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法律主義
本文關鍵詞: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法律主義
更多相關文章: 國際關系學 國際關系研究 國際法學 國際制度 國際關系理論 法律 范性理論 新現(xiàn)實主義 國際規(guī)范 批判理論
【摘要】: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兩個學科,在近半個世紀里不相往來,現(xiàn)在正重新關注對方。為落實“和諧世界”這一新的外交戰(zhàn)略理念,為應對中國和平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大國際問題,兩個學科的合作成為當務之急。為此,《中國社會科學》和《國際社會科學雜志》兩個編輯部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召開了“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學科合作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外交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0余位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學者匯聚一堂,展開熱烈的討論。本組專題,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王逸舟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朱鋒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劉志云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張勝軍教授和廈門大學法學院古祖雪教授的五篇文章,反映了本次會議的部分成果。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關鍵詞】: 國際關系學 國際關系研究 國際法學 國際制度 國際關系理論 法律 范性理論 新現(xiàn)實主義 國際規(guī)范 批判理論
【分類號】:D81
【正文快照】: 近代國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從國家間的外交聯(lián)系變成國際法內容開始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締結以來,法律主義——以規(guī)定和適用法律義務的方式來規(guī)范國際實踐、約束國家行為的思想和做法——成為國際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在國際關系的實踐和研究中,法律主義從來都不是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野;交易成本經濟學之于國際關系研究:文獻回溯與評估[J];歐洲研究;2004年06期
2 ;勺園的那座藍色大樓——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J];世界知識;2006年09期
3 黃師昭;;歷史學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的重要性淺探[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4 鐘龍彪;;國家社會化:國際關系的一項研究議程[J];歐洲研究;2009年02期
5 楊旗;;“國家”、“國際”研究的歷史和社會學視角——歷史社會學在國際關系研究中復興[J];國際觀察;2009年05期
6 李謀盛;;國際關系與國際法[J];法學評論;1984年03期
7 劉志云;;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學跨學科合作的勃興[J];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8 尚勸余;;國際關系層次分析法:起源、流變、內涵和應用[J];國際論壇;2011年04期
9 司德坤;;國際關系研究與教學需要改革的幾個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02期
10 方匡;學術信息[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立群;;后記[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2 白云真;;國際關系學科中美國知識霸權的探討[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3 齊皓;;國際關系研究的知識累積階段——從理論革命到實證研究[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4 王逸舟;朱立群;;總結發(fā)言[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5 石賢澤;;國際關系學科史視域下的國際合作研究:一種單向度的關聯(lián)分析[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6 肖憲;;云南大學領導致辭[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7 秦亞青;;學科進步與平等的學術批評精神——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博士論壇上的致辭[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8 龔文庠;陳開和;;試論跨國傳播對國際關系的影響[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國機;;回顧與展望中美關系——市國際關系學會等紀念《上海公報》發(fā)表30周年[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楊揚;;國際關系的信任理論:一種社會學解讀——兼析東亞區(qū)域合作中的互信[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執(zhí)筆 《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2 李巍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文化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曉薇;“援手”美國把握三個平衡[N];華夏時報;2008年
4 趙遠良;近年來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發(fā)展動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5 北京外交學院教授 黃金祺;從國際關系學角度看“和諧世界”構想[N];北京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葉建國;中國企業(yè)如何走得出去,,站得穩(wěn)[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7 本報記者 李高超;溝通將成為未來中美關系的支柱[N];國際商報;2005年
8 施冉;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實證主義方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9 國宣;國際關系學院形成軍隊指揮學新型學科群[N];解放軍報;2004年
10 張哲;第七名——中國國際影響力新座次[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傳榮;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照:權力、沖突與發(fā)展問題的社會性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李曉華;當代俄羅斯國際關系學的現(xiàn)實主義系統(tǒng)—歷史學派研究[D];外交學院;2009年
3 王明國;國際制度有效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白云真;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歷史變遷:進步及其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蔣建忠;印象理論與外交政策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6 王瑋;跨越制度邊界的互動——國際制度與非成員國關系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陳廷根;東亞經濟一體化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高英彤;和諧世界理念下中國共產黨對外戰(zhàn)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全義;全球集體認同的生成與模式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蘇云婷;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松杰;國際法在國際體系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余惠芬;文化外交:理論、實踐與比較[D];暨南大學;2009年
3 馮江;國際關系中的女性主義思潮[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徐龍第;赫德利·布爾的國際關系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欒波;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外交思想與國際關系研究的“中國視野”[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唐瑭;六方會談機制化分析[D];外交學院;2008年
7 段春義;跨國公司撤資行為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志永;國際制度的國內影響——以人權B公約和中國為例[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9 周興泰;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國家利益研究回顧與評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徐迎賓;國際制度的遵約行為研究[D];外交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772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77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