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豐裕、租金依賴與公共物品提供——對山西省分縣數(shù)據(jù)的經驗研究
本文選題:資源詛咒 + 政府支出 ; 參考:《社會學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豐裕的資源稟賦如何影響地方政府的民生公共物品提供。財政社會學認為,資源的租金效應將使政府的自主性更強而對社會的回應性則減弱,導致治理水平低下。政治短視理論也認為,租金依賴將使政府相對忽視長期的人力資本積累和環(huán)境回報。山西的縣級政府層級提供了檢驗這些理論的理想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資源豐裕的地方政府對教育、環(huán)境保護、醫(yī)療社保等社會民生的財政支出相對更少,而對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支出則更多。這一分析對理解"資源詛咒"在中國的發(fā)生機制提供了重要解釋。應對這一問題,需要在制度上優(yōu)化資源豐裕地方的政府財政結構。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how abundant resource endowment affects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by local governments.In the view of financial sociology, the rent-effect of resources will make the government's autonomy stronger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ciety weaker, leading to a low level of governance.Political myopia also argues that rent dependence will make the government relatively ignore long-term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turns.The county level in Shanxi provides ideal data to test these theories.Statistic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local governments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spend less on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al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more on the government's own administration.This analysis provides an important explan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resource curse in China.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he government where resources are abundant.
【作者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分類號】:F81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援成;肖德勇;;經濟發(fā)展門檻與自然資源詛咒——基于我國省際層面的面板數(shù)據(jù)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2 徐康寧;王劍;;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fā)展水平關系的研究[J];經濟研究;2006年01期
3 邵帥;齊中英;;西部地區(qū)的能源開發(fā)與經濟增長——基于“資源詛咒”假說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8年04期
4 聶輝華;蔣敏杰;;政企合謀與礦難:來自中國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證據(jù)[J];經濟研究;2011年06期
5 馬駿;;中國財政國家轉型:走向稅收國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6 馬駿;溫明月;;稅收、租金與治理:理論與檢驗[J];社會學研究;2012年02期
7 丁菊紅;王永欽;鄧可斌;;中國經濟發(fā)展存在“資源之咒”嗎[J];世界經濟;2007年09期
8 方穎;紀圢;趙揚;;中國是否存在“資源詛咒”[J];世界經濟;2011年04期
9 賈智蓮;盧洪友;;財政分權與教育及民生類公共品供給的有效性——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年06期
10 陳家建;張瓊文;;政策執(zhí)行波動與基層治理問題[J];社會學研究;2015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志剛;[N];中國礦業(yè)報;2013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曉雅;黃斌;賈敬禹;;白于山區(qū)能源開發(fā)對當?shù)剞r村發(fā)展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5期
2 李玫瑰;連序海;;制約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中國式荷蘭病”探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5期
3 潘曉莉;;關于“資源詛咒”效應的文獻綜述[J];才智;2009年22期
4 孫景宇;孟渙晨;;轉型新階段俄羅斯、東歐和中國經濟增長與發(fā)展的比較分析[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1期
5 賈會娟;趙春霞;;“資源詛咒”:青海經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避開的陷阱[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10年02期
6 盧平;;恩施州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的思路與對策[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1期
7 張銜;吳海賢;李少武;;汶川地震后四川產業(yè)重建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若干問題[J];財經科學;2009年08期
8 賀紅艷;;礦產資源開發(fā)“強區(qū)與富民”悖論研究——以新疆煤炭資源開發(fā)為例[J];財經科學;2010年07期
9 龔秀國;;中國式“荷蘭病”影響中國財政收支格局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10年08期
10 李國平;宋文飛;;區(qū)域礦產資源開發(fā)模式、生態(tài)足跡效率及其驅動因素——對“資源詛咒”學說的另一種解讀[J];財經科學;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邵帥;齊中英;;“資源詛咒”視角下的東北地區(qū)能源資源開發(fā)與能源型城市經濟增長[A];建設東北亞和諧國際經貿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樹;陳剛;;環(huán)境管制與生產率增長——以APPCL2000的修訂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孫永平;葉初升;;資源開發(fā)是否惡化了西部地區(qū)的收入不平等?[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4 徐康寧;王劍;;自然資源、制度安排與經濟增長[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邵帥;楊莉莉;齊中英;;能源開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與能源型地區(qū)經濟增長:理論解釋與實證分析[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孫永平;;資源的“詛咒”還是距離的“暴政”——基于中國城市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檢驗[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肖德勇;;地區(qū)經濟差異與保險發(fā)展[A];中國保險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入選論文集(理論卷2)[C];2010年
8 劉洪濤;席酉民;郭菊娥;郭廣濤;;陜西行業(yè)投資效應分析及西部資源開發(fā)的戰(zhàn)略思考[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華錦陽;;制造業(yè)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義[A];第六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趙輝;;資源型經濟運行研究綜述[A];2010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0年�?ㄒ唬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愛國;河南省鋁土礦資源分布與開發(fā)策略[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2 徐凱;資源詛咒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3 鹿彥;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模式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曉歡;資源豐裕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葉青海;利益協(xié)調視閾下不可再生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6 吳一洲;轉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的空間重構效應[D];浙江大學;2011年
