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沙子口鲅魚今年最大28斤 百斤鲅魚王情結難再續(xù)
發(fā)布時間:2015-04-28 13:25
連續(xù)做了14年鲅魚美食的中國烹飪大師宋峰,這些年一直在創(chuàng)新鲅魚做法,但是3年來他一直有個心愿——尋找更大的“鲅魚王”,好在美食節(jié)上展出,但是百斤重的“鲅魚王”已經(jīng)連續(xù)3年與他“爽約”了。其實不光是他,沙子口眾多老漁民也已經(jīng)多年難見百斤重的“鲅魚王”了。他們的百斤“鲅魚王”情結,不知何時才能實現(xiàn)。
關鍵詞:青島沙子口,鲅魚,最大28斤,百斤鲅魚王情結,難再續(xù)
關鍵詞:青島沙子口,鲅魚,最大28斤,百斤鲅魚王情結,難再續(xù)
焦點
鲅魚盛宴背后的尷尬
4月19日,2015年沙子口鲅魚節(jié)開幕,沙子口漁港上人來人往,大家皆為鲅魚而忙。當天約有3萬斤大鲅魚上市,其中最大的鲅魚只有28斤重,這個重量跟幾年前上百斤的“鲅魚王”相比,顯得有些太過“瘦弱”。
中午時分,在宋家美食城里,47歲的宋峰正在主持一場鲅魚美食比賽,近百位老人被邀請來免費品嘗鲅魚。每年這里都要辦鲅魚美食節(jié),宋峰喜歡展示一些大鲅魚,今年展示的只有6條17斤重的大鲅魚。說起“鲅魚王”,2011年,在嶗山非遺節(jié)的祭海儀式上,主辦方曾經(jīng)展示出了一條300斤重的“鲅魚王”,次年,主辦方又展示了一條“鲅魚王”,只不過鲅魚被刷上了銀粉。宋峰昨天說,其實那是同一條大鲅魚,從冷庫里拿出來的。“我每年都在尋找‘鲅魚王’,除了自家美食節(jié)可以展示外,來年非遺節(jié)上也可以展示,2011年展示的‘鲅魚王’是榮成漁民打撈上來的,2012年以后,就再也找不到百斤以上的大鲅魚了。”宋峰遺憾地說。
宋峰的“鲅魚王”情結很深,但是3年來,尋找“鲅魚王”的工作越來越難。其實,出現(xiàn)這個情況,宋峰并不奇怪,沙子口漁港上眾多老漁民也不感到奇怪。除了“鲅魚王”的個頭越來越小,這些年來,漁民捕撈的鲅魚產(chǎn)量也越來越少,在跟隨孫可芳出海時,記者就親身體驗到了收魚與捕魚的艱難。
調查
“鲅魚王”,難尋覓
與宋峰的“鲅魚王”情結相比,收魚船、作業(yè)船的船老大們因為生計原因,鲅魚情結更濃重。在跟隨孫可芳出海的4天時間里,記者調查了這些從業(yè)者,他們更渴望找到更大的鲅魚。“鲅魚王”,你在哪兒?
