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研究 ——以敦煌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為代表
發(fā)布時間:2021-03-21 09:5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較法、綜合分析法,對西部體育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的特征、共性和差異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歸納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 本文認為,以敦煌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為代表的西部體育文化具有濃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中國西部地區(qū)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經(jīng)過之地,西部文化呈現(xiàn)出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多民族文化沖撞和融合的特征,形成多元一體化的文化特征。而奧林匹克文化則是以古希臘文化為載體,融合歐洲文明和其它舉辦國文化而形成多源一體化的體育文化,也是多種文明交流和融合的結果。兩者都包括有濃郁的人文精神,這是中、西方兩種體育文化的共性。因而本文寫作框架以西部體育文化產(chǎn)生為背景,分析敦煌體育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中的養(yǎng)生健身文化的形成環(huán)境和特征,從而歸納出西部體育文化的特征和價值。同時在此比較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西部體育文化同奧林匹克文化的共性:人文精神。在此基礎上論證西部體育文化濃郁的人文精神,不僅將豐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內(nèi)涵,而且可以化解奧林匹克文化中的人文危機。西部體育與奧林匹克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既相互借鑒,又相互豐富和發(fā)展。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獨創(chuàng)性聲明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引言
1.2 選題的依據(jù)和意義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資料法
1.3.2 比較法
1.3.3 綜合分析法
1.3.4研究對象
2.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和特征
2.1 文化與體育文化
2.1.1 文化
2.1.2 體育文化
2.2 西部體育文化的特征
2.2.1 中國文化的特征
2.2.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體育文化
2.3 以敦煌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為代表的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
2.3.1 西部文化與西部體育文化
2.3.1.1 西部地區(qū)是我國古代多民族活動場所
2.3.1.2 游牧民族文化與漢族農(nóng)業(yè)文化的交融
2.3.1.3 我國西部地區(qū)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轉(zhuǎn)站
2.3.2 古代敦煌文化與敦煌體育文化
2.3.3 伊斯蘭文化
2.3.3.1 伊斯蘭體育文化的形成
2.3.3.2 伊斯蘭養(yǎng)生健身文化充分體現(xiàn)地域性特征
2.3.3.3 伊斯蘭宗教文化中養(yǎng)生健身文化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
2.3.3.4 伊斯蘭養(yǎng)生健身文化的禁忌性
2.3.3.5 伊斯蘭養(yǎng)生健身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2.3.3.5.1 受漢族文化影響并相互吸收、借鑒
2.3.3.5.2 受周邊其它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影響
2.3.3.5.3 受自然環(huán)境制約
2.3.3.5.4 受外來文化影響
2.4 中國西部體育文化的特征
2.4.1.西部體育文化的融合性特征
2.4.2 西部體育文化的中庸性特征
2.4.3 西部體育文化的重視道德教化
2.4.4 西部體育文化的“剛健有為”的精神
2.4.5 西部體育文化的濃厚的宗教色彩
2.5 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
2.5.1 健身、養(yǎng)生價值
2.5.2 娛樂價值
2.5.3 競技價值
2.5.4 道德教化價值
2.5.5 民族認同和社會和諧的價值
3.西部體育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
3.1 奧林匹克文化
3.2 奧林匹克文化的特征
3.2.1 奧林匹克文化鮮明的象征性
3.2.2 奧林匹克文化濃郁的藝術性
3.2.3 奧林匹克文化內(nèi)涵的豐富性
3.2.4 奧林匹克文化的人文性
3.2.5 奧林匹克文化是典型的西方文化
3.2.6 奧林匹克文化追求的多元性
3.3 中西體育文化的共性與差異
3.3.1 中西體育文化的共性
3.3.1.1 追求健康和長壽
3.3.1.2 中、西方體育文化都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
3.3.1.3 中西方體育文化都重視人文精神
3.3.2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性
3.3.2.1 奧林匹克文化講求價值(競爭、超越和體驗)、進取;西部體育文化以禮讓、平和
3.3.2.2 西方體育文化注重身體外部美培育,而西部體育文化注重內(nèi)容德行培養(yǎng)
4.西部體育文化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
4.1 西部體育文化的人文精神
4.2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傳承的人文精神
4.2.1 人文精神是中國西部體育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連結點
4.2.2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
4.3 北京2008年奧運會與西部體育文化的相互影響
5.主要參考文獻
6.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體育哲學文化反思之二 當代體育的空間之維[J]. 王振成,劉少華. 體育文化導刊. 2004(11)
[2]中國體育史學術新探[J]. 李金梅,路志峻. 體育文化導刊. 2004(11)
[3]奧林匹克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yǎng)探析[J]. 張昕. 體育文化導刊. 2004(10)
