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西域圖志》中察合臺語地名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新疆師范大學》 2012年
史詩《瑪納斯》中的地名研究
阿孜古麗·艾山
【摘要】:史詩《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百科全書,史詩流傳形成已有幾千年歷史。國內外很多學者都曾親自前往史詩發(fā)源地和流傳基地搜集和積累大量實地資料,使《瑪納斯》成為資料詳實、內容雄厚的世界巨著。因此史詩《瑪納斯》在學術上具有很高的價值,歷來為學術界所重視。史詩中出現(xiàn)的地名以及遠古時期的柯爾克孜族百姓的生產活動、文化心理、社會歷史不同于別的民族,其地名的冠名方式與內涵以及地名的特征也具有自己獨特的特色。 本文以中國的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的史詩《瑪納斯》的漢文版的第一部為例,對其地名從其柯爾克孜語含義出發(fā),將其進行分類,從史詩地名總體的概況和特征出發(fā),挖掘出史詩中更加深層的文化信息,對史詩《瑪納斯》中的地名作初步的探討。 文章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紹史詩《瑪納斯》地名的目前研究狀況,對史詩《瑪納斯》做簡單的介紹。第二部分是史詩《瑪納斯》中的地名,,主要是把史詩三大變體中的地名做一個大概的統(tǒng)計分析,并且比較三大變體中的史詩地名。第三部分是史詩中地名的特征,在這一章,主要從史詩中地名的語言特征、命名規(guī)律以及從史詩地名的現(xiàn)實性和虛構性方面展開探討。第四部分是研究史詩地名的意蘊,在這一章主要就從史詩地名所反映的一些柯爾克孜族心理文化、關于地名的傳說來展開,挖掘出史詩地名中存在的更為深奧的內容。 與國內外很多地名研究相比,史詩《瑪納斯》中的地名研究雖然存在有內容上的疏忽、時代上的局限,但是對了解和研究史詩中的地名,以及對今后的瑪納斯研究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207.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古麗多來提;;《瑪納斯》與柯爾克孜族宗教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2 楊立琴,王貞茹;漢語姓名地名系統(tǒng)的文化透視[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 邵榮霞;武漢地名的文化內涵[J];長江論壇;1999年01期
4 董玉梅;;武漢三鎮(zhèn)地名文化談[J];長江論壇;2005年06期
5 譚汝為;從地名解讀天津地域文化[J];遼東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董琳;清代移民屯田對新疆地名的影響[J];干旱區(qū)地理;1993年04期
7 管彥波;;地名與民族的地理分布[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張智慧,柴世森;河北地名及其文化內涵芻議(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9 丁石慶;達斡爾語地名的文化透視[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02期
10 古麗夏提·阿不都克里木;地名是社會歷史和語言的記錄[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戴紅亮;西雙版納傣語地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鄧慧蓉;中國地名和文化關系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顧紅艷;《西域圖志》中察合臺語地名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3 王東茜;漢語地名的文化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明菲;武漢地名的語言與文化特征[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蕾;;武漢市樓盤名稱的語義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2 吳罕硯;;宜昌地名文化語言學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3 李霞;;鎮(zhèn)坪縣方言地名的語言文化信息解讀[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郭利霞;侯瑞芬;;山陰地名的文化語言學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張燕來;;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6 楊東晨;楊建國;;周武王伐紂前的諸問題考述[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董曉曉;賈文毓;;淺談地名的命名分類[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8 李玉森;張雪英;袁正午;;面向GIS的地理命名實體識別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9 王琪;基于MAPGIS下的武漢市地名管理系統(tǒng)的研制與開發(fā)[J];測繪工程;2003年02期
10 陳立中;陰陽五行與中國古代地名學[J];滄桑;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盛明光;黃金;;論草原文化的基本要素[A];中國·內蒙古第二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喬春庚;肖詩斌;孫麗華;施水才;;規(guī)則與統(tǒng)計相結合的案件名稱識別[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張玥杰;徐智婷;錢晶;張濤;;自然語言處理中專名識別方法的研究[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鄭家恒;譚紅葉;王興義;;基于模式匹配的中文專有名詞識別[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馮元勇;孫樂;張大鯤;李文波;;基于單字提示特征的中文命名實體識別快速算法[A];第三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容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錢小飛;侯敏;;中文基本地名識別[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唐旭日;陳小荷;;中文地名結構的定性與定量分析[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張云濤;龔玲;王永成;;識別中文文本中的未登錄專有名詞的類別[A];2007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刁永靜;;海陽地名文化探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3年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萍;基于本體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地名識別與抽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賀夏蓉;多重視角下的女書及女書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吾斯曼江·亞庫甫;16至19世紀維吾爾族史學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史明文;《新疆圖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吳玉鳳(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司提反·米勒(Stefan