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歷史回眸與當代建構
本文選題:孝文化 切入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出處:《孔子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文化是一種歷史性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離不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揚棄。傳統(tǒng)孝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倫理的基本精神,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歷史的根據(jù)和現(xiàn)實的基礎。對孝文化進行歷史的回眸,挖掘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和價值,以當代語境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對其進行重塑,建構當代孝文化,必將會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奠定堅實的社會倫理基礎。
[Abstract]:Culture is a historical exist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heritage and abandon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s the basic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provides us with historical basis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excavat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einvents i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and constructs the contemporary filial piety culture.Will certainly lay a solid social ethics foundation for Chinese Dream's realiz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江蘇省2013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項目編號:CXZZ13-092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8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戍國;;孔子以及禮教泛論——對于新文化運動和文革的檢討[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世麗,黃紅平;淺析五四時期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特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程旭陽;許遠理;;心理學中的物性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汪高鑫;;論“通經(jīng)致用”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李云飛;;先驗還原與現(xiàn)象學的世界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任軍;;胡塞爾現(xiàn)象學與自然主義批判[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李云飛;;從純粹自我到習性自我——胡塞爾發(fā)生現(xiàn)象學的引導動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張允熠,郝良華;陳獨秀、李大釗和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心路歷程[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9 吳之惃;“洪門”考源[J];安徽史學;2003年01期
10 馬克鋒;梁啟超與傳統(tǒng)墨學[J];安徽史學;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寒冰;;“一邊倒”鎖定的主要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2 高強;;炎帝與中華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3 楊薇;;對科技活動的理性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4 劉海峰;;在教育與歷史之間——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5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詩的“現(xiàn)代性”問題[A];郭沫若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C];2000年
6 戴勁;;馬克思和胡塞爾論生活世界問題[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7 郭焰坤;;中華元典修辭學思想文質(zhì)觀探微[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8 譚雙泉;曾靜;;略論李大釗早期道德觀[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9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當代價值[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三輯)[C];2009年
10 龔友德;;孝與當代中國家庭道德建設[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杜運輝;張岱年人生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zhì)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專制理論與秦朝的興衰[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姚洪陽;試論人機關系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文化考量[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9 劉石磊;郭象《莊子注》“理”范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王昕;《道德情操論》的行為合宜性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潔君;;對孝文化作用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2 徐春燕;;從韓劇看儒家的孝文化[J];尋根;2006年04期
3 ;精心打造“中華孝文化研究”特色欄目[J];孝感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精心打造“中華孝文化研究”特色欄目[J];孝感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張曦明;“父母官”:孝文化的特產(chǎn)[J];陜西教育;1999年04期
6 鄭智輝;傳統(tǒng)孝文化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前沿;2003年02期
7 鄔滄萍;孫鵑娟;;孝文化的新時代涵義[J];群言;2004年02期
8 潘劍鋒;論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及其歷史作用[J];船山學刊;2005年03期
9 ;孝文化與和諧社會研討會在我校舉行[J];孝感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李銀安;;創(chuàng)新弘揚孝文化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黨政干部論壇;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平;王延東;;淺談孝文化和家庭美德建設[A];陜西省“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蔣曉華;;弘揚孝文化要注意的幾個問題[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宏勛;;建設社會主義新孝文化的建議[A];陜西省“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4 高平;王延東;;淺談孝文化與家庭美德建設[A];陜西省“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C];2004年
5 李守義;;以德治國與弘揚“孝文化”[A];湖北省以德治國與群眾文化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1年
6 孟昭彥;;孝文化與和諧社會[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鄭英烈;;小康社會孝文化初探[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國明;;孝文化對中國當代社會的作用[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唐朝材;李志貞;;落實老年法弘揚孝文化[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興海;;中華孝文化的政治意義與現(xiàn)代精神文明建設[A];陜西省“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董曉芳 吳堅;孝感學院探索特色辦學[N];湖北日報;2008年
2 孫學君;孝文化與和諧新農(nóng)村建設[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當今社會問題的孝文化思考[N];晉中日報;2010年
4 通訊員 吳建;孝感學院推出四部孝主文化新著[N];孝感日報;2008年
5 通訊員 田壽永 程如進 黃文軍;探索孝文化研究和開發(fā)創(chuàng)新之路[N];孝感日報;2006年
6 趙萬玉;大力弘揚孝文化[N];承德日報;2007年
7 記者 肖國忠 通訊員 榮文庫;建議設立“中華慈孝日”[N];光明日報;2009年
8 龔明俊;民間渴望孝文化[N];石家莊日報;2006年
9 記者 劉曜;弘揚孝敬文化 推進道德建設[N];溫州日報;2008年
10 科研局 董之鷹;孝文化與代際網(wǎng)絡關系結構變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季慶陽;唐代孝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嘉珍;讓孝文化回歸養(yǎng)老本位[D];河南大學;2011年
2 胡德新;論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與弘揚孝文化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郭秀娟;孝文化在當代農(nóng)村社會的傳承[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年
4 伍婷婷;傳統(tǒng)孝文化的推行與制度支持[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2年
5 李瀅;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及其當代反思[D];鄭州大學;2010年
6 馬志勇;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當代審視[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7 馬禎t,
本文編號:17177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1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