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吸納研究
[Abstract]:The regulati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work of the United Front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singled out the new social strata as the objects of United front work, and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new social strata has become a new focus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at present. Political absorp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the United front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social strata themselves may not only b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but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hinders the promotion of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of the new social stratum personage in the past, the political absorption work of the new social stratum personage in the future needs not only the guidance of principle, but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rational path.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江西行政學院;
【分類號】:D6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潘慧春;;新一代非公有制經(jīng)濟人士價值取向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2 張光輝;虞崇勝;;參與式民主的成長: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現(xiàn)實路徑[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舒紹福;;“當代中國政治參與”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鄭曙村;郭永奎;;當前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需求及其引導[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01期
5 梁麗萍,衛(wèi)麗萍;黨外知識分子群體的政治認同與政治參與[J];中州學刊;2005年03期
6 李寶梁;從超經(jīng)濟強制到關系性合意——對私營企業(yè)主政治參與過程的一種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1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獻生;;團結(jié)凝聚新社會階層人士的力量[N];人民政協(xié)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管前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2 張健;轉(zhuǎn)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東德;薄萍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吸納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2 唐斌;;企業(yè)如何推開基層治理中的“政策之窗”?——多源流理論的地方實踐及其政治邏輯[J];公共管理學報;2017年03期
3 饒良成;;協(xié)商民主在我國政治制度環(huán)境下的調(diào)適[J];改革與開放;2017年08期
4 許燁;;大網(wǎng)絡·大統(tǒng)戰(zhàn):構(gòu)建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政治認同引導整合機制思考[J];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5 李學迎;;基于帕累托改進的政治體制改革可行路徑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6 付佳迪;高紅波;;積極分子與政治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基于非公黨建行動者策略的考察[J];社會主義研究;2016年06期
7 陶厚永;李玲;;高管身份跨界的“雙刃劍”與民營企業(yè)成長[J];管理評論;2016年10期
8 何軒;馬駿;;執(zhí)政黨對私營企業(yè)的統(tǒng)合策略及其效應分析:基于中國私營企業(yè)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社會;2016年05期
9 周旅軍;;符號分層:私營企業(yè)主的政治嵌入模式及其地位認同差異——基于1993—2012年私營企業(yè)調(diào)查的實證研究[J];社會發(fā)展研究;2016年03期
10 王翼;;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的理論生成[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1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向軍;鄉(xiāng)土民主的“空巢”現(xiàn)象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方來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民政治參與研究[D];中央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3 徐軍;當代中國自由擇業(yè)知識分子及其政治參與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4 胡德超;轉(zhuǎn)型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政治參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宋華忠;新社會階層的興起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權(quán)實現(xiàn)路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6 劉鵬;執(zhí)政黨視野下的我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7 徐志達;新生代農(nóng)民工政治參與研究[D];華僑大學;2012年
8 孫悅良;信訪制度法治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9 王周戶;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視野下的中國公眾參與制度建構(gòu)[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張喜梅;中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金強;;探析影響西部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因素[J];新西部;2010年09期
2 張光輝;;參與式民主與我國民主制度結(jié)構(gòu)的耦合——一種內(nèi)在價值與邏輯的學理解析[J];東南學術(shù);2010年04期
3 虞崇勝;;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性質(zhì)的再認識——紀念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發(fā)表30周年[J];探索;2010年03期
4 楊海蛟;;政治體制改革的號角[J];探索與爭鳴;2010年05期
5 張光輝;杜萬松;;發(fā)展參與式民主與完善我國民主制度結(jié)構(gòu)[J];中州學刊;2010年03期
6 高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J];理論探討;2010年01期
7 張春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8 張光輝;黃世虎;;走向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對建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規(guī)律的探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9 周天勇;張弘;;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考[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評論卷);2008年07期
10 劉雪梅;我國“誠信”缺失的根源及對策[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寶琴;努力提高政治協(xié)商的質(zhì)量[J];北京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2 何萃法;政治協(xié)商在發(fā)揚民主中的重要作用[J];合肥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3 陳華光;在“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中黨員委員應自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J];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S1期
4 文世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的新發(fā)展[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2001年09期
5 黃海霞;政協(xié)委員的憂患意識[J];w攣胖蕓,
本文編號:2316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231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