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美國時日綏靖政策研究(1874-1919)

發(fā)布時間:2020-09-09 19:33
   本文主要通過對1874—1919年間的美國對日綏靖事件的研究,分析了這一時期美國對日綏靖政策的變化以及原因。本文主要分四個部分進行闡述: 文章第一部分論述了在1874-1895年這一階段的美國對日綏靖事件,這些事件主要包括:1874年,美國在日本侵略臺灣的過程中給日本提供軍事和外交上的援助;在甲午戰(zhàn)爭中,美國對日本的偏袒。在這一階段,美國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壯大,積極的對外實行海外擴張政策,但是由于它的海軍力量還比較弱小,所以它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為自己在遠東謀取更多的侵略權益。由于美國在這一階段推行海外擴張政策,所以它的對日綏靖政策,表現(xiàn)了很大的主動性。 第二部分論述了在1895—1918年這一階段的美國對日綏靖事件,這些事件主要包括:美國同日本先后簽訂了《羅脫—高平協(xié)定》和《蘭辛—石井協(xié)定》。美國這一階段的對日綏靖政策體現(xiàn)了很大的彈性,具有強烈的機會主義色彩,之所以出現(xiàn)如此特征是和美國此時的對華政策—“門戶開放”原則分不開的。美國在制定門戶開放政策時,故意使該政策的用語含糊曖昧,內(nèi)容自相矛盾,而以上兩個協(xié)定也是措辭暖昧,內(nèi)容自相矛盾,這兩個協(xié)定之所以會出現(xiàn)如此情形,可以說是門戶開放原則的措辭手法在這兩個協(xié)定上的繼續(xù)運用。 第三部分論述了在1918—1919年這一階段的美國對日綏靖事件,這一事件主要是:在巴黎和會上,威爾遜為了國聯(lián)計劃,同意日本擁有德國在山東的一切侵略權益。美國在這一階段的對日綏靖政策更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不確定性。威爾遜在巴黎和會的前期是堅定的支持中國收回山東權益,后來在日本的威脅和國內(nèi)孤立主義勢力增長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對中國的支持,轉(zhuǎn)而對日妥協(xié)。美國在巴黎和會上對日本的綏靖政策表現(xiàn)出如此軌跡,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的世界主義和孤立主義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四部分是對以上三個階段美國對日綏靖政策總結,分析了在不同階段美國對日綏靖政策的變化特征以及原因,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學位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K712;D8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庚成;;試析威爾遜理想主義中的國家利益因素——以巴黎和會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1年33期

2 王雁;;從巴黎和會上的山東問題看世界新舊秩序的沖突[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崔銀鎖 ,耿瑩;巴黎和會的六位風云人物[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年09期

4 姜建勤;;99年前,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拒約[J];工會信息;2018年10期

5 熊瓊;“戰(zhàn)敗國”參加了巴黎和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06期

6 徐志民;;《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nèi)外博弈》問世[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4年03期

7 董建中,劉興潮;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新考[J];天府新論;1987年01期

8 周維永;;不屈的外交抗爭——中國參加“巴黎和會”側記[J];中學政史地(八年級);2007年01期

9 ;巴黎和會會場[J];科技文萃;1994年05期

10 盧曉華;;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歷史問題鏈導學設計——以《巴黎和會》為例[J];歷史教學問題;201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會軍;;論1937至1941年國民政府對日和談與對外求援[A];溥儀研究 2015年第2期[C];2015年

2 馮壽平;;關于對日研究的若干問題[A];中國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4期(總第105期)[C];2011年

3 楊棟梁;;占領時期美國的對日經(jīng)濟政策[A];南開史學(1992年第1期)[C];1992年

4 魏幫順;;宋哲元對日思想評析——兼論中日民族矛盾下的地方實力派[A];北京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會建會20周年學術論文集[C];2011年

5 韋勤;;試論蘇聯(lián)對日參戰(zhàn)及日本的投降[A];抗日戰(zhàn)爭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6 e

本文編號:28153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8153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6e6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