[4]論競技體育對人社會化的影響[J]. 高選. 湖北體育科技. 2004(03)
[5]奧運會組織管理的特點研究[J]. 王秋華,孫晉海. 體育文化導刊. 2004(07)
[6]東方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現(xiàn)代演變[J]. 陳穎川,吉建秋,吳明. 中國體育科技. 2004(03)
[7]奧運北京:珠聯(lián)璧合 龍鳳呈祥——論奧林匹克的中國文化同構和意義或目標認同[J]. 程大力,周西寬. 體育文化導刊. 2004(05)
[8]2008年奧運會會徽的文化內(nèi)涵探析[J]. 趙岳峰. 體育文化導刊. 2004(05)
[9]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及現(xiàn)代化[J]. 余學好. 體育學刊. 2004(03)
[10]論中國傳統(tǒng)體育與西方體育文化的分歧與融合[J]. 張繼順,郝玉峰,陳雪燕,趙瑩.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4(04)
本文編號:3092658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獨創(chuàng)性聲明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引言
1.2 選題的依據(jù)和意義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資料法
1.3.2 比較法
1.3.3 綜合分析法
1.3.4研究對象
2.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和特征
2.1 文化與體育文化
2.1.1 文化
2.1.2 體育文化
2.2 西部體育文化的特征
2.2.1 中國文化的特征
2.2.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體育文化
2.3 以敦煌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為代表的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
2.3.1 西部文化與西部體育文化
2.3.1.1 西部地區(qū)是我國古代多民族活動場所
2.3.1.2 游牧民族文化與漢族農(nóng)業(yè)文化的交融
2.3.1.3 我國西部地區(qū)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轉(zhuǎn)站
2.3.2 古代敦煌文化與敦煌體育文化
2.3.3 伊斯蘭文化
2.3.3.1 伊斯蘭體育文化的形成
2.3.3.2 伊斯蘭養(yǎng)生健身文化充分體現(xiàn)地域性特征
2.3.3.3 伊斯蘭宗教文化中養(yǎng)生健身文化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
2.3.3.4 伊斯蘭養(yǎng)生健身文化的禁忌性
2.3.3.5 伊斯蘭養(yǎng)生健身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2.3.3.5.1 受漢族文化影響并相互吸收、借鑒
2.3.3.5.2 受周邊其它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影響
2.3.3.5.3 受自然環(huán)境制約
2.3.3.5.4 受外來文化影響
2.4 中國西部體育文化的特征
2.4.1.西部體育文化的融合性特征
2.4.2 西部體育文化的中庸性特征
2.4.3 西部體育文化的重視道德教化
2.4.4 西部體育文化的“剛健有為”的精神
2.4.5 西部體育文化的濃厚的宗教色彩
2.5 西部體育文化的價值
2.5.1 健身、養(yǎng)生價值
2.5.2 娛樂價值
2.5.3 競技價值
2.5.4 道德教化價值
2.5.5 民族認同和社會和諧的價值
3.西部體育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
3.1 奧林匹克文化
3.2 奧林匹克文化的特征
3.2.1 奧林匹克文化鮮明的象征性
3.2.2 奧林匹克文化濃郁的藝術性
3.2.3 奧林匹克文化內(nèi)涵的豐富性
3.2.4 奧林匹克文化的人文性
3.2.5 奧林匹克文化是典型的西方文化
3.2.6 奧林匹克文化追求的多元性
3.3 中西體育文化的共性與差異
3.3.1 中西體育文化的共性
3.3.1.1 追求健康和長壽
3.3.1.2 中、西方體育文化都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
3.3.1.3 中西方體育文化都重視人文精神
3.3.2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性
3.3.2.1 奧林匹克文化講求價值(競爭、超越和體驗)、進取;西部體育文化以禮讓、平和
3.3.2.2 西方體育文化注重身體外部美培育,而西部體育文化注重內(nèi)容德行培養(yǎng)
4.西部體育文化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
4.1 西部體育文化的人文精神
4.2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傳承的人文精神
4.2.1 人文精神是中國西部體育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連結點
4.2.2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
4.3 北京2008年奧運會與西部體育文化的相互影響
5.主要參考文獻
6.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體育哲學文化反思之二 當代體育的空間之維[J]. 王振成,劉少華. 體育文化導刊. 2004(11)
[2]中國體育史學術新探[J]. 李金梅,路志峻. 體育文化導刊. 2004(11)
[3]奧林匹克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yǎng)探析[J]. 張昕. 體育文化導刊. 2004(10)
[4]論競技體育對人社會化的影響[J]. 高選. 湖北體育科技. 2004(03)
[5]奧運會組織管理的特點研究[J]. 王秋華,孫晉海. 體育文化導刊. 2004(07)
[6]東方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現(xiàn)代演變[J]. 陳穎川,吉建秋,吳明. 中國體育科技. 2004(03)
[7]奧運北京:珠聯(lián)璧合 龍鳳呈祥——論奧林匹克的中國文化同構和意義或目標認同[J]. 程大力,周西寬. 體育文化導刊. 2004(05)
[8]2008年奧運會會徽的文化內(nèi)涵探析[J]. 趙岳峰. 體育文化導刊. 2004(05)
[9]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及現(xiàn)代化[J]. 余學好. 體育學刊. 2004(03)
[10]論中國傳統(tǒng)體育與西方體育文化的分歧與融合[J]. 張繼順,郝玉峰,陳雪燕,趙瑩.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4(04)
本文編號:30926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309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