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英中國邏輯史研究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12-08 06:28
本文關(guān)鍵詞:周文英中國邏輯史研究初探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周文英 中國邏輯史觀 研究方法 推論準則
【摘要】: 周文英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邏輯學家,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他主編和撰寫了《中國邏輯思想史稿》、《中國邏輯史》(五卷本)等著作16部。周文英一生主要治中國邏輯史,以其《中國邏輯思想史稿》奠定了他在20世紀中國邏輯史中的重要地位。 周文英認為中國邏輯史是中國形式邏輯的發(fā)生發(fā)展史,不包括辯證思維認識或古代有關(guān)辯證法歷史發(fā)展的邏輯思想對象在內(nèi)。在研究思路上,他主要從“純形式邏輯”角度去研究中國邏輯史。在研究方法上,他運用了中西邏輯比較研究方法兼用歷史分析方法。但由于他的研究思路是從“純邏輯”出發(fā)的,因此,中、西邏輯比較研究和歷史分析研究這兩種方法他運用得都不是很純粹,結(jié)果導致他的研究過于求同于西方邏輯。 在中國古代邏輯研究方面,周文英的主要觀點有:公孫龍的邏輯是詭辯的邏輯;中國古代邏輯根本沒有打算建立完整的判斷論;對于魯勝沒有把荀子作為對“名學”作出積極貢獻的人物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疏漏和失誤;《墨經(jīng)》的寫作順序為《大取》、《小取》、《經(jīng)上》、《經(jīng)說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下》;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推論邏輯,主要體現(xiàn)在“連珠體”這種論說形式上。 周文英主張中國有自己的邏輯體系,他將這種體系稱之為“名辯邏輯”。所謂名辯邏輯就是“名辯”與“邏輯”的復合,“名辯”者標明其中國特色,“邏輯”者則表示它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不斷純化、不斷現(xiàn)代化并逐步與世界邏輯接軌。在“純邏輯”思路的指引下,他將中國邏輯的體系寫成《名辯邏輯提綱》一文。在該文中,他總結(jié)出中國邏輯的總體方法論是“實為基礎(chǔ),綜核名實”及兩條新準則-----“止類以行”準則和“類物明例”準則。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1-092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國邏輯史研究試析[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653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2653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