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邏輯視野中的物權行為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13:59
本文在闡釋了物權行為理論的具體內容及法律屬性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和邏輯的方法,考察了物權行為理論產生和被制定法采納的過程,打破了物權行為理論的邏輯神話,揭示了其中的歷史因素;分析了物權行為在德國現行法中的邏輯價值,指出物權行為邏輯價值僅局限于德國法體系當中,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本文對中國是否應當繼受物權行為的問題也略有探討,得出瑞士模式更值得借鑒的結論。文章導論中首先簡要的概括了德國法中物權行為理論的基本內容和法律性質,其中重點是對抽象原則中的內容抽象性和外在抽象性,及其與分離原則的關系進行說明,澄清我國學界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指出抽象原則并不是分離原則的邏輯結果,物權行為的成立不以債權行為為必要是抽象原則的內容,而非分離原則的內容。第二章詳細闡釋了胡果提出物權合意之概念的具體過程:由《法學階梯》中的三分法入手,通過對程序法和家庭、繼承法的抽離而實現物債二分,然后由物法與債法在體系上的分離推導出效力上的分離,從而將債權行為排除出應當屬于物法范疇的所有權轉讓,進而認為如果所有權不能單單基于交付而發(fā)生轉移的話,它還需要的一個雙方合意就是物權合意。筆者在清楚的交待了胡果的作法之后,...
【文章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的概念與基本內容
一、物權行為的概念
二、物權行為基本內容之分離原則
三、物權行為基本內容之抽象原則
四、分離原則與抽象原則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物權行為的性質
第二章 物權行為概念及理論的產生——胡果階段
第一節(jié) 物權合意概念的提出——體系化與形式思維的結果
一、物債二分的實現
(一) 《法學階梯》中的三分法:人、物、訴訟
(二) 合并債法與訴訟法
(三) 程序法的抽離
(四) 家庭法與繼承法的獨立和物債二分的實現
二、物權合意的提出——以所有權轉移為載體
(一) 羅馬人的公式——取得形式加合法名義
(二) 債權合意的排除
(三) 物權合意的產生
第二節(jié) 對胡果論證過程的檢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邏輯的手段證明邏輯目標的非邏輯性
一、物債二分的體系中,是否必然把所有權轉移放進物法
二、物債二分的體系中,是否必然將債權排除出所有權轉讓
第三節(jié) 胡果的矛盾:提出了物權合意卻否定了抽象原則
第三章 物權行為理論的產生——薩維尼階段
第一節(jié) 薩維尼的思路
第二節(jié) 對薩維尼的檢討
一、抽象原則是否可以成為羅馬法的典型
二、抽象原則是否必然導出物權行為
三、薩維尼提出物權契約的目的與原因
(一) 提出物權契約的直接目的——概念體系的構造
(二) 基于體系化要求而提出物權契約的深層原因——法律的倫理中立
第三節(jié) 薩維尼的非邏輯選擇被德國民法歷史性的接受
第四章 物權行為進入實定法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理論的首次運用
第二節(jié) 《德國民法典》中的物權行為
一、《德國民法典》規(guī)定物權行為的方式
二、《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者為什么會采納物權行為理論
(一) 物權行為具有天然正當法源性
(二) "結構法"的時代科學性讓物權行為被廣泛接受
(三) 對《普魯士所有權取得法》的繼承
(四) 基于物權行為理論邏輯價值的考量
(五) 對正確法學思考的尊重
(六) 對原因的性質判斷
第五章 物權行為的邏輯價值與中國繼受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在現有體系中的邏輯價值
一、關于交易安全的保護問題
二、物權行為是民法體系的必要元素
三、物權行為使法律關系更清晰
四、物權行為有利于私法自治的實現
第二節(jié) 對邏輯價值的評析
第三節(jié) 中國對物權行為的繼受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與邏輯的博弈——從德國行政法中的公私二元劃分談起[J]. 鄧君. 研究生法學. 2006(06)
[2]私法體系中的債權物權區(qū)分說——薩維尼的理論貢獻[J]. 金可可. 中國社會科學. 2006(02)
[3]民法價值判斷問題的實體性論證規(guī)則——以中國民法學的學術實踐為背景[J]. 王軼.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6)
[4]從立法論看物權行為與中國民法[J]. 崔建遠. 政治與法律. 2004(02)
[5]再談物權行為理論[J]. 孫憲忠. 中國社會科學. 2001(05)
[6]物權抽象原則的法理探源與現實斟酌[J]. 米健. 比較法研究. 2001(02)