7 魯鳳;生態(tài)足跡變化的動力機制及生態(tài)足跡模型改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閆磊;中國西部區(qū)域自我發(fā)展能力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關飛;基于稅收非均衡增長視角的財政風險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10 張雄;產業(yè)集聚、空間分布與就業(yè)[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薪淳;中國區(qū)域能源消費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程乘;自然資源稟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企業(yè)家尋租視角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驃宇;全球價值鏈分工下湖南產業(yè)轉型升級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胡益鳴;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區(qū)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5 胡觀敏;城市化進程中“資源詛咒”的理論、模型及中國的實證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6 李濤;中國工業(yè)化進程中社會保障與制造業(yè)勞動力比較優(yōu)勢相關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張育浩;資源詛咒在中國省級層面的檢驗[D];浙江大學;2011年
8 賀震川;中國西部地區(qū)“資源詛咒”現(xiàn)象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孫迪;陜西省地方行政成本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王動;環(huán)境規(guī)制與企業(yè)技術進步的實證與規(guī)范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可斌;丁菊紅;;轉型中的分權與公共品供給:基于中國經驗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09年03期
2 平新喬;白潔;;中國財政分權與地方公共品的供給[J];財貿經濟;2006年02期
3 馬國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政策研究[J];財政研究;2007年10期
4 連玉君;程建;;不同成長機會下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關系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2期
5 王紹光;馬駿;;走向“預算國家”——財政轉型與國家建設[J];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01期
6 林慕華;;重塑人大的預算權力——基于某省的調研[J];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04期
7 湯凌霄;郭熙保;;我國現(xiàn)階段礦難頻發(fā)成因及其對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視角[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12期
8 傅勇;張晏;;中國式分權與財政支出結構偏向:為增長而競爭的代價[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9 胡援成;肖德勇;;經濟發(fā)展門檻與自然資源詛咒——基于我國省際層面的面板數(shù)據(jù)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10 李瑞昌;;中國公共政策實施中的“政策空傳”現(xiàn)象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12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毅;公共政策執(zhí)行偏差分析及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國安;試論政府供應公共物品的范圍[J];武漢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肖江文,羅云峰,趙勇,岳超源;公共物品的私人自愿供給與污染者自覺治污[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年12期
3 孫鈺,姚曉東;提高公共物品配置效率問題研究[J];現(xiàn)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黎常;公共物品的產權分析及供給安排[J];經濟體制改革;2002年04期
5 王萬山,伍世安;公共物品的價格形成與優(yōu)化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3年06期
6 顧艷霞,李亮;公共物品的供給方式探討——從香港模式看大陸的公共物品供給[J];經濟論壇;2003年16期
7 管強;城市化進程中的公共物品引致供需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8 賀然;關于公共物品與稅收[J];山西統(tǒng)計;2003年07期
9 錢正榮;"公共"探源及公共物品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10 仇保文;公共物品投資的多元化趨勢[J];經濟師;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遠風;;公共物品資本化及其分配效應[A];2010年“海右”全國博士生論壇(公共經濟學)“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的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艷;;遼寧城鄉(xiāng)公共物品統(tǒng)籌供給的對策研究[A];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3年
3 蘇禮和;;公共物品多元供給的困境及政府定位[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周杰;;中央控制與地方過渡供給:一類公共物品提供決定的政治經濟學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5 閆海;;和諧社會與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給[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黃季q;;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物品投資的決定因素分析[A];2005年中國農業(yè)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周燕;梁j;;國外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給觀念的演進及啟示[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下)[C];2005年
8 徐曉亮;;公共物品的定價策略和監(jiān)督[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陳威江;侯公林;;重復公共物品兩難中的第三方懲罰[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陳式龍;;中國農村反貧困的市場與政府作用的研究[A];西部發(fā)展評論(2005年第2期 總第16期)[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毛立師;首山社區(qū)居民“認養(yǎng)”公共物品[N];鐵嶺日報;2008年
2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何自力;新視角:技術性公共物品與制度性公共物品[N];光明日報;2010年
3 天行;強制讓渡可否考慮補償?[N];蘇州日報;2008年
4 徐宗威;生產公共物品才有特許經營[N];中國建設報;2009年
5 方旭東;公共物品,請勿觸碰[N];鄭州日報;2013年
6 周自強;從公共經濟學角度看公共物品定價[N];天津日報;2004年
7 沈凌 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新型城市化重在市民參與[N];證券時報;2014年
8 李仁君;讓大家受益的事誰來做[N];海南日報;2004年
9 華斌 成靜;公共物品也應主動服務[N];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
10 田德政;公共物品的處置權在誰手里[N];中國社會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雷曉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論分析[D];西北大學;2003年
2 吳偉;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經濟學分析[D];西北大學;2004年
3 鄭謙;公共性視角下的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席恒;公共物品供給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5 冷功業(yè);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6 胡志瑩;多人重復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志剛;農村村級公共物品供求的經濟學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2 曹新新;我國非政府組織供給公共物品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3 駱劍華;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4 卜曉軍;公共物品市場化供給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5 楊洋;待發(fā)展地區(qū)地方公共物品提供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6 張芳;我國城市社區(qū)供給公共物品的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徐君君;區(qū)域公共物品政府供給行為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8 張斌;我國公共物品市場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9 胡倩;合作與互補[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劉志琳;我國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54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75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