Müller);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言語法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石超藝;明以來海河南系水環(huán)境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李強;英屬印度西北邊疆政策和中國西部邊疆危機[D];暨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文平;基于CRF的中文地名識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解曉旭;《常談叜》及其民俗語匯和俗語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璐鈺;基于框架的事件抽取關鍵技術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筠;西寧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曉東;中文命名實體識別及若干相關問題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6 謝蓓;蚌埠市區(qū)地名的文化語言學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史銘琦;阜新地名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妍;《言鯖》民俗語匯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攀;開封地名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牛晶;中日語言中的女性禁忌語[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薇;地名透出的文化信息——略說保山地名與保山歷史文化[J];保山師專學報;1995年02期
2 李力;地名文化現(xiàn)象透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陳立中;陰陽五行與中國古代地名學[J];滄桑;2005年01期
4 邵榮霞;武漢地名的文化內涵[J];長江論壇;1999年01期
5 董玉梅;;武漢三鎮(zhèn)地名文化談[J];長江論壇;2005年06期
6 黃權生;重慶移民地名與“湖廣填四川”[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張鳳琦;文化形象與城市發(fā)展——關于塑造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思考[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譚汝為;從地名解讀天津地域文化[J];遼東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邵榮霞;古今地名道盡三鎮(zhèn)地緣——武漢地名中的文化透視[J];地圖;2000年01期
10 吳志榮;;地名用字瑣談[J];地圖;2006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燕來;北京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蔡瑋;漢語地名的語言與文化分析[D];廣西大學;2001年
3 鄧慧蓉;中國地名和文化關系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4 王東茜;漢語地名的文化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成名時難別亦難——難說再見了安徽地級巢湖市會永留人們美麗記憶中厚重的地名文化[J];中國地名;2011年08期
2 朱天順;;從臺灣地名的文化要素看兩岸的密切關系[J];臺灣研究集刊;1992年02期
3 司徒尚紀;嶺南地名文化的區(qū)域特色[J];嶺南文史;1997年03期
4 張碧波;大連地名文化芻議[J];中國地名;2000年04期
5 李明,季為群;運用地名學知識記述好續(xù)志中的地名文化[J];中國地方志;2003年05期
6 田踴,曾祥娟;英漢語言地名文化之異同[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劉冉;城市廣場地名景觀文化的差異[J];中國地名;2005年03期
8 劉保全;;獨具魅力的地名文化[J];中華遺產;2006年03期
9 靳振恒;閆國風;;上黨地名文化探微[J];滄桑;2007年02期
10 張曉宇;王彥穎;;地名規(guī)劃探析[J];中國地名;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尚樞;;徐霞客筆下的浙江地名及其當代意義[A];徐霞客研究(第21輯)[C];2010年
2 謝紅生;;挖掘地名故事 弘揚地名文化[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向政;;神話、傳說與地名文化[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中波;李付娥;;地名花語——淺談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A];2008中國花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劉慶友;;南京溫泉旅游產品文化發(fā)掘與打造[A];南方大吉溫泉旅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孔翔宇;徐天祥;;建立科學地名體系提升泉城文化品位的幾點建議[A];“迎全運”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7 郭錦桴;;閩南人外遷及其方言文化的流播[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8 岳福新;白玫;;淺析英語旅游信息文本的寫作與翻譯[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孫冬虎;;門頭溝區(qū)地名的語義類型與命名背景——作為永定河文化載體的門頭溝地名(下)[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開拓思路 廣納人才 積極探索促進邊疆文化大省建設的新途徑[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燕燕 展文元;[N];中國測繪報;2002年
2 張躍;[N];人民日報;2002年
3 彭司禮;[N];團結報;2003年
4 記者 馬鈞;[N];青海日報;2008年
5 特約記者 馬鈞;[N];海南報;2008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曾露;[N];中國信息報;2009年
7 申衛(wèi)霞 牛海英;[N];河北日報;2009年
8 記者 呂寧豐 實習生 賈亦璞;[N];南京日報;2010年
9 實習生 朱彬 記者 胡冰心;[N];鎮(zhèn)江日報;2010年
10 完顏平;[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韓小兵;中國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基本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周曉燕;漢語動物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任廣旭;中韓數(shù)詞應用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4 呂長鳳;漢語專名詞語系統(tǒng)及其在詞匯系統(tǒng)中的層級性分布[D];南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春艷;扎賚特旗蒙古地名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2 王洪莉;赤峰地名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李君;寧夏地名的語言特征與文化本源[D];北方民族大學;2010年
4 史銘琦;阜新地名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青;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濟寧地名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琥;重慶市主城區(qū)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7 楊繼玉;信陽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8 孫藝超;北鎮(zhèn)市鄉(xiāng)村地名的“小三角”考察[D];渤海大學;2012年
9 馮倩;韓國地名的文化意義考察[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10 馬凱;西安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西域圖志》中察合臺語地名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1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6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