“近幾年來,不少市民送禮喜歡送大鲅魚,越大越好賣,但是想找條‘鲅魚王’太難了。”孫可芳聯(lián)系了6條關系船,最好的漁船下了200多條漁網(wǎng),才打了一條小鲅魚,其余都沒打到鲅魚。記者采訪了4名遼寧籍作業(yè)船的船老大,他們也想撈到大鲅魚,這樣可以賺得更多。“我們已經(jīng)出了一個月的海了,海上就是沒有鲅魚,我每天的成本是5000元,今年已經(jīng)賠了10萬元。”姓程的船老大說,自己出海有13年了,今年的收成最差,一個月來他只打了2000多斤鲅魚,這個產(chǎn)量要比去年下降了三成多。另外一名姓黎的船老大告訴記者:“今年打的鲅魚個頭偏小,最大的才10斤多重。”
收魚時,作業(yè)船的船老大劉學德跳到孫可芳的船上來看秤,他從18歲開始出海捕魚,至今已經(jīng)有23個年頭了。跟以往相比,今年鲅魚產(chǎn)量下降了一半,150馬力的捕魚船出海一個月才拉了4000斤鲅魚,算上成本,自己還賠了8萬元。“最大的鲅魚不到20斤重,大鲅魚越來越少了。”一些遼寧籍船老大說,因為海上捕撈量不高,今年他們地區(qū)有不少作業(yè)船干脆沒出海。
4月22日,收完最后一船鲅魚,船員們忙著把鲅魚收拾到塑料桶里。“看來目前的產(chǎn)量真不好,你看看收了兩天魚,我們只收到了三條加吉魚。”大副孫順興挑了一條加吉魚說。“以前頭船收魚,我們還能收到刀魚,今年一條也沒有見到。”孫順興嘆息道。孫可芳和孫順興算了一下收購的海魚種類,除了鲅魚外,還有鱸魚15斤,黑頭200斤,加吉魚3斤。在收購的8000斤鲅魚中,10斤以上的大鲅魚不到兩成,能挑出條20斤以上的大鲅魚,大伙都很高興,而在4年前,這種大鲅魚能占到收購量的四成多。
夜晚,孫可芳的收魚船小心翼翼地航行著,作業(yè)船已經(jīng)下了漁網(wǎng),每條漁網(wǎng)都帶著光標,在幽暗的海面上,一條一條光帶連成片,密密麻麻地有些嚇人。可出海32年的孫可芳還是中招了,被飄蕩的一條數(shù)百米的流網(wǎng)給纏住了螺旋槳。
忙活了兩個小時后,長長的漁網(wǎng)才被割下來,晚上睡不著,記者和孫可芳聊起了“鲅魚王”這個話題。“你知道現(xiàn)在一條作業(yè)船的漁網(wǎng)有多少嗎?足足有1100多條,每條深15米以上,每條網(wǎng)有15多海里長,相當于28公里。”孫可芳說,5年前,10條作業(yè)船加起來,無論是噸位、網(wǎng)具數(shù)量、長度都頂不上現(xiàn)在的一條作業(yè)船。他指著眼前的雷達告訴記者,在方圓30海里的范圍內,至少有上百條作業(yè)船,作業(yè)船張的漁網(wǎng)都緊挨著,過往漁船被纏住船槳,彼此的漁網(wǎng)纏在一起大家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我們漁民有個說法是‘魚過四層網(wǎng),網(wǎng)網(wǎng)都有魚’,是希望每條網(wǎng)都能網(wǎng)到魚。但是,這些年別說是‘鲅魚王’不好找,鲅魚的個頭也逐漸變小,鲅魚洄游北上產(chǎn)卵,沿途到處是捕魚船,等著游到咱們青島海域,還能剩下多少呢?”
現(xiàn)狀
兩成多收魚船未出海
為了賣個好價錢,孫可芳提前返航了。比他早出海的很多收魚船,還在茫茫海上焦急地尋找著作業(yè)船,很多收魚船一條鲅魚也沒有收到。在對講機里,當?shù)弥獙O可芳要返航后,很多同行焦急地請他幫著囑咐一些作業(yè)船,給自己留出點鲅魚來,這個時候,孫可芳苦笑了一下,自嘲了道:“明天能撈起多少鲅魚,只有天知道。”
