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過程研究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過程研究的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實事求是 傳統(tǒng)文化 理論創(chuàng)新
【摘要】: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社會變革獨特實踐中理論創(chuàng)新的成就更為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體現(xiàn)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既是關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探索過程的科學反映和總結,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所作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概括和凝煉,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中國化的。百余年來中國社會相繼發(fā)生的歷史性轉變,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過程基本的社會和時代背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形成的根本原則和主要方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發(fā)展的形態(tài)特征。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中國社會變革獨特實踐中的理論創(chuàng)新,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發(fā)展的顯著特色。
【作者單位】: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實事求是 傳統(tǒng)文化 理論創(chuàng)新
【分類號】:D61
【正文快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一方面,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的具體實際,用以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就如毛澤東講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1]另一方面,是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對十六大后中國社會變革的十大企盼[J];領導文萃;2003年01期
2 段繼業(yè);;事件推動改革——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的一種常見模式[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周松柏;胡曉登;;近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中國社會變革[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劉永佶;;以民主權威保障和導引中國社會變革[J];學習論壇;2006年03期
5 吳小蓮;李律成;;論法學思潮與中國社會變革[J];理論界;2008年10期
6 吳宏放;鄧小平的發(fā)展觀與中國社會變革[J];社會科學家;1996年03期
7 熊考核;船山思想對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主要影響及歷史作用[J];船山學刊;2001年03期
8 柳建輝;中國共產(chǎn)黨——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領導核心[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1年05期
9 楚德江;;自發(fā)秩序與政府驅動——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動力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郭金平,頓占民;自覺的實踐智慧:世紀之交的哲學革命──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精神的精華[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力之;;論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文化理念[A];崢嶸歲月 磅礴絢麗——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2 楊永庚;;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來理論成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A];陜西社會科學界第3屆學術年會輝煌6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專題論壇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毅 美國社會學會會員、美國德保爾大學兼職教授;新形勢下的中國社會變革三部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俞敏洪;在改變的時代改變自己[N];中華合作時報;2014年
3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 顏曉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N];人民日報;2009年
4 李文;歷史、統(tǒng)計和理論[N];光明日報;2010年
5 本報評論員;走自己的路,,堅定制度自信[N];人民日報;2014年
6 ;未來中國必定大有希望[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7 李楠;新的改革 新的征程[N];中國氣象報;2014年
8 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原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奚廣慶;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現(xiàn)代學術體系[N];社會科學報;2008年
9 中共四平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王作成;從當代中國三大社會變革 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功績[N];四平日報;2011年
10 華東師范大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齊衛(wèi)平;“三次革命”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國軍;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歷史動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杜月秋;立法先導:當代中國社會變革之模式選擇[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田曉文;中國社會變革中的民粹思想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784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87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