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論衡的文藝思想_《西南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王充的邏輯思想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大學》 2009年
王充的邏輯思想探析
祁長見
【摘要】: 秦漢以來,我國古代的邏輯思想的發(fā)展逐步進入低谷,甚至停滯不前。而王充的邏輯思想?yún)s是這低谷中突起的高峰,在學術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力求占有并忠實于現(xiàn)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王充的邏輯思想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其中重點在于對其認識論、論證邏輯、歸謬式推理及邏輯思維規(guī)律的研究,本文共分四部分,即:文獻綜述、導論、正文、結束語。 文獻綜述:本節(jié)力求對迄今為止有關王充的邏輯思想研究成果作一較全面的梳理,找出本文的立足點。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對王充邏輯思想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相關的思想史論著和邏輯史論著中,呈現(xiàn)出零散性、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的特點,本文的立足于點正是建立在這些缺陷的基礎之上,并克服、超越了這些缺陷。 導論:主要闡述了本文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其意義。 正文: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王充及其思想簡介,主要介紹王充的生平事跡及其思想。因為在中國歷史上,邏輯學并沒有從哲學和其他學科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嚴格說來,只有先秦《墨子·小取》篇,是專門研究邏輯的著作。即使是被公認為墨家邏輯學的代表的《墨經(jīng)》,也包括幾何學、光學、力學以及政治、經(jīng)濟、倫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公認為中國古代邏輯學集大成的《荀子·正名》篇,也是與當時的政治、倫理、語言研究相結合的產物,《公孫龍子》的邏輯思想,也同認識論、方法論問題密切相關。所以說,如果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對象和取材范圍只限于專門的邏輯學著作的話,則幾乎等于取消了這門學科的研究。同樣,王充的邏輯思想也不是獨立的,而是體現(xiàn)在對天人感應、讖緯迷信的批判中,與其認識論等思想摻合在一起,因此本章要介紹王充的思想,而不僅僅是其邏輯思想。第二章,王充的認識論思想,本章主要介紹王充“實知”、“知實”的認識論思想,包括認識的來源、認識的檢驗標準及認識的特點等內容。第三章,王充的邏輯思想,本章主要論述王充有關論證的邏輯思想;有關推理的邏輯思想;有關邏輯思維規(guī)律的邏輯思想。其中重點是其有關論證的邏輯思想,這也是王充對邏輯學所做出的貢獻。第四章,王充邏輯思想的影響,本文將站在同情地理解的基礎上對王充邏輯思想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 結束語:主要探討有關中國邏輯思想的一些問題:1、中國存在邏輯何以可能;2、中國邏輯思想應包含那些范圍;3、有關中國邏輯史研究的方法問題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1-09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闊;王充《論衡》對孔子形象的重塑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欽善;王充與辨?zhèn)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5期
2 劉明明;;推類邏輯:中國古代邏輯的原型(上)[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3期
3 張美玲;;中國傳統(tǒng)思維與邏輯思想[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7期
4 周龍生;;連珠體與三段論的形式比較[J];船山學刊;2006年02期
5 孫中原;中國邏輯研究百年論要[J];東南學術;2001年01期
6 翟錦程;;從《邏輯史手冊》看邏輯史研究與邏輯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兼談中國邏輯研究的問題[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7 魏峰;;論荀子哲學思想的唯物主義本質[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1991年03期
8 張曉光;中國邏輯傳統(tǒng)中的類和推類[J];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9 江高鑫;論王充對天人感應論的批判[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10 鄭立群;簡論中國古代學者對論證謬誤的批判[J];湖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tǒng)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2期
2 周良發(fā);;張君勱的儒家哲學復興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3 梁輝成;;化育萬物謂之德——談《莊子》的“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劉良瓊;惠施邏輯思想評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劉靜芳;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從馮友蘭到張岱年[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7 秦瑋遠;;“說謊者悖論”的再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8 章啟群;;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釋義——從占星學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姜紅;;“想象中國”何以可能——晚清報刊與民族主義的興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章啟群;;秦漢思想遺產與中國思想的秘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中原;;墨家邏輯的產生和作用[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林毅夫;;二十一世紀全球多極增長格局中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復興[A];北京論壇(2011)主旨報告集[C];2011年
3 孫中原;;中西邏輯比較研究[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于翠玲;;媒介演變與文化傳播的獨特景觀——中國編輯出版史的認識價值[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5 馬賽;;后期墨家名實觀初探[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任秀玲;;“以形正名”與中醫(yī)理論概念[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延壽;;《中國古代哲學精華·名辯篇》述評[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劉明明;;推類的邏輯性質——基于“類同理同”觀念的分析[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施克燦;;中國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證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王麗;;“上蒼”一詞的詞義變化及其英語翻譯探討——以“感謝上帝,感謝上蒼”英譯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青梅;和諧社會視域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自我調適[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淑文;《尚書》德治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王經(jīng)芹;中西義利觀及其對外交政策影響的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解秋鳳;東西方生態(tài)倫理思想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欽善;王充和他的《向孔》、《刺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4年04期
2 張恩普;;論王充“疾虛妄”、“務實誠”的文學觀[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劉敬;;王充天道思想淺析[J];工業(yè)技術與職業(yè)教育;2010年02期
4 周桂鈿;簡評王充《問孔》、《非韓》、《刺孟》[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6期
