑞士旅游業(yè)改變宣傳策略[N];經濟參考報;2001年
2 張旌;商家改變宣傳策略,“超級碗”廣告變調[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3 韋榮華;關注森林活動宣傳策略的創(chuàng)新[N];中華新聞報;2007年
4 裴澤生;旅行社發(fā)展實踐中的幾個問題(下)[N];中國旅游報;2007年
5 張煥霞;慶云支行推“區(qū)域+總部”宣傳策略[N];中國郵政報;2008年
6 陳新民 田占奇;種子企業(yè)多元化宣傳策略[N];農民日報;2005年
7 黃忠良;創(chuàng)新保險宣傳策略[N];中國保險報;2006年
8 李輝;電子商務中的網上宣傳策略[N];中國建設報;2000年
9 黃岡師院文學院新聞專業(yè) 金娟;構建新時期和諧校園發(fā)展的策略淺談[N];黃岡日報;2005年
10 記者 馬玉宏;青海旅游呈增長態(tài)勢[N];經濟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豐光;信息化條件下作戰(zhàn)輿論宣傳策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陳智濤;民辦高校招生宣傳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朱力;華系汽車品牌的產品宣傳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蔣潮;從制播分離的角度分析《中國好聲音》的制作模式和宣傳策略[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5 劉博盛;高職院校招生環(huán)境分析與宣傳策略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年
6 饒婷婷;國產商業(yè)電影宣傳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7 胡燁曄;太平天國宣傳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542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55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