鲅魚盛宴背后的尷尬,還在延續(xù)著。當孫可芳的收魚船返回碼頭,碼頭有些冷清,?康氖蒸~船顯得有些擁擠,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船上空無一人。今年,沙子口漁港有73條收魚船,還有兩成多收魚船沒有出海。船老板老曲經(jīng)營收魚船很早,但是今年第一次沒有出海。他直言不諱,今年海上的收購量不好,為了不賠錢,他只能在秋天出海。“1992年,我曾經(jīng)收過一條30斤重的鲅魚,有一米三四長,是在江蘇海域收來的。”老曲告訴記者,上個世紀90年代,他們在沙子口外大公島海域就能收到鲅魚,那里離著漁港有20海里,現(xiàn)在,這些都已經(jīng)成為美好的回憶了,“前天,我外甥的收魚船到了126海區(qū),跑了17天,只收了3000斤魚和600個對蝦。”
下了30年海的嶗山漁民董福洪也經(jīng)營著一條收魚船,他也沒出海。他同樣懷念曾經(jīng)的收魚盛況。“5年前,那時候每天靠岸的船有20多條,現(xiàn)在只有三四條船上岸,上岸量下降了三成多,鲅魚的個頭也變小了。”董福洪說,沙子口漁港鼎盛時期的收魚船有上百條,但是從2007年開始就逐漸下降了,現(xiàn)在也就六七十條。“2011年,我還到123海區(qū)去收鲅魚,一船能收到兩萬斤,從2012年開始,收購量就開始下降了,同樣是在123海區(qū),去年我首次出海只收到7000斤鲅魚,今年聽說123海區(qū)產(chǎn)量更少了。”52歲的董福洪接著說,從2012年以來,沙子口收魚船出海的距離越來越遠,今年甚至有的船都跑到了157、158、159海區(qū),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情,“那里距離沙子口漁港有300多海里,這個距離比前些年遠了100海里,因為成本太高了,今年不出海的收魚船有兩成。”
收魚船在面臨漁業(yè)資源匱乏的同時,還要面臨著更多同行的競爭。近幾年來,我市的紅島、黃島,省內的石島等地增加了很多大馬力收魚船,原先的收魚關系網(wǎng)需要重新劃分,這也是沙子口一些收魚船沒有出海的原因。“想要賺錢,只能升級收魚船,我現(xiàn)在正在造一條400馬力的大收魚船,等著將來到遠海去收魚。”董福洪憧憬著。
一年一度的春鲅魚季已經(jīng)到來。記者采訪得知,與鲅魚節(jié)開幕時相比,這幾天沙子口碼頭的鲅魚價格有所回落,預計到五一前,整體價格將保持平穩(wěn)。市場上的鲅魚價格也是高開低走,大打“平民牌”。
鲅魚一“上岸”就賣光了
昨天,記者來到沙子口碼頭探訪,這里鲅魚的生意非常好。“我今天收了將近8000斤鲅魚,都賣完了。有很多市民來買,主要還是一些市場的攤販來收,然后再賣到市內的各個農貿市場,還有一些賣到城陽的批發(fā)市場。通過批發(fā)市場,還會銷售到山東省內的很多城市。”沙子口碼頭的一級批發(fā)商段先生介紹說。據(jù)悉,一直到五一節(jié)前,沙子口碼頭的鲅魚價格將基本平穩(wěn)。更大幅度的降價,還要等到五月一日之后。
大鲅魚的價格也下降了,主要原因是近期上岸數(shù)量的增多。目前,沙子口碼頭有30多條收購船出海收鲅魚,每天上岸的鲅魚最少在3萬斤左右,最高則達到了10萬斤。“現(xiàn)在大鲅魚上的越來越少了,小鲅魚越來越多,主要是季節(jié)的原因。因為大鲅魚到了產(chǎn)卵期,都到了近岸,沒法張網(wǎng)了。大鲅魚多了能上兩萬多斤,小鲅魚多的時候一天能上五六萬斤,還是要看每天的情況。”段先生說。因為目前市場需求量大,每天上岸的沙子口鲅魚都可以在當天銷售完。一直到6月1日休漁前,市民都可以吃到沙子口鲅魚。
“今年的產(chǎn)量還是少了,往年這個時候大鲅魚的價格能到每斤二十七八元了,昨天只上了兩船鲅魚,日產(chǎn)量3萬斤左右的時候比較多。”經(jīng)營漁家宴,每年都在碼頭收鲅魚的宋峰說。此外,在沙子口碼頭,除了能吃到鲅魚,還有一些漁船帶回了立蝦、偏口等海鮮。
市場上鲅魚價降一成
