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天津首屆當(dāng)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論壇綜述
本文選題:當(dāng)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 中國夢。 參考:《湖湘論壇》2016年06期
【摘要】:天津市首屆當(dāng)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論壇,以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為主題,形成的主要觀點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dǎo),而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必將會促進當(dāng)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研究當(dāng)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是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尤其要加強和重視對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研究;五大發(fā)展理念是以習(xí)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重要內(nèi)容,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和科學(xué)的理論指引;理論工作者應(yīng)通過推進哲學(xué)研究的實踐轉(zhuǎn)向,為當(dāng)代中國發(fā)展提供觀念性的引導(dǎo)。
[Abstract]:The theme of the first Foru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in Tianjin is Marxism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ain viewpoints formed are: Chinese Dream, who realize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ust adhere to Marxism as the guide.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certai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To study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is to stud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new ideas, new ideas, and strategie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governmen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five major development concepts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new ideas, new ideas and new strategie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general secretary.It is the spiritual support an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Dream, and the theoretical workers should provide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by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turn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xué);
【分類號】:D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文昭;;國際視域下的“中國夢”[J];領(lǐng)導(dǎo)之友;2009年05期
2 盧春山;;為中國夢自主自覺地奮斗[J];紅旗文稿;2012年24期
3 魯薇;;“美國夢”與“中國夢”[J];北京觀察;2012年12期
4 周天勇;;如何實現(xiàn)十幾億人的中國夢[J];民主與科學(xué);2012年06期
5 葉再春;;“中國夢”隨想[J];前線;2013年01期
6 程曼麗;;“扒糞”之后需要什么?——兼談“中國夢”[J];新聞與寫作;2013年01期
7 翁淮南;張少義;陳方;馮靜;王慧;;暢想中國夢 實干興邦國——中國夢的十度空間[J];黨建;2013年02期
8 朱繼東;;“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里?[J];黨建;2013年02期
9 本刊編輯部;;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努力奮斗[J];理論導(dǎo)報;2013年01期
10 由佳田;;“中國夢”開創(chuàng)社會文明新境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郝儒杰;;發(fā)展與公正: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價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當(dāng)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韓慶祥;王海濱;;中國夢:根本前提、精神實質(zhì)和實現(xiàn)路徑[A];2013·學(xué)術(shù)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zhì)提升(上)[C];2013年
3 許志功;;以黨的科學(xué)理論指導(dǎo)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fù)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方曉;;“中國夢”與中國外交:世界貢獻 中國打造[A];中國夢: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十一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李德順;;中國夢的主體性意蘊[A];2013·學(xué)術(shù)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zhì)提升(上)[C];2013年
6 熊煒;;圍繞中國夢思想,推進中國的外交與國際關(guān)系研究[A];第五屆外語院校繁榮發(fā)展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高層論壇暨全國外語院?蒲泄芾韰f(xié)會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吳旭;;扭轉(zhuǎn)軟實力逆差,打造“中國夢”[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號(總第2期)[C];2010年
8 陳承明;;論老年人的“中國夢”[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13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14年
9 廖大偉;;振興中華:孫中山的中國夢[A];近代中國(第二十三輯)[C];2014年
10 昝瑞禮;;中國夢的歷史唯物主義解讀[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fù)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新萍;“中國夢與和諧世界”研討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張駿 王海燕;“中國夢”觸動了我們內(nèi)心激情[N];解放日報;2012年
3 本報評論員;唯有實干,才能實現(xiàn)中國夢[N];湖南日報;2012年
4 鄧佑標(biāo);“中國夢”,我們一路追逐[N];解放軍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夏斌;“中國夢”必將成為時代強音[N];解放日報;2012年
6 本報編輯 楊凱;實干讓“中國夢”更美麗[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7 本報特約評論員 外交家 吳建民;世界也需要“中國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8 新華社記者 慎海雄;奮進,實干興邦激揚“中國夢”[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9 整理 李慶英 張記合;“中國夢”是歷史自覺,是責(zé)任擔(dān)當(dāng)[N];北京日報;2012年
10 記者 張磊;同頻共振中國夢[N];湖北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婁銀梅;中國夢與中國共產(chǎn)黨憂患意識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秋山;“中國夢”的理論淵源與內(nèi)涵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xué);2014年
2 韓校;“中國夢”學(xué)理框架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15年
3 李嬌;習(xí)近平的“中國夢”解析[D];渤海大學(xué);2015年
4 閆新鴿;中國夢的大眾指向與大眾化路徑[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5 邱啟光;中國夢的科學(xué)社會主義發(fā)展邏輯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6 李春嫻;中國夢及當(dāng)代價值研究[D];延邊大學(xué);2015年
7 向鷺娟;“中國夢”的邏輯結(jié)構(gòu)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8 熊希玲;法治背景下中國夢的內(nèi)涵與實踐研究[D];長江大學(xué);2015年
9 謝敏杰;實現(xiàn)“中國夢”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內(nèi)在關(guān)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10 孟凡琦;習(xí)近平人民觀研究[D];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2015年
,本文編號:17528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75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