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高句麗和當時的日本_《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1-26 11:28

  本文關鍵詞:日本高句麗研究史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13年

日本高句麗研究史綜述

白玉梅  

【摘要】:高句麗是起源于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古代民族,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期間,作為一個國家存在于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與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的古代政權和國家發(fā)生了許多聯系,成為東北亞地區(qū)頗具影響的古代國家。 日本學界對中國及中國東北地區(qū),一直有濃厚興趣。日本學者高句麗史研究從好太王碑發(fā)現開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研究內容涉及高句麗歷史、地理、考古、文獻等諸多方面,從多角度多視野對高句麗各專題進行了研究和總結。了解這些成果,掌握日本高句麗史研究的學術脈絡,對中國學界的高句麗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論文以時間為縱軸,重點介紹自好太王碑發(fā)現至今的日本學者有關高句麗史研究的論著及論文,對每個時期的研究成果做出初步的概括和總結,并分不同時期和專題,分章節(jié)進行論述。力圖為國內有意了解日本高句麗史學界動態(tài)的學者及愛好者提供便徑。 論文的前言部分論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問題。 第一章為高句麗史研究的開端——好太王碑研究。分“1945年之前的好太王碑研究史”和“1945年之后的好太王碑研究史”兩部分梳理了一百多年來的好太王碑研究史,評述重要著作。 第二章為高句麗歷史與文化研究。高句麗歷史研究方面分為高句麗建國神話、文獻記載、高句麗名稱考幾個方面進行綜述。高句麗文化研究方面分為高句麗原始宗教信仰與佛教相關研究,高句麗語音與語言研究兩部分。 第三章為高句麗政治軍事與外交研究。包括高句麗與中原隋唐關系、高句麗與渤海關系、小高句麗國研究、高句麗與古代朝鮮半島關系、高句麗與古代日本和“倭”的關系等研究著作內容。 第四章為高句麗遺址遺跡研究。包括考古調查與發(fā)掘報告、古城遺址研究、高句麗王陵古墓研究、高句麗壁畫研究、高句麗出土文物研究。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312.3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文健;;南北朝時期朝貢關系對高句麗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鄭春穎;;長川一號壁畫中所見高句麗服飾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3 耿鐵華;高句麗壁畫中的社會經濟[J];北方文物;1986年03期

4 耿鐵華;集安五盔墳五號墓藻井壁畫新解[J];北方文物;1993年03期

5 耿鐵華;王莽征高句麗兵伐胡史料與高句麗王系問題——兼評《朱蒙之死新探》[J];北方文物;2005年02期

6 高福順;;《高麗記》所記高句麗中央官位研究[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7 劉矩;;高句麗三權并存制研究[J];北方文物;2009年01期

8 劉子敏;;高句麗大武神王研究[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9 苗威;;《三國史記》的歷史影響探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劉子敏;;高句麗琉璃王研究[J];博物館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芳;;《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史論解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范恩實;;勿吉興亡史探微[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3 范恩實;;第一玄菟郡轄區(qū)側證[J];北方論叢;2011年01期

4 李德山;;試論唐朝初年的唐麗關系[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朱永剛;;吉林省及相鄰地區(qū)出土銅劍的聚類分析——兼論東北系銅劍的區(qū)系與流變[J];邊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6 王培新;;高句麗封土石室墓文化淵源之樂浪因素初探[J];邊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7 彭善國;;試析渤海遺址出土的釉陶和瓷器[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8 彭善國;;3~6世紀中國東北地區(qū)出土的釉陶[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9 趙俊杰;;高句麗平壤期王陵考略[J];邊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10 魏存成;;朝鮮境內發(fā)現的高句麗山城[J];邊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宗勛;張暾;;7世紀前期的東北亞政治關系與白江之戰(zhàn)[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樸真奭;;關于德興里墓志銘主人公鎮(zhèn)的生平——以幽州刺史為中心[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3 苗威;;關于金富軾歷史觀的探討[A];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三輯)[C];2011年

4 苗威;;百濟前期疆域述考[A];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四輯)[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凱;大陸移民與日本古代王權[D];南開大學;2010年

