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軸心時代”倫理學與政治學關(guān)系異同探討——以思孟學派與亞里士多德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3-08-01 20:34
儒家思孟學派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都是一種理想政治學和德性政治學。其不同之處在于:思孟學派不僅將善作為目的也將善作為手段,將倫理和德性本位化、本體化、形上化,不僅將道德放置在根本的位置上,還傾向于將一切問題轉(zhuǎn)化為道德問題予以解決,倫理學是政治學的基礎(chǔ)和憑借,政治學是倫理學的現(xiàn)實延伸;亞里士多德雖然也將善作為其倫理學與政治學的目的,但傾向于目的與手段分離,將善政治化、現(xiàn)實化、特殊化,通過讓更多的人成為好公民的方式讓其成為好人,即通過其政治實體公民的教育來最終實現(xiàn)善的目的,政治學是倫理學的基礎(chǔ)和手段,倫理學是政治學的基本導向。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君子與公民
1.君子
2.公民
二、宗法王國與民主城邦(4)
1.道德倫常與專業(yè)職能
2.仁政與共和制
3.內(nèi)圣外王與公民教育
4.道德生活與政治生活
三、德治與法治
本文編號:3838314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君子與公民
1.君子
2.公民
二、宗法王國與民主城邦(4)
1.道德倫常與專業(yè)職能
2.仁政與共和制
3.內(nèi)圣外王與公民教育
4.道德生活與政治生活
三、德治與法治
本文編號:3838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3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