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書》政治倫理思想探微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2-05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3 韓德民;李澤厚與20世紀后半期中國美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趙炎才;劉師培近代“私德”“公德”思想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謝毓?jié)?評鄭觀應的商戰(zhàn)思想[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朱小會;;關于王國維選擇文哲之學的審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7 沈素珍;;中國近代建設的偉大先行者——重溫孫中山《在安徽都督府歡迎會的演說》[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李中原;;中世紀羅馬法的變遷與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9 趙蕾;郝江波;;論五四文學論爭中胡適角色的轉變[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李亞東;聶民玉;;“以德潤身,誠意慎獨”——“慎獨”及其現實意義[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的“西方”——從“現代西方學術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任南南;;元話語:八十年代文化語境中的“救亡壓倒啟蒙”[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3 劉應爭;;想象與反思:多副面孔的魯迅[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盧家銀;;章太炎的出版自由觀[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任俊華;李朝輝;;黃宗羲與霍布斯的人性論之比較[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云立新;;孫中山開放思想的當代詮釋[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郭德宏;;中國現代民眾研究述評[A];中國現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王可園;齊衛(wèi)平;;社會轉型期提升執(zhí)政黨政治溝通能力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學論壇(2012)論文集[C];2012年
9 陶有浩;;近代中國的幸福觀探析——以傳統儒家幸福觀為參照[A];安徽省哲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3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宮芳;先秦齊國的國家管理思想與實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陳勇軍;嚴復的制度與國民性互動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王春華;顏回資料輯考[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暉;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我國近現代體育發(fā)展的歷史動因[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王經芹;中西義利觀及其對外交政策影響的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蘆迪;王韜改革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7 曾香花;梁啟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周廣福;張載道德境界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博;論維新時期的“群己和諧”思想[D];西北大學;2010年
10 汪斌;宋恕的佛學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99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9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