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森與德國的古典學
本文選題:蒙森 切入點:德國 出處:《史學理論研究》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蒙森曾長期擔任普魯士科學院歷史一語言分部主席一職,同時又是柏林大學羅馬史教授,在德國羅馬史研究領域扮演了承上啟下的角色。蒙森不僅在羅馬史尤其是羅馬法領域進行了許多開拓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而且憑借所擔任的職務為德國古典學的發(fā)展和壯大爭取到大量資金和編制。本文從學術研究、學術組織和提攜后人三個方面介紹蒙森對德國古典學做出的杰出貢獻。作者試圖說明,蒙森的學術地位和組織能力及號召力促成了多個里程碑式的科研項目,為德國古典學研究問鼎世界奠定了基礎。
[Abstract]:Monson has long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History and language Division of the 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 professor of Roman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Berlin. Monson has not only carried out many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researches in Roman history, especially in Roman law,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Roman history in Germany. Moreover, with the help of his position, he won a large amount of f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erman classical science. The author tries to show that Monson's academic pos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ability and appeal have led to many landmark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erman classical study to win the world.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5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伯杰;;“德國病”與“德國人的恐懼”[J];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2期
2 戴云陽;陸迪民;;從德國人的性格看二戰(zhàn)的爆發(fā)[J];新學術;2009年01期
3 徐行;;愛砍樹的德國人[J];德語學習;2009年03期
4 星竹;;觀念[J];應用寫作;2007年05期
5 陳立勤;丁理;;沒有代言城市的德國[J];上海采風;2006年03期
6 劉少才;;敢說敢管的德國人[J];山西老年;2008年04期
7 景天;;意大利 贏得1.5億歐元的幸運兒[J];今日民航;2009年09期
8 車耳;;像德國人那樣嚴謹[J];中華兒女;2010年18期
9 楊不離;;德國蔬菜婚[J];晚報文萃;2010年20期
10 楊松華;;德國人的刻板[J];芳草(青春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志成;;戰(zhàn)后德國歐洲政策的歷史演變[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五輯)[C];2008年
2 任超;;德國中央銀行法律制度的演變——從央行獨立性角度的考察[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經(jīng)濟法的前沿[C];2001年
3 威廉·瑞伯亨格;梁潔;;中世紀至今德國的城市和國家:現(xiàn)代市民社會在城市傳統(tǒng)中的起源[A];都市文化研究(第2輯)——都市、帝國與先知[C];2006年
4 奧伊根·蔡博;王維江;呂澍;;1903年:德國記者蔡博眼中的上海[A];都市文化研究(第2輯)——都市、帝國與先知[C];2006年
5 楊云珍;;德國極右勢力的現(xiàn)狀、成因及影響[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6 熊月之;;德國學術訪問記[A];近代中國(第六輯)[C];1996年
7 王國偉;;赴德國學習交流印象[A];第二屆全國骨科未來與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4年
8 張文紅;;浴火重生:德國左翼黨的前世與今生[A];“政黨制度與中國特色——21世紀初政黨發(fā)展與變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蔣濤;李剛;鄒凌;;德國耳鳴治療技術進展簡介[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10 張冰隅;;把握新機遇 更上一層樓 關于上海餐飲業(y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科學化、國際化”的幾點思考[A];上海食文化論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秋良;富不奢華 節(jié)儉為本[N];經(jīng)濟日報;2003年
2 劉海燕;德國人:少休息多賺錢[N];上海金融報;2003年
3 記者 楊華升;從德國百年變遷看……[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4 記者 于濤;寸土寸金之地,,德國人為何舍得留給“歷史”?[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5 基蓮;德國啤酒為何滯銷[N];信息時報;2000年
6 ;德國人做生意看重什么[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7 ;德國經(jīng)濟危機陰霾揮之不去[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8 郇公弟邋趙凱;從國外廣告看中國崛起[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胡立彪;遵守規(guī)則[N];中國質(zhì)量報;2007年
10 本報特約記者 柯卉;就業(yè)、移民、教育纏身“歐洲病夫”[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鞠維偉;英國二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初期處置德國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苑爽;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處理德國戰(zhàn)爭賠償問題的政策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羅永明;德國對南京國民政府前期兵工事業(yè)的影響(1928-1938)[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路文勇;論歐洲融合[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月;德國宗教多元化的歷史與現(xiàn)實[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暢;跨文化交際視域下的德國人形象探微[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王競楠;德國標準化與德國崛起[D];山東大學;2013年
4 沈辰成;別理德國人?美國對德反親善政策探微,1944-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張曉;試析冷戰(zhàn)后德國軍隊域外行動的動因與困境[D];外交學院;2013年
6 白雪;試析統(tǒng)一后德國的聯(lián)合國政策[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7 王曉嶺;桀驁難馴的權(quán)力—德國立憲艱難之因[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剛;冷戰(zhàn)后德國安全戰(zhàn)略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9 梁芬;德國的歐盟政策[D];暨南大學;2006年
10 蔣健健;德國知識分子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11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16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