2 鄭春穎;高句麗遺存所見服飾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師存勛;李奎報詠史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林炳僖;韓國神話歷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彭飛;隋唐東北邊塞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熊義民;公元四至七世紀東北亞政治關系史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7 姜清波;入唐三韓人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8 李德山;六至九世紀東北邊疆民族與中央王朝關系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紅梅;玄菟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房奕;東亞國際秩序瓦解過程中的中古各國關系[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坤;自安山城的考古收獲與初步認識[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婷玉;海東漢文碑詞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陳軒;魏晉南北朝時期東亞國際關系的演變[D];復旦大學;2011年

4 陳允蘭;南京出土六朝瓦當紋樣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程程;高句麗五部歷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賀;夫余移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婷;高句麗服飾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睿哲;高句麗遺跡出土磚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沈英淑;高句麗遷都平壤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2001年

10 趙紅梅;從在唐新羅人看在唐新羅關系——以新羅人在唐聚居區(qū)為中心[D];延邊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殿福;;東北境內燕、秦長城考[J];黑龍江文物叢刊;1982年01期

2 魏存成;高句麗初、中期的都城[J];北方文物;1985年02期

3 李殿福;漢代夫余文化芻議[J];北方文物;1985年03期

4 馬德謙;夫余文化的幾個問題[J];北方文物;1991年02期

5 羅繼祖;辰國三韓考[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6 趙東艷;試論集安高句麗壁畫墓的分期[J];北方文物;1995年03期

7 張碧波;高句麗文化淵源考[J];北方文物;1998年01期

8 林沄;夫余史地再探討[J];北方文物;1999年04期

9 齊俊,梁志龍;遼寧本溪縣小市中心街高句麗墓[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10 溫玉成;集安長川一號高句麗墓佛教壁畫研究[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福香 ,孫會艷;清末遼東局勢與好太王碑的發(fā)現[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2 孫麗萍,王萍;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好太王碑》碑拓賞析[J];北方文物;2002年02期

3 ;好太王碑──高句麗歷史的見證[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4 徐建新;高句麗好太王碑早期墨本的新發(fā)現——對1884年潘祖蔭藏本的初步調查[J];中國史研究;2005年01期

5 傅朗云;《好太王碑》所載相關問題的思考[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6年04期

6 馬大正;中國學者高句驪歷史研究的百年歷程[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0年01期

7 金在善;好太王碑文研究[J];宜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范犁 ,楊春吉;王志修《高句麗永樂太王古碑歌》注釋與說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9 方起東;;好太王碑碑文解說[J];東北史地;2004年01期

10 方起東;;好太王碑釋讀一見[J];東北史地;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馬彥;;高句麗政權滅亡與民族解體[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2 李海濤;;佛教在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傳播足跡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昭全;;建國60年來我國的朝鮮·韓國史和中朝、中韓關系史研究綜述[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4 邱羿;樸玉順;;高句麗建筑墻體特征[A];《營造》第五輯——第五屆中國建筑史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C];2010年

5 金成鎬;;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發(fā)表論文、資料目錄[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6 菅谷文則;;從玻璃容器的傳入途徑所見南北朝時代的東西方交流[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東亞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苗威;;“駕洛國”初探[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8 張璉瑰;;懷念顧銘學先生[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馬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本報記者 孟凌云;[N];吉林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陳帆波;[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馬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6 記者 劉暢 周長慶 馬揚 程云杰;[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7 耿鐵華;[N];北京科技報;2004年

8 吉遼;[N];中國財經報;2004年

9 李宏松;[N];中國文物報;2004年

10 蘇秋羅;[N];河南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士東;從高句麗語看高句麗與周邊民族關系[D];吉林大學;2012年

2 鄭元喆;高句麗山城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金俊峰;東北亞地區(qū)民族溫突文化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鄭邵琳;魏晉南北朝石刻名量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林炳僖;韓國神話歷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辛時代;唐代安東都護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王凱;大陸移民與日本古代王權[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玉梅;日本高句麗研究史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明月;高句麗好太王經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田罡;高句麗古墓壁畫中的民俗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4 姜麗麗;高句麗與夫余文化對比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程程;高句麗五部歷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馬文超;公元3至5世紀初高句麗的民族融合[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朱尖;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價值評價與修學旅游利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金君和;朝鮮平壤地區(qū)高句麗城郭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9 李巍;《資治通鑒》中隋唐高句麗史料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碧波;公元三到六世紀來自中國的渡來人[D];山西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日本高句麗研究史綜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43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1943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4a4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