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兼幾點思考
本文關鍵詞:評《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兼幾點思考
更多相關文章: 《失敗的帝國 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 冷戰(zhàn) 蘇聯(lián)
【摘要】:美籍俄裔歷史學博士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夫在《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英譯漢版本)中,利用最新解密的政治局記錄、密碼電報、日記、談話錄音和回憶錄等檔案文獻,扼要地分析了各歷史階段蘇聯(lián)領導人的執(zhí)政策略、思想,闡述了其政策及帶來的后果。實際上,蘇聯(lián)的解體源于體制的崩潰。但該書忽略了對常備軍事及經(jīng)濟作用的分析,對冷戰(zhàn)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有所偏頗。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qū)W院;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關鍵詞】: 《失敗的帝國 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 冷戰(zhàn) 蘇聯(lián)
【分類號】:K512.5
【正文快照】: 世界各國學者對冷戰(zhàn)時期的蘇聯(lián)做過大量的探討和研究工作。受俄羅斯聯(lián)邦文件檔案解密的制約,學者一直關注對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國家政策、國家利益和領導人動機的深入研究。2007年,美籍俄裔歷史學博士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夫在美國《冷戰(zhàn)新史》系列叢書項目中,出版了英文版的《失敗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恩遠;俄羅斯重新評價斯大林[J];歷史研究;2003年05期
2 馬龍閃;;當今俄羅斯的“斯大林熱”[J];百年潮;2005年06期
3 柳達;久加諾夫論斯大林的歷史地位[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5年05期
4 劉書林;;斯大林評價中具有爭議性問題的新分析[J];政治學研究;2006年04期
5 粟迎春;;論斯大林關于發(fā)展教育的思想及其局限性[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6 南州墨;;從列寧的低收入到斯大林的高薪制[J];文史博覽;2009年12期
7 王育民;;談談斯大林哲學思想體系的性質(zhì)及特點[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Z1期
8 朱福源;;斯大林在蘇聯(lián)小說電影中的新形象[J];國際展望;1988年19期
9 盧之超;對斯大林問題的一些看法[J];世界歷史;1993年04期
10 劉淑春;關于斯大林的對話[J];國外理論動態(tài);1999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周尚文;;列寧、斯大林執(zhí)政理念評析[A];當代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6年
2 施正一;;談談斯大林的“社會主義民族”理論[A];民族學研究第六輯[C];1985年
3 徐元宮;;戰(zhàn)后蘇聯(lián)的政治斗爭與改革趨向[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朱勝良;;蘇共在社會發(fā)展階段上的演變及啟示[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深化企業(yè)改革[C];1987年
5 王建新;;關于蘇聯(lián)解體的再思考[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啟云 整理;1941—1945,斯大林時代的兒童生活[N];中華讀書報;2013年
2 鄭異凡;斯大林“熱”及其誤讀[N];學習時報;2005年
3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楊政;俄羅斯重新認識斯大林[N];光明日報;2010年
4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永全;強人已逝去 睹物亦生情[N];光明日報;2011年
5 鄭異凡;列寧和斯大林拿多少工資?[N];南方周末;2007年
6 鄭異凡;斯大林擔任總書記的幕后推手[N];東方早報;2014年
7 聞一;察里津之戰(zhàn)——斯大林組建軍隊[N];學習時報;2008年
8 徐元宮;今日的俄共如何反思蘇聯(lián)解體[N];學習時報;2011年
9 ;赫魯曉娃談俄羅斯重評斯大林等問題[N];北京日報;2007年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聞一;“正”“反”之間求真理[N];北京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曲延明;斯大林與聯(lián)合國的成立[D];外交學院;2010年
2 劉偉;列寧和斯大林時期的蘇聯(lián)官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雷麗平;斯大林與赫魯曉夫時期蘇聯(lián)的宗教政策與政教關系[D];吉林大學;2006年
4 宋永成;蘇聯(lián)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的悲劇[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干小瑞;論斯大林時期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對黨內(nèi)民主的破壞[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2 李妍;斯大林文藝政策的變化對蘇聯(lián)音樂精英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焦曉麗;斯大林哲學思想論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4 韓曄;反猶主義:對斯大林政策導向的誤讀[D];蘭州大學;2011年
5 荊喜雙;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東正教會與國家政權關系問題初探(1924-1953年)[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麗;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西伯利亞開發(fā)探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改蘋;美國對斯大林去世后蘇聯(lián)內(nèi)外政策變化的評估及反應(1953-1956)[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胡思越;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新聞管理體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9 唐亮;蘇俄對韃靼穆斯林民族自治的政策(1971-1921)[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安小婉;中蘇意識形態(tài)若干問題的比較與思考[D];廈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31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53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