[7]物權法基本范疇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上)[J]. 孫憲忠. 中國法學. 1999(05)
[8]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qū)分原則[J]. 孫憲忠. 法學研究. 1999(05)
[9]我國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權行為嗎?[J]. 李永軍.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8(04)
[10]物權行為若干問題探討[J]. 王利明. 中國法學. 1997(03)
本文編號:3254450
【文章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的概念與基本內容
一、物權行為的概念
二、物權行為基本內容之分離原則
三、物權行為基本內容之抽象原則
四、分離原則與抽象原則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物權行為的性質
第二章 物權行為概念及理論的產生——胡果階段
第一節(jié) 物權合意概念的提出——體系化與形式思維的結果
一、物債二分的實現
(一) 《法學階梯》中的三分法:人、物、訴訟
(二) 合并債法與訴訟法
(三) 程序法的抽離
(四) 家庭法與繼承法的獨立和物債二分的實現
二、物權合意的提出——以所有權轉移為載體
(一) 羅馬人的公式——取得形式加合法名義
(二) 債權合意的排除
(三) 物權合意的產生
第二節(jié) 對胡果論證過程的檢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邏輯的手段證明邏輯目標的非邏輯性
一、物債二分的體系中,是否必然把所有權轉移放進物法
二、物債二分的體系中,是否必然將債權排除出所有權轉讓
第三節(jié) 胡果的矛盾:提出了物權合意卻否定了抽象原則
第三章 物權行為理論的產生——薩維尼階段
第一節(jié) 薩維尼的思路
第二節(jié) 對薩維尼的檢討
一、抽象原則是否可以成為羅馬法的典型
二、抽象原則是否必然導出物權行為
三、薩維尼提出物權契約的目的與原因
(一) 提出物權契約的直接目的——概念體系的構造
(二) 基于體系化要求而提出物權契約的深層原因——法律的倫理中立
第三節(jié) 薩維尼的非邏輯選擇被德國民法歷史性的接受
第四章 物權行為進入實定法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理論的首次運用
第二節(jié) 《德國民法典》中的物權行為
一、《德國民法典》規(guī)定物權行為的方式
二、《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者為什么會采納物權行為理論
(一) 物權行為具有天然正當法源性
(二) "結構法"的時代科學性讓物權行為被廣泛接受
(三) 對《普魯士所有權取得法》的繼承
(四) 基于物權行為理論邏輯價值的考量
(五) 對正確法學思考的尊重
(六) 對原因的性質判斷
第五章 物權行為的邏輯價值與中國繼受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在現有體系中的邏輯價值
一、關于交易安全的保護問題
二、物權行為是民法體系的必要元素
三、物權行為使法律關系更清晰
四、物權行為有利于私法自治的實現
第二節(jié) 對邏輯價值的評析
第三節(jié) 中國對物權行為的繼受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與邏輯的博弈——從德國行政法中的公私二元劃分談起[J]. 鄧君. 研究生法學. 2006(06)
[2]私法體系中的債權物權區(qū)分說——薩維尼的理論貢獻[J]. 金可可. 中國社會科學. 2006(02)
[3]民法價值判斷問題的實體性論證規(guī)則——以中國民法學的學術實踐為背景[J]. 王軼.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6)
[4]從立法論看物權行為與中國民法[J]. 崔建遠. 政治與法律. 2004(02)
[5]再談物權行為理論[J]. 孫憲忠. 中國社會科學. 2001(05)
[6]物權抽象原則的法理探源與現實斟酌[J]. 米健. 比較法研究. 2001(02)
[7]物權法基本范疇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上)[J]. 孫憲忠. 中國法學. 1999(05)
[8]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qū)分原則[J]. 孫憲忠. 法學研究. 1999(05)
[9]我國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權行為嗎?[J]. 李永軍.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8(04)
[10]物權行為若干問題探討[J]. 王利明. 中國法學. 1997(03)
本文編號:3254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25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