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的發(fā)展歷程、基本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啟示研究
本文選題:馬克思主義 + 人生哲學 ; 參考:《廣西民族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是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逐漸形成的。經(jīng)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肇始期、四十年代的成熟期、五六十年代的繁榮期、文化大革命的曲折期、八十年代的恢復期、新世紀新階段的創(chuàng)新期六個階段,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彰顯了中國的時代特色。由于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進程中始終堅持與中國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實際相結(jié)合,與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相結(jié)合,與廣大人民群眾相結(jié)合,正確處理了中國現(xiàn)代人生哲學流派之間的關(guān)系,人生理論與人生實踐的關(guān)系,所以才能在中國生根開花、枝繁葉茂。研究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對我們實現(xiàn)“中國夢”有著重要啟示作用,即:共產(chǎn)黨人必須堅持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信仰,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Abstract]: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of life is gradually formed with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1920s, the mature period of the 1940s, the prosperity period of the 1950s and 1960s,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the 1980s, and the innovation period of the new stage in the new century, Marxist philosophy of life in China has formed a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ra.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of life, it has always been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with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It correctly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hools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life and the practice of life, so that it can take root and blossom and flourish in China. The stud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of life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for us to realize "Chinese Dream", that is, the Communists must adhere to the ideal belief of communism, adhere to the outlook on life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Yugong moving away from the mountains.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林婭;王多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探析[J];新視野;2006年03期
2 盧國英;;從艾思奇著作中體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jīng)驗[J];學術(shù)探索;2008年03期
3 劉奔前;;以實踐的方式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方向[J];學理論;2009年12期
4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臧峰宇;;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價值新詮釋[A];“以人為本與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人學學會第12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羅永劍;;新中國建立前艾思奇馬克思哲學中國化思想發(fā)展歷程探究[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12)論文集[C];2012年
3 羅永劍;;新中國建立前艾思奇馬克思哲學中國化思想發(fā)展歷程探究[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12年
4 楊鳳昌;;構(gòu)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新形態(tài)的主要方法與途徑[A];山東省哲學學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哲學回顧與展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哲學系 王建輝;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探新[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2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網(wǎng)站;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7年
3 徐素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鄭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現(xiàn)實意蘊[N];中國改革報;2007年
5 李佃來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問題范式與學科視閾融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歐陽英;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賈璞琳;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的發(fā)展歷程、基本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啟示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5年
2 欒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母興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規(guī)律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4 韓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胡榮紅;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貢獻[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335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83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