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日本的聯(lián)合國中國政策出臺始末
本文關鍵詞: 聯(lián)合國中國代表權 聯(lián)合提案國 佐藤政府 政策過程 中日關系 出處:《國際論壇》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第25屆聯(lián)大后,佐藤政府開始著手制定新的聯(lián)合國中國政策。在決策過程中,首相佐藤始終堅持以美國意見為導向,以"保住臺灣"為目標,但由于中美緩和、美臺博弈以及政權內部意見紛爭等因素縱橫交錯,致使新政策久拖難決。最終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佐藤選擇了追隨美國、以"首相裁定"決定日本充當美"逆重要問題案"和"雙重代表權案"的聯(lián)合提案國。佐藤此舉固然維持了日美、日臺關系,但同時也背離了世界潮流,錯失了與中國改善關系的良機。
[Abstract]:The twenty-fifth sess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the Misaki Sato administration began to develop a new UN Chinese policy.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prime minister Sato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American opinion oriented, to "keep Taiwan" as the goal, but because of the Sino American rapprochement, the game and the regime disagreements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new policy long arranged in a crisscross pattern. The final is difficul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Misaki Sato chose to follow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ime minister ruled" joint proposal in Japan decided to serve the US "inverse problem" case and "dual representation case". This is the day to maintain the beauty of Misaki Sa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Taiwan, but also deviate from the trend of the world. Missed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China.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科;
【分類號】:D831.3
【正文快照】: 關于1971年中國加入聯(lián)合國這一重要課題,學界已有不少研究,相關成果主要是從中美關系“解凍”的角度,集中考察了中美秘密外交、美國對華政策轉變等方面內容,〔1〕而對美國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在中國聯(lián)合國代表權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則研究很少!2〕筆者擬運用2015年日本解密的外交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叢松日;“結束過去,開辟未來”與中日關系的發(fā)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齊福霖;第六屆中日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0年02期
3 劉德有;思考21世紀的中日關系[J];日本學刊;2000年06期
4 ;中日關系研究中心在京成立[J];日本學刊;2000年06期
5 韋佳;關于影響中日關系發(fā)展之因素的有益探索——“新世紀的中日關系”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日本學刊;2000年06期
6 ;我看中日關系(二)[J];世界知識;2000年12期
7 馮昭奎;;怎樣做鄰居——對世紀之交中日關系的思考[J];世界知識;2000年01期
8 ;我看中日關系[J];世界知識;2000年01期
9 ;我看中日關系(三)[J];世界知識;2000年13期
10 天凱;;處在轉折關頭的中日關系——訪日隨感[J];世界知識;2000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啟新;;日本特大地震對中日關系的影響[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2 齊福霖;;近百年中日關系國際研討會綜述[A];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文叢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馮昭奎;;中日關系的歷史拷問[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總第110期)[C];2013年
4 米慶余;;中日關系的現狀與思考[A];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一輯)[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國60年中日關系面面觀[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6 劉江永;;“311”大地震對世界經濟和中日關系的影響[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簡約[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總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簡約[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9 徐啟新;;我學會與日中關系學會交流合作的新起點——記兩學會共同舉辦的國際研討會[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濤;;20世紀90年代中日關系的歷史考察[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德有;破解中日關系[N];光明日報;2007年
2 記者 張紅邋楊子巖;本報舉辦論壇研討中日關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本報記者 王敏;中日關系如何影響中日企業(yè)轉型[N];中國企業(yè)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江瑋;日本副外相訪華 求解中日關系僵局[N];21世紀經濟報道;2012年
5 外交學院客座教授 宋榮華;中日關系“四十而惑”[N];廣州日報;2012年
6 記者 許棟誠 楊依軍;中日關系健康穩(wěn)定符合兩國根本利益[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7 記者 劉華 徐松;改善中日關系,日方須有誠意和行動[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8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 呂耀東;日本:政治右傾化令中日關系搖擺[N];法制日報;2013年
9 早報記者 張U,
本文編號:1443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44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