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社會誠信的價值反思及其建構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B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正冬;論社會誠信[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中國人心中的誠信形象[J];理論與當代;2010年10期
3 陳若莉;;我國社會誠信建設路徑淺探[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6期
4 陸锃;誠信建設:構筑政治文明的道德基石[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許鋒;;誠信指數(shù)為零[J];晚報文萃;2006年09期
6 ;值得警惕的信號:“誠實守信會吃虧”[J];理論與當代;2010年09期
7 顏曉峰;論誠信主體[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4年02期
8 ;書訊[J];書摘;2004年02期
9 張震;“市場經(jīng)濟道德建設與社會誠信機制研究”理論研討會綜述[J];道德與文明;2003年06期
10 俞萍;;構建社會誠信大廈的若干思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苗榮;劉桂云;;誠信機制:和諧社會的基本倫理內(nèi)核[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2 冉光芬;;重建社會誠信的價值和意義[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兆宇;;2010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社會誠信指數(shù)調查分析[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4 李景鵬;;關于如何構筑和諧社會的探討[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5 王克義;;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建社會公正秩序[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6 王傳發(fā);;誠信與市場經(jīng)濟的完善和發(fā)展[A];孔學研究(第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錢衛(wèi)清;;讓律師成為誠信的代名詞[A];第2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C];2002年
8 李彩霞;;誠信與現(xiàn)代社會[A];孔學研究(第九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九次暨海峽兩岸第六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陳朱文;;樹立和諧社會理想 構筑誠信教育體系[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5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陳琦萍;;社會誠信風氣良窳決定國家興衰[A];孔學研究(第九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九次暨海峽兩岸第六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張燁;國土系統(tǒng)推進“兩大體系”建設[N];南通日報;2010年
2 鄧偉;加強社會誠信制度建設[N];江西日報;2004年
3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松有;共筑社會誠信的基石[N];人民法院報;2003年
4 吳明;考試,考驗社會誠信[N];中國信息報;2005年
5 林金芳;比規(guī)范討債更重要的是重塑社會誠信[N];中國文化報;2006年
6 堂吉偉德;“被救免責聲明”是對社會互信的呼喚[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7 賈躍進;誠信呼喚多方打造[N];中國信息報;2003年
8 方燁 萬棟 黃庭滿;“黑中介”影響社會誠信[N];中國工商報;2006年
9 吳 明;發(fā)展經(jīng)濟離不開社會誠信[N];中國信息報;2003年
10 記者 王燕 通訊員 飛揚;上海市政協(xié)鎖定社會誠信[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秋菊;誠信建設中的政府[D];蘇州大學;2006年
2 唐雪漫;政府信用理論與我國信用政府的建設[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3 郭曉東;重塑價值之維[D];吉林大學;2004年
4 何立華;中國的信任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荀振芳;大學教學評價的價值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蘇士梅;唐代誠信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7 龍海波;信用政府的建構:社會資本與政府信用的關系視角[D];浙江大學;2012年
8 王海燕;地域文化與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妍;中國國有企業(yè)制度性尋租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戴艷軍;科學技術管理倫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玉明;轉型期社會誠信的價值反思及其建構[D];吉林大學;2007年
2 張萬玉;關于社會誠信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杰雄;市場經(jīng)濟中行為主體的倫理限度[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楊峻嶺;論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的誠信道德建設[D];河北大學;2004年
5 柏偉;新時期社會誠信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啟營;現(xiàn)代社會誠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申森;西方社會資本理論及其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D];山東大學;2012年
8 謝萌;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媒體誠信建設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吳觀雄;刑事立案程序理性反思與改革探討[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10 張玉玲;關于社會誠信教育建設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76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7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