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管3D打印技術—比特和原子的融合》(第三章、第四章)翻譯報告
本文關鍵詞:《監(jiān)管3D打印技術—比特和原子的融合》(第三章、第四章)翻譯報告
【摘要】:本文是一篇翻譯項目報告,翻譯原文選用的是《監(jiān)管3D打印技術——比特和原子的融合》(Reg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The Converging Worlds of Bits and Atoms)。文中,作者就3D打印技術可能引發(fā)的全新的法律問題進行了探討,指出新技術對現(xiàn)有法律制度將造成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提醒讀者在對待相關法律案件、制定法律決策時要深思慎行。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一整套監(jiān)管架構(gòu),以適用于制定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原文是一篇法律專述,于2014年7月首次發(fā)表于美國的《圣地亞哥法律評論》(San Diego Law Review,Vol.51,P553)。本翻譯報告以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該理論指出,翻譯的目的應當是為了實現(xiàn)功能對等,而不是僅僅做到詞匯和語法的對應。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在必要時應對形式進行調(diào)整。譯者認為,所選原文用詞精準、邏輯縝密、專業(yè)術語和長句使用頻率極高,與法律文本較為相似。因此,翻譯時首先需要遵循內(nèi)容和文體的雙重對等。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專業(yè)術語和長句等難點時,譯者首先考慮直譯,當直譯無法做到雙重對等時,采用相應的翻譯方法對形式進行調(diào)整。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奈達“功能對等”理論對本翻譯項目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3D打印 “功能對等”理論 雙重對等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
【目錄】:
- Abstract in Chinese4-5
- Abstract in English5-6
- Acknowledgements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Background9
- 1.2 Objective9-10
- 1.3 Significance10
- 1.4 Structure10-12
- Chapter Two Background12-16
- 2.1 Translation Theory12-13
- 2.2 About the Source Text13-16
- 2.2.1 About the Author13-14
- 2.2.2 Text Version14
- 2.2.3 Text Content14-15
- 2.2.4 Features of the Text15-16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16-26
- 3.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16-18
- 3.1.1 Understanding16
- 3.1.2 Terms and Terminologies16-17
- 3.1.3 Style17-18
- 3.2 Preparation18
- 3.2.1 Knowledge18
- 3.2.2 Translation Strategies18
- 3.3 Translation Methods18-26
- 3.3.1 Literal Translation19
- 3.3.2 Sentence Methods19-23
- 3.3.3 Terms Methods23-26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26-28
- 4.1 Inspiration26
- 4.2 Lessons26-27
- 4.3 Problems Unsolved27-28
- Bibliography28-29
- Appendix I:Original Text29-63
- Appendix II:Translated Version63-8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承堂;;論“損失”在懲罰性賠償責任構(gòu)成中的地位[J];法學;2014年09期
2 張富強;許健聰;;完善我國著作權(quán)侵權(quán)懲罰性賠償制度設計的建議[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年07期
3 宋亞輝;;文化產(chǎn)品致害的歸責基礎與制度構(gòu)造[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4 于連超;;商標對質(zhì)量標準的表達及其法律責任配置解析——關注食品安全私營標準[J];河北法學;2015年09期
5 王勇;;論我國懲罰性賠償適用的擴張與限制[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6 劉哲;杜文曲;;美國產(chǎn)品設計缺陷舉證責任對我國的啟示[J];天津商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院院;貼牌產(chǎn)品質(zhì)量責任的承擔問題研究[D];寧夏大學;2014年
2 龐錦華;缺陷藥品侵權(quán)責任研究[D];海南大學;2014年
3 陳晨;論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下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D];蘇州大學;2014年
4 楊蕾;軟件缺陷的法律責任[D];重慶大學;2014年
5 孫蘇婭;食品召回保險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6 黃圍;我國產(chǎn)品責任中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賠償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4年
7 朱梅君;論缺陷醫(yī)療器械的認定[D];復旦大學;2013年
8 沈麗俊;論美國產(chǎn)品警示缺陷理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9 江小芳;產(chǎn)品責任中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10 汪子微;信息產(chǎn)品侵權(quán)責任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977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ishidongtai/59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