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2-07-20 20:37
國外干細胞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但那時主要是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細胞。1998年11月,康斯威星大學的湯姆森小組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道,成功地使人類胚胎干細胞在體外生長和增殖。與此同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吉爾哈特小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報道了他們用流產(chǎn)胎兒的生殖干細胞已獲得了具有分化能力的全能干細胞。因而,人類干細胞研究榮登1999年《科學》雜志十大科學成就之首。這個消息一時間激起世界范圍內(nèi)的干細胞研究熱潮。同時也引起科學家、哲學家、倫理學家、法學家、政府官員參與的有關(guān)倫理大討論。全面地總結(jié)和考慮人類干細胞的社會價值及其研究的倫理限度,已成必然。鑒于干細胞研究的巨大社會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其根本目標符合造福人類這一根本宗旨。我們應該支持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但同時它又涉及到人類胚胎以及"克隆人"等重大倫理問題,因此,為了確保干細胞研究的健康取向,既要通過法律這一硬性手段對干細胞研究進行法律規(guī)范,又要通過科學共同體在遵循行善和救人、尊重和自主、無傷和有利、知情同意等原則上制定倫理準則對干細胞研究進行道德限制,從而在更廣范圍、更多層面引導研究在合乎倫理的框架下發(fā)展,把道德風險和倫理困境降到最...
【文章頁數(shù)】:3 頁
本文編號:3664724
【文章頁數(shù)】:3 頁
本文編號:36647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6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