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論文題目_怎樣培養(yǎng)醫(yī)學人文精神_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中師范大學》 2012年
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對策研究
黃昊玥
【摘要】:長期以來,受功利性應試教育的影響,地理學科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被忽視。本文針對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問題,以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對策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中學地理人文精神培養(yǎng)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分析調查結果,分析了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教學中在人文精神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深刻認識到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緊迫性、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為例,圍繞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策略這一問題構建了涵蓋三個階段、六位一體的策略模型。同時,從前人研究成果、現(xiàn)狀調查、理論研究及專家訪談中挖掘地理學科蘊含的人文精神價值,最終得出實施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原則、思維方式、培養(yǎng)原則和具體策略。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和對人文精神內涵的定義及相關研究文獻,結合與科學精神的對比,對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內涵的進行重新界定,并通過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出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從前人研究成果、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中挖掘高中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探索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針對當前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探索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實施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挖掘地理學習中更深入更廣闊的意義,培養(yǎng)其健康完整的人格,以適應時代日新月異的發(fā)展。 第四部分:以人教版必修2為例,在分析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存在的六個具體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并進行案例設計。最后綜合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原則和策略,進行了教學設計。 第五部分:總結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對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研究前景進行了開放性的展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3.5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丹潔;;理論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高中地理選修(第一冊)實踐活動體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李家清;淺議地理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J];地理教育;2003年06期
3 林月影;;高考復習中,地理選修(2)的知識系統(tǒng)構建與有效學習[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許可;;高中物理必修與選修的銜接[J];教學與管理;2009年01期
5 李家清;;新課程高中地理“過程與方法”的教學評價實踐[J];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08期
6 李家清;地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與基本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01期
7 謝永新;;市場化下人文精神的缺失——讀閻真的《滄浪之水》[J];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8 李家清;地理教學目標的差異性設計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年11期
9 李家清,張麗英,陳芳;走進新課程:論“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解讀高中地理課程標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Z1期
10 袁書琪;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選修模塊“旅游地理”解讀[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娜;人文精神的消隱與回歸[D];復旦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中學地理教學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蘇慶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4 單文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學程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黃莉敏;地理新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明聰;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鳳巖;地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8 方小芹;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單進逵;中學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霍志達;澳門高中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琰;;多維地理視角的培養(yǎng)[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姚汝慶;;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運用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張秋嬋;;《安徽地域文化》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4 鄧俊超;郭禮智;;農(nóng)村幼兒園混齡課程的構建[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31期
5 林華;;貴州區(qū)域經(jīng)濟差異及空間一體化發(fā)展對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18期
6 梁賢艷;吳淑嫻;;新農(nóng)村建設中人力資本投資的根本性決定作用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34期
7 王穎萍;;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策略設計與實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童心剛;;關于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張蕊;;淺析《泰勒原理》產(chǎn)生的背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程鳳玲;;對《顏氏家訓》中語文教育思想的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運祥;;關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A];2011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成海鐘;汪成忠;唐蓉;李壽田;;鄉(xiāng)村文化在休閑農(nóng)業(yè)中的營造[A];2011全國休閑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熊偉;;聚焦課堂教學改革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棠湖中學“三段教學”的理論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西南卷)[C];2012年
4 雷小生;;用改革發(fā)展的眼光審視高校育人理念的嬗變[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5 余昊;;桐梓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初探[A];第六屆海峽兩岸休閑農(nóng)業(yè)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楊林;;實驗手段在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的探究[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jīng)濟[C];2009年
7 王樹婷;;差異教學——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與實踐[A];湖北省地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5年
