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完善、地緣緩和、治理提升:“一帶一路”的國際政治理論新解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切入點:均勢 出處:《貴州社會科學》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傳統(tǒng)西方中心觀涉及的均勢和地緣政治理論出發(fā),某種程度上會將"一帶一路"視為對現(xiàn)存世界秩序的根本沖擊,但這種負面解讀并不公正。與誕生于國家間"鐵與血"較量的均勢理論不同,"一帶一路"承繼依托文化和經(jīng)濟粘性的亞洲秩序,正助力中國融入并完善當前世界秩序;與強化"海權"、"陸權"及海陸復合"邊緣地帶"復雜對立的地緣政治理論不同,"一帶一路"追求的是海陸和合的"共生"理念,旨在實現(xiàn)地緣緩和;而特別在全球治理理論框架內(nèi),中國正通過統(tǒng)籌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融合"關系治理"和"規(guī)則治理"、匹配政治與經(jīng)濟邏輯,為全球治理提升切實進行貢獻。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and geopolitical theories involved in the traditional western-centered view, "Belt and Road" will to some extent be regarded as a fundamental impact on the existing world order. However, this kind of negative interpretation is unfair. Unlike the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which was born in the "iron and blood" contest between countries, Belt and Road is helping China to integrate into and perfect the current world order by inheriting the Asian order relying on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stickiness. Different from the geopolitical theory of strengthening "sea power", "land power" and the complex "marginal zone" of land and sea, Belt and Road pursues the concept of "symbiosis" between land and sea, aiming at achieving geographical relaxation. Especial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 China is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mot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by integrating national governance with global governance, 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and "rule governance", match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ogic.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
【基金】:貴州省軟科學計劃項目“‘一帶一路’大戰(zhàn)略視域下貴州擴大開放戰(zhàn)略的文化旅游地緣路徑研究”(黔科合基礎[2016]1502-2號) 貴州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貴州地域文化與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16GA11)
【分類號】:D8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托尼·麥克格魯,陳家剛;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2年01期
2 王樂夫,劉亞平;國際公共管理的新趨勢:全球治理[J];學術研究;2003年03期
3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國視角與實踐[J];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4 呂曉莉;“全球治理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紀要[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4年07期
5 王小民;全球問題與全球治理[J];東南亞研究;2004年04期
6 孫輝,禹昱;國際政府組織與全球治理[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任劍濤;;在一致與歧見之間——全球治理的價值共識問題[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04年00期
8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評[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04期
9 龐中英;;關于中國的全球治理研究[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03期
10 盧靜;;全球治理:在規(guī)范與經(jīng)驗之間[J];國際論壇;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天祥;;地區(qū)間主義參與全球治理:霸權如何起作用[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2 趙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認知與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3 王明國;;全球治理機制復雜性的興起:挑戰(zhàn)與反應[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4 吳永輝;;全球治理中國際標準的勃興[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5 賈慶國;;中國與全球治理:挑戰(zhàn)者還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治理與中國作用”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Byung-Hee Soh;;中國在設計新的與和諧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治理與中國作用”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許濤;;全球治理與中國戰(zhàn)略的路徑選擇[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8 王義桅;;身份的沖突:為何中歐在全球治理中不夠和諧[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9 盛睿;;全球治理中的中土關系[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10 Bertrand ATEBA;;非洲人看全球治理與中國作用(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治理與中國作用”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麗純;全球治理: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政治議題[N];學習時報;2009年
2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張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態(tài)勢 增強全球治理觀念[N];人民日報;2010年
3 周弘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帶任何成見的平等對話[N];中國社會報;2010年
4 張勝軍;全球治理的三個特點[N];學習時報;2012年
5 高奇琦 杜歡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國責任[N];社會科學報;2012年
6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金磚五國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約翰·柯頓;全球治理中的中國契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7 南方周末記者 張哲 南方周末實習生 夏以華;“除了全球治理,,沒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8 本報記者 陳博;積極推進構建新型全球治理體系[N];經(jīng)濟日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汪閩燕;“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指數(shù)”發(fā)布[N];法制日報;2014年
10 篤行;全球治理需要中國的智慧和參與[N];中國貿(mào)易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2 唐穎;全球治理中的發(fā)達國家與新興國家[D];外交學院;2010年
3 涂用凱;社會民主主義的全球治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周俊;全球公民社會與國家[D];浙江大學;2007年
5 張農(nóng)壽;多元責任與制度秩序[D];吉林大學;2006年
6 周樹春;全球治理和目標建構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艷;論非政府組織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劉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組織角色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孫琪煜;論全球治理的困境與出路[D];山東大學;2013年
4 晉佳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軟實力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趙蓓蓓;全球治理困境與G20治理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唐立辛;“全球智庫”的發(fā)展對及其對全球治理的影響與作用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年
7 彭琴;全球治理下的跨國城市網(wǎng)絡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譚甜甜;基于全球治理視角下的核恐怖主義防治研究[D];南華大學;2016年
9 江睿;我國非政府組織(NGO)參與全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10 于楊;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解決路徑[D];遼寧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44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64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