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的方法論旨趣

發(fā)布時間:2018-06-17 01:51

  本文選題:馬克思主義 + 哲學-倫理學 ; 參考:《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03期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的方法論旨趣,是以哲學變革作為倫理學的方法先導,從而展現(xiàn)倫理世界的根本轉變:從"彼岸世界"到"現(xiàn)世世界",從"對現(xiàn)實的倫理觀念批判"到"對現(xiàn)實的改變",最終從"道德人間"升到"道德天國"。在此基礎上,倫理學的核心問題轉變?yōu)榻?jīng)濟與道德"能否相容"以及"何種相容性"的問題。作為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道德與資本世界相適應,道德批判成為"偽善"的辯護;其前提是變革資本剝削的道德邏輯為以勞動為中介的相容關系。馬克思以"資產(chǎn)階級的偽善"為具體案例的分析,指出資產(chǎn)階級道德觀的"歷史無意識",從而揭示一種無產(chǎn)階級倫理觀實現(xiàn)對資產(chǎn)階級倫理觀的顛覆與終結。
[Abstract]:The methodological purport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ethics is to take philosophical change as the method guide of ethics. Thus it shows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thical world: from "the other world" to "the present world", from "critique of the ethical concept of reality" to "the change of reality", and finally from "moral world" to "moral heaven". On this basis, the core question of ethics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question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economy and morality and "what kind of compatibility". As a bourgeois ideology, morality adapts to the world of capital, moral criticism becomes a defense of hypocrisy, and its premise is to change the moral logic of capital exploitation into a compatible relationship based on labor. Marx took "the hypocrisy of the bourgeoisie" as the concrete case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bourgeois morality "historical unconscious", thus revealed a proletarian ethics view to realize the subversion and the end of the bourgeois ethics view.
【作者單位】: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部;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偽善的道德形而上學研究”(批準號11CZX06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B0-0;B8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G.盧卡奇;安延明;;我對《歷史和階級意識》的新認識——《歷史和階級意識》1967年新版序言[J];世界哲學;1985年01期

2 李繼武;;事物本質的實踐定位及其方法論意義[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王潔;;略評結構主義思潮的方法論[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彭國翔;;典范與方法:侯外廬與作為現(xiàn)代學科的“中國哲學史”研究[J];河北學刊;2010年05期

5 夏甄陶;要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3年02期

6 P.C.魯茨;關益;;異化是社會科學的概念[J];世界哲學;1983年04期

7 A.阿薩羅夫,李君錦;對О.弗勒希特海姆未來學的批判[J];國外社會科學;1984年11期

8 延哲;;馬克思早期異化勞動理論辨析[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9 黃德興;;開拓人的研究 創(chuàng)立人的學說[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7年01期

10 倪志安;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研究對象和理論性質[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振東;孫振;;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學科交叉與方法論[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馬鎣伯;;第一講 常講常新的課題[A];學習歷史唯物論二十講[C];2004年

3 史研;;第10屆國際邏輯、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大會[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4 盧文遠;;讓張載關學思想惠達于民眾[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馬爾庫塞;李楊;;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6 陳天慶;;世界歷史性、社會實踐及自身——馬克思哲學中國化的存在論斷想[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7 方竹蘭;;論諾思方法與馬克思方法的互補性——思考中國轉軌階段的制度分析方法[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馬捷莎;;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黨的奮斗目標[A];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2年

9 傅小凡;;李贄論“道”[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龔育之;;對新世紀科技發(fā)展的人文思考——兼論所謂反對科學主義[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文件[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景源;唯物史觀與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N];南方日報;2006年

2 實習生 王姣玲;馬克思主義哲學新的生長點[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奚廣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人”的時代高度[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王偉光;學習艾思奇的科學治學精神[N];人民日報;2010年

5 陳先達;對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形態(tài)的看法[N];光明日報;2006年

6 鄒萬銀;淺談馬克思主義的品格 兼議傳統(tǒng)哲學的物質[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6年

7 ;縱論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空間[N];社會科學報;2007年

8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網(wǎng)站;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7年

9 陳學明;哲學大師的“轉身”[N];光明日報;2002年

10 王洪波;《李秀林文存》評介[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愛萍;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志勇;人與制度的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3 李慶喜;胡繩哲學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魏連;胡繩與馬克思主義[D];山東大學;2011年

5 張三萍;現(xiàn)代新儒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徐奉臻;從“隱性自在”到“顯性自為”[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東輝;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論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的內(nèi)在根據(jù)[D];黑龍江大學;2001年

8 徐釗;論馬克思哲學變革的三維向度[D];蘇州大學;2010年

9 陳力;創(chuàng)新實踐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10 楊彬;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歷程中正統(tǒng)與非正統(tǒng)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俊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D];西華大學;2011年

2 劉時松;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當代建構[D];西南大學;2011年

3 邵遠江;“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馬照海;論張申府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考[D];漳州師范學院;2010年

5 尹禮政;論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澤林;心靈的計算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心智學說的當代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利民;論胡適的實用主義方法論[D];湘潭大學;2002年

8 程桂萍;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安徽大學;2005年

9 胡滿英;現(xiàn)代性的困境與主體性的命運[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鑫;走出意識形態(tài)之鏡[D];吉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0290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290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fc1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