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日本人的公私觀考察
本文關鍵詞:江戶時代日本人的公私觀考察
【摘要】:江戶時代日本人的公私觀念是日本人思想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其內容和特點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考察。政治層面,天皇是公的頂點,是公的來源。天皇之公的下層是武士階級的公私體系。該體系具有多重性、相對性、私在公的支持與控制下發(fā)展、"御恩-奉公"的倫理觀等諸多特點。社會層面,村落共同體和莊主為公,家(家庭)為私,家的成員是私的踐行者。公私關系是結合了上下、主從兩種關系在內的特殊形式。家的層面,家之公是家的成員之私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根基。恩情與奉公是其基本倫理道德。因為本家與分家的觀念,家之公也有大公與小公之分。分家之小公在本家之大公面前,只能是奉公的私的存在。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
【分類號】:K313.36
【正文快照】: 公私觀研究是日本問題研究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命題,其關系到日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而江戶時代日本人的公私觀被認為是日本人傳統公私觀的原型,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歷來被日本學者所重視。但是,因為日本人公私觀復雜多樣,而且難以單獨用中國公私觀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長新;;江戶時代的說唱文藝[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6年02期
2 大庭修;高洪譯;;關于江戶時代中國船漂流日本的資料[J];日本研究;1987年03期
3 王宣;略談江戶時代的町人文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4 岡田袈裟男;;江戶時代的對外語言交流與文化[J];日本研究論集;2005年00期
5 嚴慶谷;超級歌舞伎[J];中國戲劇;2003年04期
6 武玉環(huán);論江戶時代的日本儒學及其社會影響[J];唐都學刊;2003年02期
7 保國;“油を(?)る”等詞語的來歷[J];日語知識;2004年10期
8 陳蘭芳;論江戶時代的審美觀“ぃき”——以江戶藝妓之美為例[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5年02期
9 張琳;;江戶時代的日本儒學[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孟曉旭;;江戶時代日本人的中國認識——以“漂流事件”為中心的考察[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楊孔熾;;日本教育現代化的歷史起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池享;;12—16世紀的日本社會使用中國銅幣的意義[A];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演講討論稿)[C];2002年
3 趙德宇;;日本近世洋學述論[A];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一輯)[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本報駐東京記者 吳仲國;“回到”江戶時代[N];科技日報;2002年
2 ;“回到”江戶時代[N];科技日報;2002年
3 李開周;像江戶時代那樣及時行樂[N];東方早報;2013年
4 李長聲;日本猶須中國化[N];東方早報;2012年
5 湯禎兆;“算額繪馬” 江戶時代的虛擬社交網絡[N];第一財經日報;2014年
6 魏青;愿博物館離公眾再近一些[N];中華建筑報;2007年
7 郭桂英;博物館日的冷思考[N];中國改革報;2007年
8 劉暉;“現代化后來者”:拘謹的食客[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9 日報《周刊現代》副主編 近藤大介;日本顯露“弊端”[N];經濟觀察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金珠;日本江戶時代的“情死”悲劇[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2 曾文華;江戶時代的日本忠孝思想特征分析[D];廣西大學;2008年
3 李玉明;江戶時代的朝幕關系[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劉犀靈;從《東雅》看和訓的變遷[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明珠;江戶時代年貢米的商品化及其后果[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樂;關于日本的賞花歷史[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7 秦貝貝;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留守居制與參勤交代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8 楊洋;日本近世商人的商業(yè)活動及其歷史作用[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耿華英;日本江戶時代的武士教育[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10 李晨楠;江戶時代中國漂流民筆談文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015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120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