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姓氏下的克木人跨境交往變遷
本文關鍵詞:圖騰姓氏下的克木人跨境交往變遷
【摘要】:圖騰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反映著族群的社會意識。圖騰姓氏作為圖騰制度的一種表現(xiàn),是中老邊境克木人跨境交往的認同基礎。在邊界與國民身份意識較為模糊的傳統(tǒng)社會,克木人基于圖騰姓氏的交往多以通婚、節(jié)慶和人生禮儀等為主。隨著中老兩國克木人社會發(fā)展差距的增大,以圖騰姓氏為基礎的跨境交往表現(xiàn)出中國克木人對老撾親屬的物資支持以及文化借用與共享,并不斷在交往中建構族群共同體來強化身份標識,以獲得更大的族群利益。
【作者單位】: 云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大學民族研究院;
【基金】: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滇南跨境民族地區(qū)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和諧研究”(JD2014ZD28)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資助課題“跨境民族與邊疆安全歷史經驗研究”(201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18
【正文快照】: 歷史進程中的頻繁遷移使享有共同歷史記憶和文化元素的族群散布于不同的地域。基于對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心理,分散的族群成員總是以多種交往方式維繼著族群關系。山地游耕是克木人的傳統(tǒng)生計方式,每當?shù)亓慕弑阋獡裥轮钒徇w,這也使克木人的聚落存在著較大流動性。在中老兩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和少英;李曦淼;;社會變遷背景下的族群邊界演變——以N寨“克木—傣”族群為例[J];思想戰(zhàn)線;2015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曉艷;李曦淼;;圖騰姓氏下的克木人跨境交往變遷[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6年01期
2 張付新;張云;;清代乾隆時期清朝政府對在華安南人的新疆安置政策探微[J];寧夏社會科學;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尰孝通;林耀冿;;當前民族工作提}f民族學的幾個任務[J];科學通報;1956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丙昌;李道勇;;克木人的樂器[J];樂器;1981年05期
2 劉稚;克木人的圖騰崇拜[J];東南亞;1984年01期
3 劉稚;克木人源流考[J];東南亞;1984年03期
4 潘征峰;老撾克木人風情[J];東南亞;1987年01期
5 楊德捚;;流動在克木人秋收節(jié)中的古老文化旋律[J];民族藝術;1991年04期
6 王國祥;克木人樂器[J];民族藝術研究;1997年04期
7 玉波迪;;關于克木人圖騰姓氏及傳說的調查[J];山茶;1993年01期
8 巖罕囡;曉飛;;克木人的秋收節(jié)[J];山茶;1993年01期
9 李道勇;勐臘的克木人概略[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01期
10 高立士;克木人的社會歷史初探[J];云南社會科學;1996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友平邋李振宇;云南克木人:生活迎來新福音[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趙汝碧;幫扶克木人盡快擺脫貧困[N];云南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張瑩瑩 呂金平 駐西雙版納記者 施永進;扶持克木人應將著力點放在農業(yè)產業(yè)上[N];云南政協(xié)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蔡侯友 通訊員 李志興 依光叫;克木人過上了幸福生活[N];云南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劉潔;圖騰世界里的克木人[N];西部時報;2004年
6 李正洪;云南將用一至兩年時間徹底改變莽人和克木人經濟社會落后面貌[N];中國民族報;2008年
7 記者 趙汝碧;今年基本解決莽人克木人溫飽問題[N];云南日報;2009年
8 滇民;3年1.6億元,穩(wěn)定解決莽人和克木人溫飽[N];中國民族報;2008年
9 伍曉陽;云南莽人克木人基本結束特困生活[N];中國民族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汪旭 趙汝碧 李樹芬 通訊員 劉文光;克木村寨有“三熱”[N];云南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闖;般玳寨克木人的族群認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46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114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