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從德福關(guān)系看當代中國道德問題的癥結(jié)及消解

發(fā)布時間:2018-09-08 09:31
【摘要】:在理性思辨領(lǐng)域,無論亞里士多德、康德還是黑格爾都認為道德與幸福是統(tǒng)一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尤其在當前中國社會,道德與幸福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悖論。人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卻以道德滑坡為代價。以"理性經(jīng)濟人"的公設(shè)出發(fā),從德福關(guān)系視角探討道德危機的癥結(jié)發(fā)現(xiàn):道德行為所"得"偏低、道德行為風險成本支出擴大、道德行為的支出與收益間渠道不暢通造成了道德危機出現(xiàn)。為此,需要通過優(yōu)化制度環(huán)境、完善信任機制、增加道德"收益"、減少道德"成本",使現(xiàn)實中德福關(guān)系盡可能趨于一致,進而提升國民的道德水平。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rational speculation, whether Aristotle, Kant or Hegel, moral and happiness are unified. But in real life,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happiness is paradoxical. People pursue happiness at the expense of moral decline. Starting from the public hypothesis of "rational economic m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ux of mor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and welfare. It is found that the moral behavior "gains" on the low side, and the cost of moral behavior risks increases. There is a moral crisis caused by the lack of channels between the expenditure and income of moral behavio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perfect the trust mechanism, increase the moral "benefit" and reduce the moral "cost" so as 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welfare in reality as consistent as possible, and then improve the moral level of the peopl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轉(zhuǎn)型中的公民道德建設(shè)工程研究——以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的實踐為切入點”(12&ZD00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8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薇;論我國企業(yè)的商業(yè)倫理建設(shè)[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王天旺;;誠信體系的層次解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饒濤,盧亮;制度·制度倫理·倫理制度化[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4 陳惠雄;經(jīng)濟制度與道德規(guī)范:起源、效用差異及其互補性[J];財經(jīng)論叢;2002年02期

5 丁大同;論道德秩序[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3年06期

6 李仁武;論道德建設(shè)的制度倫理環(huán)境[J];云南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7 何俊峻;試論市場經(jīng)濟與道德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姚劍文;市場經(jīng)濟的“道德悖論”與道德供給機制分析[J];求實;2004年02期

9 林興發(fā);試論權(quán)力的道德制約[J];理論月刊;2004年04期

10 黨永強;論“經(jīng)濟人”理論的擴展及其道德后果[J];學術(shù)研究;200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政;;中西式品德發(fā)生作用之比較[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崔宜明;;未完成的中國現(xiàn)代倫理學[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3 劉蕾;李蓉;;急診護士防范醫(yī)療糾紛的社會倫理措施[A];200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0年

4 楊昌鐸;;試論侗族傳統(tǒng)美德是儒家孝道民族化之產(chǎn)物[A];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八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小錫 本報記者 李揚;重視“道德應對”[N];新華日報;2002年

2 朱慶;建設(shè)當代中國道德方略[N];光明日報;2001年

3 孫立平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道德問題的社會學分析[N];北京日報;2001年

4 原野;道德的含義[N];法制日報;2000年

5 沙川;世俗人文主義與道德底線[N];中國保險報;2002年

6 陳先達;革命的道德和道德的革命[N];光明日報;2000年

7 王南林;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倫理觀[N];光明日報;2002年

8 王澤應 龔天平;當代中國倫理道德研究[N];光明日報;2002年

9 上海交通大學 胡海鷗 教授;道德行為有很強的效用[N];上海金融報;2002年

10 王為民;道德現(xiàn)狀評價的標準與方法[N];社會科學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盧德之;經(jīng)濟倫理研究的一個契入點[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孫詠莉;貧困、道德與焦慮[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鞏固;環(huán)境倫理學的法學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4 陳澤亞;“經(jīng)濟人”與經(jīng)濟制度正義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銳;當前中國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誠信缺失及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文文;隋唐時期女性倫理略論[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陳曉斌;道德與法律互化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賀彬俠;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法制和道德的關(guān)系[D];西北大學;2005年

5 梁亮;先秦儒家德治教育思想體系論要[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杜瑩瑩;網(wǎng)絡(luò)語言的價值分析與倫理建設(sh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7 虞萍;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比較[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8 陳晨捷;先秦諸子“德”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謝永行;倫理道德力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琦;制度—功利與道義之間的張力[D];山東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223013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3013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c06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