5 朱紹侯;論王充對孔子及儒家學派的評價[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6 朱紹侯;王充對諸子的評價[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7 李永洪;劉祝環(huán);;王充無鬼論與妖祥說之間矛盾的辨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5期
8 鐘志翔;;王充文主實誠論平議[J];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吳從祥;;王充“師事班彪”考辨[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王敬平;;論王充“命”論思想的宗旨[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素平;荀子、王充思想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2 鄭二利;王充的文藝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05年
3 張源遠;論王充的學者氣質[D];河南大學;2006年
4 李永洪;辨析王充思想體系中的矛盾[D];西南大學;2006年
5 張新萍;王充思想融合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6 陸繼萍;王充思想的體系詮釋和重建[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殷鳴放;王充的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D];山東大學;2006年
8 劉敬;論王充對有神論的批判[D];蘭州大學;2008年
9 呂兆廠;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周立明;東漢前期士人心理與王充的文學思想[D];西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偉希;意象理論與中國思維方式之變遷[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2 方朝暉;從Ontology看中學與西學的不可比性[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崔清田;名學、辯學與邏輯[J];廣東社會科學;1997年03期
4 崔清田,張斌峰;近代《墨辯》比較研究法的回顧與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5 奕皓;;論《黃帝內經(jīng)》取象比類的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04期
6 張春波,張家龍;中國哲學中的邏輯和語言[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03期
7 程仲棠;“侔式推理”解構[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周云之;《墨經(jīng)》邏輯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形式邏輯的杰出代表——評所謂“論辯邏輯”、“非形式邏輯”和“前形式邏輯”說[J];孔子研究;1992年02期
9 南明鎮(zhèn);中國何以未發(fā)展出像西方那樣的邏輯學[J];孔子研究;1992年03期
10 崔清田;墨家辯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南開學報;199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蘇天輔;;試說中國古代的邏輯[A];邏輯、語言與思維——周禮全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末木剛博 ,孫中原;邏輯學的歷史[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9期
2 黃家森;;讀《惠施、公孫龍的邏輯思想》有感[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3 吳邛;尹文邏輯思想論[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4 王陽;;淺談《論語》中的邏輯思想[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祁長見;;解讀荀子的正名邏輯思想[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6 張四化;葛宇寧;;孔子邏輯思想的中庸價值取向[J];柳州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7 張正玉;馮麗麗;;孔子正名邏輯思想的初步探析[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8 章一之;毛主席的邏輯思想是我們學習的最高典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1年00期
9 王靖華;;西方邏輯史語言邏輯思想概觀(之一)[J];思維與智慧;1987年03期
10 陳孟麟;孔子在中國邏輯史上的地位[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武金;;中西邏輯比較研究的意義、原則和基本內容[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學立;甘進;;貴州邏輯研究三十年[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萬繼華;;基于哲學本體論的真值演算系統(tǒng)——實現(xiàn)計算機理解自然語言的邏輯方法[A];邏輯學及其應用研究——第四屆全國邏輯系統(tǒng)、智能科學與信息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任秀玲;;“以形正名”與中醫(yī)理論概念[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馬賽;;后期墨家名實觀初探[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社科院 梁志學;[N];社會科學報;2005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江怡;[N];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歷史所 張海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劉邦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李良明 劉中興;[N];光明日報;2003年
6 金真;[N];國際商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柯寧;[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8 馬雷;[N];光明日報;2003年
9 浦東新區(qū)行政學院 張留華;[N];社會科學報;2004年
10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俞吾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加良;中國“類”范疇的發(fā)展與演變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3 吳保平;韓非刑名邏輯思想的淵源及演進歷程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4 莫日根巴圖;古代蒙古族邏輯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5 代欽;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王建魯;《名理探》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莊庭蘭;中日墨學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婷;章太炎與梁啟超的邏輯思想及其比較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2 李春穎;鄧析邏輯思想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3 孫強;毛澤東邏輯思想的主要貢獻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胡銀屏;迥異邏輯觀念下的邏輯思想[D];山西大學;2007年
5 陳君紅;殷海光邏輯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6 陳轉青;試論沈有鼎對《墨經(jīng)》邏輯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7 祁長見;王充的邏輯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09年
8 張宇;奎因邏輯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9 馮彥波;金岳霖邏輯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10 高航;中西交融的嚴復邏輯思想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王充的邏輯思想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1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2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