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邏輯:哲學邏輯的一個新分支
本文選題:圖式邏輯 + 歐拉圈; 參考:《哲學動態(tài)》2004年07期
【摘要】:正 邏輯研究有效推理,判定其有效的依據(jù)是結論所傳達的信息與前提所傳達的信息之間的必然關系,而傳達這些信息的媒介不一定就是語言。日常推理是運用語句、圖形甚至聲音、氣味等多種信息進行的多模態(tài)推理,對這些多模態(tài)表示系統(tǒng)和推理的研究已經成為心靈哲學、認知科學、心理學、教育學、數(shù)學、邏輯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交叉地帶。自從
[Abstract]:Positive logic studies effective reasoning and determines its valid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the conclusion and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the premise, and the medium for conveying these inform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language. Everyday reasoning is multimodal reasoning using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such as sentences, graphics and even sounds and smells. The study of these 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 systems and reasoning has become a philosophy of mind,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ogy, pedagogy, mathematics, etc. The intersection of fields such as logic and computer science. Sinc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分類號】:B81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廣榮;;道德悖論研究需要拓展三個認知路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張燕京;弗雷格思想論析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袁正校;;關于現(xiàn)代邏輯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周德義;論“一分為三”與思維規(guī)律的辯證關系[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李安;;歸納法在判例主義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與論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陳曉平;關于弗雷格的語境分析的評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陳曉平;句子的指稱與謂詞的定義域——對弗雷格意義理論的一些改進[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蘇富忠;論抽象思維——自然語言基本思維方式系列研究之二[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賀壽南,潘天群;弗雷格的邏輯觀評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10 滕定明;論亞里士多德邏輯的起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四化;葛宇寧;;從對集合論悖論的剖析看制約邏輯的客體性[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江怡;;胡塞爾是如何反對心理主義的?——對《邏輯研究》第一卷的一種解釋[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靈勇;法律推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馬亮;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方剛;維特根斯坦之命題意義的確定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倪勝;《判斷力批判》體系探微[D];復旦大學;2005年
5 張力鋒;模態(tài)邏輯和本質主義[D];北京大學;2004年
6 賈春華;基于命題邏輯的《傷寒論》方證理論體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7 杜建國;語言、意向與存在[D];山西大學;2007年
8 代金宏;會計邏輯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8年
9 李菁;海德格爾與維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種嘗試比較[D];浙江大學;2008年
10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允;試析弗雷格的概念論與意義理論[D];河南大學;2003年
2 賈國恒;盧卡西維茨多值邏輯及其與一些邏輯的比較[D];河南大學;2003年
3 王汝坤;動畫世界——圖畫、語言與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唐玉斌;本質主義和必然性問題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胡澤;格賴斯的會話含義理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焱;什么是命題——從兩種命題處理方案來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衛(wèi)花;對蒯因邏輯中“本體論承諾”的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巖峰;“命題”的顛覆與“確定性”的喪失[D];蘭州大學;2005年
9 郭建萍;亞里士多德真理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西大學;2005年
10 唐芳芳;哥德爾定理的意義[D];清華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蔡繼承;歐拉圖解的讀出與寫人語言芻議[J];思維與智慧;1994年05期
2 劉新文;圖式邏輯:哲學邏輯的一個新分支[J];哲學動態(tài);2004年07期
,本文編號:20727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07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