“今年鲅魚便宜,包餃子最上算嘍。”昨天下午,黃島路農貿市場上叫賣聲此起彼伏,最熱鬧的地方就是水產(chǎn)區(qū)域,放眼看去,每一家攤位前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發(fā)著漂亮金屬藍色光芒的鲅魚,小的兩斤多,大的十幾斤。市民擠在各個攤位前挑選,靠海城市的市井生活在此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鲅魚跳、丈人笑”這句諺語不僅僅說鲅魚是一種美味,更在說明它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海味,只有這樣才能當做一份厚禮送給老丈人。記者了解到,往年的這個時候,市民選購最多的還是兩三斤的小鲅魚,每斤價格二十多元,一條買回去五六十塊錢嘗嘗鮮,對于五六斤的中型鲅魚來說已經(jīng)算是比較奢侈的消費了。但是昨天記者分別在南山水產(chǎn)市場、黃島路市場和大連路市場看到,今年的鲅魚價格非常平民化,兩三斤重的的每斤最低15元,一般都賣到18元/斤,四五斤重的一般在25元/斤上下,而往年每斤賣到五六十元的十斤左右的大鲅魚,只賣到30元左右一斤,整體價格較兩年前降了一半左右。按照一家四口吃一頓鲅魚餃子計算,一條兩斤的鲅魚就可以滿足,也就是說30多塊錢全家就能享受一頓美味的鲅魚餃子,如此便宜的價格讓商販們把這個當成了一個噱頭。
周末鲅魚宴火爆人鼓了
昨天是周六,不少市民選擇了到沙子口的漁家宴飯店吃鲅魚宴。“從周五晚上開始,就有不少市民過來,客流高峰可以一直持續(xù)到周日中午。今天中午接待了三四百人,七八斤重的鲅魚消耗了將近50條。還有不少市民吃著不過癮,在店里買了鲅魚帶回家。”宋峰說。
記者也了解到,今年沙子口的鲅魚宴從88道增加到了108道,新增加了白菜鲅魚、香椿鲅魚等美味。此前在鲅魚美食節(jié)的評選中,來自沙子口各個漁家宴的師傅們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以鲅魚為原料做出了一道道美食,最終一道香炸鲅魚球拼爆鲅魚丁拔得頭籌,在家做魚犯愁的市民,不妨到漁家宴來嘗嘗大廚們的手藝。
漁船扎堆潮連島收鲅魚
按照目前的說法,鲅魚已經(jīng)洄游到了青島海域,大家吃的都是本地鲅魚,但是記者通過對多位漁民的采訪后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市面上的鲅魚本地和外地的比例幾乎均等,即便是所謂的本地鲅魚,很多一部分都是在海上進行收購后運回碼頭,而這個比較集中的海上收購地就在青島的潮連島海域。
在去年秋天,記者曾經(jīng)赴江蘇海頭鎮(zhèn)采訪梭子蟹的情況,認識了當?shù)貛酌洗,當時他們就告訴記者,除了螃蟹,他們和青島交易最多的就是鲅魚,老百姓有“趕海”一說,他們也有。從四月初開始,這些家在江蘇的漁民就在江蘇海域進行往北洄游的鲅魚群的捕撈,除了本地批發(fā),最大的銷售地就是青島。漁民們也會跟著漁汛一路向北,一直跟到青島海域。昨天下午四點記者聯(lián)系到了海頭的一名姓李的船老大,他目前正在日照對船進行修整,計劃半夜往青島海域航行,大約十小時就會到潮連島,一路航行一路捕魚,到達目的地正好是白天,來自青島的很多收鲅魚的船只會在附近集結等待。“潮連島這個地方不近不遠,魚多,最主要是有燈塔,這樣大家很遠就知道交易地點,慢慢就成了大家的集散地了。”船老大孫先生說。
“這兩年鲅魚越來越便宜,我們最有感受,不過這也是市場行為,不奇怪。”據(jù)孫先生告訴記者,江蘇地區(qū)鲅魚越來越多進入青島市場,是拉低青島鲅魚價格的主要原因,這種現(xiàn)象和梭子蟹很相似,特別是鲅魚這種有著清晰洄游時間的魚類來說更是如此。
據(jù)了解,雖然一直有鲅魚是青島本地好吃的說法,但是記者采訪時了解到,絕大多數(shù)市民只關心鲅魚是不是新鮮,是不是本地這個問題只是捎帶著問。四月初,由江蘇海域捕撈的鲅魚已經(jīng)在青島密集上市,因為批發(fā)價格不高,所以青島市場上的價格也提不起來。
本文編號:20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