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變形推理之完整理論
本文選題:變形推理 + 換質(zhì)位; 參考:《江漢論壇》2011年01期
【摘要】:變形推理包括三種類型:換質(zhì)推理、換位推理和交替變形推理。交替變形推理又可分為自然的交替變形推理和規(guī)定的交替變形推理。自然的交替變形推理包括自然換質(zhì)位推理(先換質(zhì)后換位,從第一次換位直到不能再變形為止的所有變形推理)和自然換位質(zhì)推理(先換位后換質(zhì),從第一次換質(zhì)直到不能再變形為止的所有變形推理)。規(guī)定的交替變形推理包括對位換質(zhì)位推理(對直言命題先換質(zhì)后換位,再換質(zhì))和戾換推理(通過換質(zhì)位或換位質(zhì)的方式,在主謂項順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主謂項概念都變成負概念的交替變形推理)。
[Abstract]:Deformational reasoning consists of three types: mass exchange reasoning, transposition reasoning and alternate deformational reasoning. Alternate deformation reaso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natural alternative deformation reasoning and prescribed alternative deformation reasoning. Natural alternate deformation reasoning includes natural transposition reasoning (first transposition and then transposition, all deformable reasoning from the first transposition to the inability to deform) and natural transposition reasoning (first transposition and then transposition). All deformational reasoning from the first mass exchange until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deform. The prescribed alternative deformational reasoning includes the opposite position exchange reasoning (first transposing and then transposing for the direct proposition) and surly reasoning (when the subject and predicate order remains the same by means of exchange of positions or transposition), and the order of the subject and predicate items remains the same when the order of the subject and predicate items remains the same. The concepts of subject-predicate terms are transformed into negative concepts.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邏輯專業(yè)委員會;江蘇省刑事訴訟法研究會;
【分類號】:B81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玉樓;廣義分配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李德虎;;試論邏輯教學的目標和改革路徑[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陳鴻儒;;嚴復后期對于西方邏輯學一些問題的再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鄭東升;;篇章分析與邏輯學中“邏輯”含義的比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5 孫明湘;李建華;;論邏輯的有效性及其判定[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袁正校;;關(guān)于現(xiàn)代邏輯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馮艷;;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公式表示[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8期
8 李錦;;論德沃金原則論的演進[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9 楊萬斌;閱讀理解水平層次試析[J];楚雄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10 倪蔭林;;邏輯本體問題新探[J];甘肅理論學刊;2005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浩;法律體系的自治性[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郝清賦;邏輯系統(tǒng)動態(tài)結(jié)構(gòu)演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6年
3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4 馬琳茹;網(wǎng)絡安全告警信息處理技術(shù)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7年
5 張君;知道邏輯中的知識可傳遞性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6 張永祿;現(xiàn)代小說類型批評實踐檢視與類型學建構(gòu)[D];上海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秋揚;俄語可能模態(tài)詞語義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素姣;一階謂詞邏輯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04年
3 張楊;俄語句法體系中的繁化現(xiàn)象[D];黑龍江大學;2004年
4 何小前;公司法人制度中“公司問題”的邏輯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5 陳曉輝;遞進關(guān)系是遞進復句的預設[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凱;喬姆斯基生成語法的邏輯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麗萍;張東蓀邏輯文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8 武戈;二元道義邏輯DDFS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高小麗;摹狀語研究的語境維度[D];黑龍江大學;2009年
10 王蕾;今文《尚書》自然語言邏輯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陽春;談連續(xù)換質(zhì)位推理[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2 馬鐵軍;直言變形推理新探[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3 朱慶華;什么是“換質(zhì)位法”──兼論判斷變形推理的類型[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03期
4 方華;;形式邏輯 第五章 推理 直接推理[J];前線;1985年03期
5 段軒如;直言三段論模式變形推理機制及應用[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6 倪蔭林;直言判斷變形推理疑難及其規(guī)則補充——兼析邏輯教材長期存在的一種不一致情形[J];九江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7 朱慶華;“換質(zhì)位法”定義質(zhì)疑與匡謬──兼論判斷變形推理的類型[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8 楊彬;直言命題變形推理特例分析[J];紅河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陸鈺文;論假言判斷變形推理[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10 韋傳萍;;直言命題的同質(zhì)等值換位推理[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意程;;直言變形推理新探[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2 黃展驥;;從四式到八式的“兩難論證”[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3 陳曉平;;也談周延規(guī)則的普適性問題[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4 陳曉平;;談談虛擬蘊涵問題[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5 李其祥;;復雜概念推理[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6 陳慕澤;;詞項周延性的一階語言定義[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7 末木剛博;孫中原;;新因明的邏輯[A];因明新探——首屆因明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3年
8 孫中原;;印度邏輯與中國、希臘邏輯的比較研究[A];因明研究[C];1990年
9 郭世銘;;周延性問題[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10 周云之;;“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嗎?[A];因明新探——首屆因明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3年
,本文編號:1992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99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