8 熊士榮;肖小明;茍嬌嬌;;科學探究學習教學實施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賀素芝;;從教師成長的角度談教育價值[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史建福;;“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模式[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丹;旅游規(guī)劃案例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5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市場配置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遠芳;運用認知方法網(wǎng)絡結構圖對高三立體幾何復習課的研究與實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艷龍;高考語文全國卷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娟;對初中主觀學業(yè)弱勢學生進行期望教育的個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玥紋;初中地理愉快教學策略及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鞠杰;高中地理學案導學與情境場相結合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韓冬雷;論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實施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潘琳;高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心理誤區(qū)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漢冰;關于二次曲線的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鏡人;有效的教師及有效教學——國外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的教學理論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丁懷超;從新文化運動看當代人文精神重建[J];安徽史學;1995年03期
3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J];安徽教育;2001年Z2期
4 夏里人;西塞羅及其思想片語[J];比較法研究;2001年01期
5 姚利民;有效學校的六個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姚梅林,王澤榮,呂紅梅;從學習理論的變革看有效教學的發(fā)展趨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7 張建偉,陳琦;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8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9 楊永澤;淺談地理教學中地理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2期
10 賀萍;高娜;;當代中國人文精神缺失探析[J];長白學刊;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N];光明日報;2007年
2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吳潛濤;[N];人民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芳;中學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蘭;地理教學中科學素質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及整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唐東陽;論中學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蔡桂珍;中學歷史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yǎng)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袁斌;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彭曉風;中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甦奕;中學地理教育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海英;中學地理教學中發(fā)展性評價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歐陽巖;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祝麗華;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榮彩芳;;淺談地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教師;2009年19期
2 劉麗燕;;新課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6期
3 李振全;;地理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6年04期
4 李春紅,王慶娥;基于“學”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及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年06期
5 屈勝紅;;淺談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對策[J];新課程(教研版);2009年08期
6 張小玲;;高中地理教學中歷史知識的運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7 黃雨青;;淺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和諧社會教育[J];法制與社會;2007年12期
8 趙翠芬;;淺談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J];新課程(教研版);2009年01期
9 焦龍河;;STS教育與高中地理教學[J];地理教育;2002年06期
10 王甦奕;;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體現(xiàn)芻議[J];地理教育;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卞學毛;周正南;;淺談地理教學的體會[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田建輝;;地理教學中興趣的營造[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3 潘安定;;淺談互聯(lián)網(wǎng)對地理教學的促進作用[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羅菊美;;也談地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5 董玲玲;唐紹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A];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紀念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九十周年學術會議文集[C];1999年
6 陳婧;王靜愛;劉目興;;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地理教學的若干問題探討[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李妍;;淺談地理課外活動的開展[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jīng)濟[C];2009年
8 李福華;;人文精神在住院處工作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9 任向陽;;人文精神——知識經(jīng)濟的營養(yǎng)液[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10 楊琦;;在地理教學中溶入愛國主義教育[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jīng)濟[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貴州安順市第九中學地理教師 王春霞;[N];學知報;2010年
2 河南省虞城縣高級中學 陳宏斌;[N];學知報;2010年
3 南陽市第四中學 王忠康;[N];學知報;2011年
4 獲嘉縣新華中學 呂同世;[N];新鄉(xiāng)日報;2007年
5 朱明強;[N];廣西日報;2001年
6 段文藝;[N];隴南日報;2010年
7 宕昌縣一中教師 馬兔娃;[N];隴南日報;2008年
8 山東平邑興蒙學校 劉兆偉;[N];學知報;2010年
9 江西省上高二中 葉利華;[N];學知報;2010年
10 山東省鄒平縣黃山中學 陳立平;[N];學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娜;人文精神的消隱與回歸[D];復旦大學;2010年
2 林憲生;地理教學理論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3 宮福清;醫(yī)學生醫(yī)學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4 黃紅生;論虛擬技術的人文價值[D];東北大學;2008年
5 王玉柱;當代醫(yī)學人文精神的反思與重建[D];吉林大學;2012年
6 張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學;2008年
7 蘇小兵;中學地理電子教學地圖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宋承祥;教育結構元視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10 吳笛;人文精神與生態(tài)意識[D];浙江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青;環(huán)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黃昊玥;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迎春;高中地理教學實施環(huán)境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丁小兵;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學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黔懷;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云鵬;互聯(lián)網(wǎng)上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文勇;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艷靜;概念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阮海紅;探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志;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的實施[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50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6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