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語義學對羅斯悖論的解釋
本文選題:欣迪卡 + 博弈理論; 參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摘要】:雅各.欣迪卡將博弈理論與語義學直接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建了博弈論語義學。欣迪卡用博弈論語義學分析了羅斯悖論,認為該悖論所刻畫的情況恰為博弈中的策略選擇。通過區(qū)分羅斯悖論所構(gòu)造例句的語形、語義,可以理清博弈中的策略選擇與現(xiàn)實人們的選擇之間的關(guān)系,并由此解決羅斯悖論。欣迪卡對羅斯悖論的分析為邏輯學界解決悖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Abstract]:Jacob Hindica directly combines game theory with semantics and creates semantics of game theory. Hindica uses game theory semantics to analyze the Ross paradox, and considers that the situation described by the paradox is the choice of strategy in the game. By distinguishing the morphologies and semantics of the example sentences constructed by the Ross paradox, we can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oice of strategies in the game and the choices of the real people, and solve the Ross paradox. Hindica's analysis of the Ross Paradox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logical world to solve the paradox.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董高偉;;博弈論語義學對量化式的解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夏素敏;“羅斯悖論”研究述評[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萬小龍;李福勇;田雪;;一元算符邏輯理論二探——一元算符完全性視野下的道義邏輯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李元勝;;言語交際博弈論研究管窺[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張建軍;;廣義邏輯悖論研究及其社會文化功能論綱[J];哲學動態(tài);2005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田雪;萬小龍;陳明益;;狹義函數(shù)相對論視野下的道義邏輯與道義悖論解析[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銳;道義悖論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福增;;語義學與語言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1986年02期
2 董孝感;語法與語義的辯證關(guān)系[J];現(xiàn)代外語;1991年02期
3 陳維振;實證主義語義學批判[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4 陳靜茹,李全福;語用學與語義學之再觀[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游澤清;;多媒體畫面語言中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11期
6 李弘,王寅;語義理論與翻譯研究——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的解釋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10期
7 周曉東;方芳;;社會文化和語言的聯(lián)想意義(英文)[J];語文學刊;2006年03期
8 周志遠;;詞匯意義研究的新視域:詞匯語用學[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范建華;;論語義學與大學英語教學[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王群;;語義學理論在俄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旭;;公平觀念的實驗證據(jù)和博弈理論及其在信托法規(guī)中的一個例證[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長召其;張志毅;;語文性辭書的語義學原則[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3 李戰(zhàn)子;;社會學的語義學對英語教學的啟示[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任瑋瑋;;動態(tài)聯(lián)盟在工程承包業(yè)中的應用[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馬向陽;陳琦;;以粒子群算法求解買賣雙方存貨主從對策[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丁靖;劉喜波;;基于博弈理論的供應鏈-逆向供應鏈定價策略分析[A];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shù)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7 蔣浩;紀延光;聶銳;;技術(shù)中介運作及管理機制的博弈分析[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欣;盛可軍;趙利軍;孫春來;;基于博弈理論和有限狀態(tài)機的網(wǎng)絡對抗模型[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9 戚桂清;楊錫懷;李森;;企業(yè)集群網(wǎng)絡供應鏈競爭與合作決策分析[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10 牟德一;楊婧利;;放松管制下國內(nèi)航空運輸市場競爭策略分析[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興德;新視角下的語義學[N];光明日報;2005年
2 李正信(作者為經(jīng)濟日報駐華盛頓記者);兩位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的學術(shù)貢獻[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3 尚宇紅;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青睞博弈論專家[N];中國證券報;2005年
4 施錫銓;“合作”博弈理論緣何能獲諾貝爾獎[N];中國證券報;2005年
5 顧紀生、傅賢治;博弈淪為時尚 世界將會怎樣[N];中國經(jīng)營報;2004年
6 CARLBIALIK/文 陳永林/譯;如何分攤共同費用[N];期貨日報;2005年
7 何德旭 王朝陽 應寅鋒;博弈論使他們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N];南方周末;2005年
8 言何;將博弈論引入機制設計理論[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9 ;運用博弈論分析沖突與合作本因[N];中國證券報;2005年
10 史晨昱;博弈論:一根數(shù)學杠桿撬動了社會經(jīng)濟[N];上海證券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亮;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馮名正;Web服務組合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3 吳莊;漢語基數(shù)詞語義和語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肖振紅;基于協(xié)同效應的并購目標企業(yè)選擇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劉玉紅;基于權(quán)力的價格形成機理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6 陳小霖;供應鏈環(huán)境下的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保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7 張佩云;基于語義的Web服務組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8 秦旋;對策理論模型下的招標機制與投標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10 孫亮;P2P網(wǎng)絡中資源管理機制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清;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義學與語用學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2 王巖;語義學視野中的音樂意義研究[D];吉林藝術(shù)學院;2009年
3 郭菲;設計語義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顧鋒強;蒙太格語法研究述評[D];西南大學;2006年
5 賀燕;現(xiàn)代維吾爾語量詞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6 寶音;蒙古語常用動詞與名詞的義位組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李海波;語言游戲論與自然語言量化結(jié)構(gòu)[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8 陳春蘭;中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9 張偉;關(guān)聯(lián)企業(yè)的銀行信用風險控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10 王晶晶;我國商業(yè)銀行反洗錢問題研究—從博弈論角度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03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10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