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列維納斯與布伯關于生態(tài)倫理的分歧及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8-01-08 08:02

  本文關鍵詞:列維納斯與布伯關于生態(tài)倫理的分歧及啟示 出處:《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生態(tài)倫理 關系 形式主義 責任 主體


【摘要】:列維納斯和布伯關于生態(tài)倫理的分歧是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爭論的又一形態(tài)。為了化解主客模式對自然的客體化和工具化,布伯主張超越主客關系的非人類中心主義。但是列維納斯批判布伯的非人類中心主義具有形式主義的特征。列維納斯對布伯的質疑,主要以非對等的非對稱關系為前提。通過對此質疑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結論,以平等的非對稱關系為前提能夠建立一種以人的責任為中心來回應人與自然共在關系的生態(tài)倫理。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evinas and Buber on ecological ethics are yet another form of the debate between human centralism and non - human centralism .

【作者單位】: 北京化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基金】:北京化工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生命倫理原則的責任基礎(QN0919)”
【分類號】:B82-058
【正文快照】: 在生態(tài)倫理中,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圍繞人與自然的關系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于自然的價值問題。非人類中心主義主張自然有因其自身而被尊重的內在價值。人類中心主義拒絕此主張,認為價值來源于主體,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是主體,自然只是客體,所以只有人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莉;推己及人與角色扮演——道德意識的個體發(fā)生機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2 姜勇,和震;“注視”與“傾聽”——對當代兩種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3 高長江;;新農(nóng)村建設的文化思維[J];長白學刊;2007年04期

4 程芳;張丹丹;;快樂型生命教育模式探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唐名淑;;生態(tài)學視野下高師教師身心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10期

6 倪萍;;一出偶像崇拜的荒誕劇——關于卡夫卡的小說《在流放地》[J];滄桑;2010年04期

7 劉娜;;從主體間性的角度看多媒體外語教學[J];滁州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張少美;;生態(tài)美學對“復魅”的期待[J];池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袁先來;德里達的解構與西方現(xiàn)代宗教社會學重構[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4期

10 莊莉莉;;讓德育走進真實生活[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姚凱;;存在主義對現(xiàn)代社會個案工作的啟示[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林;;從“它”到“我們大家”——史密斯論宗教對話的六重境界[A];國學論衡(第五輯)[C];2009年

3 王艷華;;精神的相遇 靈感的閃現(xiàn)——記數(shù)學課堂中的對話[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傳峰;;經(jīng)濟—倫理—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建構——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和諧發(fā)展的應然選擇[A];生態(tài)城市建設與生態(tài)危機管理——中國未來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魏筠;生活意義: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馮旭洋;論教育“主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田靜;教育與鄉(xiāng)村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方新文;對話德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荀明俐;從責任的漂浮到責任的重構[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熊在高;當代境遇中的價值論研究與現(xiàn)代性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張俐蓉;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關系的反思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焉晶;中小學校長變革型領導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鋒;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肖壽華;中學生物對話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郝欣;中職數(shù)學課堂中開展“說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道彬;個別化教學的實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苗苗;論伽達默爾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蔡文文;論弗萊雷對話式教學思想及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東靖;保羅·弗萊雷的教師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海洪;關于構建“生態(tài)倫理經(jīng)濟”的幾點想法[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2 葉平;生態(tài)倫理的意識形態(tài)和倫理傳統(tǒng)[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田海平;誰能夠遵循生態(tài)倫理[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洪波;生態(tài)倫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邵陽學院學報;2002年S2期

5 彭錦屏;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生態(tài)倫理[J];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11期

6 丁祖榮;朱棣;;論生態(tài)倫理與環(huán)境消費[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04期

7 劉小勤;當代中國生態(tài)倫理思潮理論探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吳妍,趙哲遠;論生態(tài)倫理及其價值取向[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吳細玲;對三明市企業(yè)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10 金凱;關于當前生態(tài)倫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東生;羅艷梅;;科學發(fā)展觀背景下公眾生態(tài)倫理教育研究[A];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張澤;;把生態(tài)倫理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基礎[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3 王立寬;;構建生態(tài)文明的基礎——生態(tài)倫理[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徐嘉;;簡論儒家生態(tài)倫理及其現(xiàn)代價值[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王志捷;;儒家生態(tài)倫理的特色與合理性[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三輯)[C];2004年

6 姜t,

本文編號:13962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62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f79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