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的中國化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1-03-04 00:19
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的建構是一個由普適性理論向民族性理論、由總體性理論向個體性實踐、由指導性綱領向群眾化意志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建構過程中,可將其分為以下步驟:一是嘗試與鉆研,即通過已有資料或媒介學習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將其內化于馬克思主義文藝者的思想當中,使其在具體的文藝探討或創(chuàng)作之中發(fā)揮指導作用;二是掌握與運用,即將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與當時的國情結合,并在具體的文藝實踐中加以運用,針對當時中國特有的問題,實現(xiàn)其在不同空間與具體實踐中的"因地因時"的轉化;三是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即基于文藝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與更深刻的思考,在對傳統(tǒng)文藝倫理觀批判與改造之中,不斷進行否定之否定的深刻反思與理論創(chuàng)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5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的發(fā)生與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的形成
(一)以“魯迅方向”為主導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形成
(二)以“毛澤東文藝思想”為綱領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確立
(三)以“趙樹理方向”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實踐
二、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的主要實踐
(一)走出道德混沌,重新定義新舊道德
(二)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對舊道德進行改造
(三)傳統(tǒng)道德與抗日民族倫理的融合
三、延安文藝倫理觀對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建構的意義
(一)延安文藝倫理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延安文藝倫理觀實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的對接
本文編號:3062211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5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的發(fā)生與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的形成
(一)以“魯迅方向”為主導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形成
(二)以“毛澤東文藝思想”為綱領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確立
(三)以“趙樹理方向”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實踐
二、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觀的主要實踐
(一)走出道德混沌,重新定義新舊道德
(二)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對舊道德進行改造
(三)傳統(tǒng)道德與抗日民族倫理的融合
三、延安文藝倫理觀對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建構的意義
(一)延安文藝倫理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延安文藝倫理觀實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的對接
本文編號:3062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6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