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善的融合——通往德性之路
[Abstract]:Beauty and goodness, as well as truth, are human nature. But looking back on hist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auty and goodness is not always harmonious. There ar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beauty and goodness in different st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eauty and goodness hav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opposition to common and fusion. This combination of beauty to goodness and goodness to beauty has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modern moral planning. Human beings will heal themselves through the education of beauty and emotion, perfect themselves, acquire goo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y acquire beauty, and save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 ultimate achievement of harmonious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作者單位】: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B82-0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海鷹;;文學欣賞倫理芻議[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王小琴;;中國藝術倫理研究述評與展望[J];道德與文明;2010年01期
3 祝亞峰;;敘事倫理:小說敘事研究的現(xiàn)代形態(tài)[J];東方叢刊;2009年02期
4 楊瀾潔;;紅色經(jīng)典影視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J];大學時代;2006年08期
5 龍建平;;論道德內(nèi)化的前提條件——以情感人[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年01期
6 張鵬;倪志剛;;當代影視傳播視閾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略論[J];電影文學;2009年13期
7 楊述剛;;對理性與情感的“交互性”誤解——學界道德基礎紛爭之根由[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田智,羅俐琳;對中西倫理思想中整體主義發(fā)展的思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戴茂堂;李家蓮;;倫理學史研究的情感之維[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黃文紅;周海春;;當代倫理學教育的三個誤區(qū)[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戴茂堂;李家蓮;;當今國內(nèi)倫理學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莊新紅;莎士比亞戲劇的倫理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蔡元;主體意識的生成與擴張[D];吉林大學;2005年
3 朱首獻;人學文學論[D];浙江大學;2005年
4 馬弦;和諧與秩序的詩化闡釋[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任亞榮;20世紀90年代女性小說身體話語[D];上海大學;2007年
6 曹連觀;文藝倫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成海鷹;文學欣賞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8 陳雪梅;審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亮;論約翰·高爾斯華綏《有產(chǎn)業(yè)的人》中三類福爾賽人的責任觀[D];湘潭大學;2010年
2 宋菲菲;中國文人寫作倫理的表現(xiàn)和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振飛;《道連·葛雷的畫像》的文學倫理學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舒?zhèn)b;新世紀文學的道德性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秀忠;論央視春晚受眾審美心理的倫理向度[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程敏;數(shù)字藝術與人類社會現(xiàn)實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瀅;當代文學中的兩種女性敘事倫理形態(tài)[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8 趙麗瑾;五四女作家小說的道德傾向[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朝運;亞當·斯密的同情論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金玉玲;文學天平上的道德砝碼[D];新疆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姝;;藝術院校舞蹈教學縱橫談[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年05期
2 王競晗;;亞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論辨析——基于品德養(yǎng)成的視角[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2期
3 吳迪;;何謂藝術、藝術何為[J];藝術研究;2006年02期
4 牛霖霖;;亞里士多德的審美與道德思想研究初探[J];理論觀察;2009年06期
5 鄭廷坤;淺析孔子的美學思想[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嚴運桂;;飽含著淚水哀歌 驅動著生命勇行——艾青早期詩歌苦難意象的蘊含與審美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季曉燕;;讓最好的選擇我——我的文學批評觀[J];創(chuàng)作評譚;2002年02期
8 盛月芬;;心雨瀟瀟[J];班主任之友;2003年02期
9 曹峻峰;;本體論意義上的美不存在[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10 張會娟;;論色彩在電影藝術中的功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紅運;;《水滸傳》婦女群象審美新探[A];水滸爭鳴[第六輯]——2000年水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周顯昌;;淺談語文課堂素質教學中的審美[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3 張道一;;中國審美的意蘊[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4 王曉棠;;要培養(yǎng)觀眾的審美[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5 卓成金;;讓學生的心靈在語文課堂上自由飛翔[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6 特里·伊格爾頓;袁新;;真理、德性和客觀性[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7 謝友福;;動物在英漢諺語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審美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8 周小儀;;消費文化與審美覆蓋的三重壓迫[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9 楊航卓;;公路景觀設計需要平淡樸實的審美[A];2005年全國公路勘察設計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嚴秀芳;;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情感輸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斌;情感與表現(xiàn)[N];新疆日報(漢);2001年
2 葉潤;老年人情感的六大誤區(qū)[N];陜西科技報;2000年
3 呂健;音樂:情感的表達與溝通方式[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吳芬;什么是情感變態(tài)[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5 魯勤;淺議電視新聞播音員情感的把握[N];中華新聞報;2001年
6 劉亦學;從情感上走進新的生活[N];中國老年報;2000年
7 陳曉華;請用情感與學生交流[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陸勤;班主任的情感[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9 廣州市八一學校 童德珍;學習英語的情感與氛圍[N];廣東科技報;2000年
10 通訊員 仇善文 記者 孫覆海;“情感工程”讓外企工會活起來[N];工人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項松林;蘇格蘭啟蒙思想家的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周雙麗;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復旦大學;2009年
3 鄭宜庸;審美之難——電影性愛場面的觀看心理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4 劉月;中西建筑美學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王建疆;老莊人生境界的審美生成[D];復旦大學;2004年
6 岳海龍;中國城市消費者沖動購買行為的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王本存;憲政與德性[D];重慶大學;2007年
8 趙蘇妙;籃球運動之美學闡釋[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9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時期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念祖;論生態(tài)建筑的審美趨勢[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石遠鵬;論大學校園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范瑞紅;殷商王畿故地《詩經(jīng)》“風詩”與殷商文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浪;高職《畜產(chǎn)品加工》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趙海燕;在“歷史”與“現(xiàn)實”間深思與言說[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虎;電視紀實作品攝像藝術的審美選擇[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文靜;生與愛的悲情[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付國輝;論情感在生產(chǎn)勞動中的作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婷婷;我國電視新聞類主持人節(jié)目的審美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10 查偉東;教師情感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360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6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