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游走于道德與法律的邊緣
論文摘要 我國法律對于新聞采訪權的保護存在不足,使得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一直游走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一方面,自身合法權利處于無法可依的境地;而另外一方面,要完成新聞采訪工作,又必須依賴于內心的職業(yè)道德。如何不再讓新聞采訪權游走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以法律手段實現新聞采訪權的制度化保護,是當前擺在學術界面前的一道難題。
論文關鍵詞 新聞采訪權 道德 法律 保護路徑
一、法律地位的缺失:新聞采訪權游走于道德與法律邊緣的主導性因素
當前,在我國的法律界和新聞界并沒有就新聞采訪權的定義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在我國部門法律之中也難以見到新聞采訪權較為明確的界定。有的學者將新聞采訪權界定為收集新聞信息的權利,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顧理平和魏永征兩位學者。有的學者將新聞采訪權界定為自主調查的權利,如徐芳和李俊良兩位學者。有的學者還認為知情權和出版自由權也應是新聞采訪權內涵的范疇,典型的代表如劉海貴。從這個可以看出,學術界對于新聞采訪權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特別是針對其內涵與外延,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概念。仔細分析,新聞采訪權的出現其實與當前記者所承擔的社會功能、社會職責密切相關,學術界對其界定主要圍繞的中心還是“收集新聞信息”,如果單從新聞學的角度,這些界定本身都不存在太大問題,但如果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沒有明確新聞采訪者基本的權利與義務,使得新聞采訪權在保護過程中法律依據不足。事實上,新聞采訪權概念的提出有一個重大前提,就是新聞采訪者自由采集、報道新聞的權利理應受到法律保護。應該說,我國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的言論和出版自由等權利為新聞采訪權概念的出現提供了法理依據,新聞采訪權正是言論自由的重大表現。但由于憲法中對于權利的規(guī)定只是屬于原則性的規(guī)定,如何落實具體權利的保護則需要由部門法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而當前從我國各個部門法之中,,都難以找到專門針對新聞權保護的規(guī)定,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新聞采訪權處于我國法律體系的空白地帶。
但新聞采訪權的實現與保護顯然不是一個法律問題這么簡單,作為從事新聞采訪的記者來說,在采訪過程中進行真實、準確的報道是記者應該遵守的基本職業(yè)道德,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基本權利也必須得到尊重,人身權益必須得到保障。然而,從近幾年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所面臨的遭遇來看,特別是在記者在對涉及重大利益鏈條的事件進行采訪和調查之時,其人身往往面臨著威脅,比如有的記者在采訪地溝油事件中,別說基本的新聞采訪權得不到尊重,連其人身都無時不刻面臨著危險的境地。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如果記者繼續(xù)進行新聞采訪,無疑其新聞采訪權得不到保障;但如果記者放棄新聞采訪,則其背棄了基本的職業(yè)道德,不符合作為一名記者的身份,這就導致了記者在實現新聞采訪權過程中的兩難境地,而之所以會出現讓新聞采訪權游離于道德與法律邊緣的狀況,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問題乃是當前我國針對新聞采訪權保護的法律不足,使得新聞采訪權在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缺失。
二、現狀考量:新聞采訪權保護的現實困境
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新聞事業(yè)也不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記者傳統(tǒng)固有的身份,公眾對于記者的態(tài)度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由原來的尊重開始向漠視轉變,加之我國對于新聞采訪權保護在法律上本來就存在不足,使得各種侵犯記者新聞采訪權的行為屢屢發(fā)生,更有媒體評論將記者列為社會第三大危險職業(yè),這充分說明保護新聞采訪權已經迫在眉睫。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新聞采訪權保護面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困境。
(一)采訪對象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我國社會媒體功能定位的轉變,對記者的職責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記者深入社會各個層面進行一系列的采訪和報道。美國著名傳播學學者肯梅茨勒把社會比作一個需要去關注其周邊環(huán)境變化的生物有機體。在這個有機體中,人們利用傳媒來跟蹤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舉動,并立即做出有效的報道。傳統(tǒng)媒介逐漸得到更新,新興媒體的出現,加大了傳播力度和拓寬了傳播功能,因此傳播力量的強大也使人們對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空間壯大。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得到確立,國家放寬了市場環(huán)境的控制力度,但由于我國在相關法律上沒有給出明確的規(guī)定和約束,同時國家也沒有深入普及法制教育,因此卻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利用的空間,做出一些違背法律的舉動而獲得非法利益。這些不法行為自然逃不過新聞媒體的法眼,他們在監(jiān)督社會動態(tài)變化的同時,也會對此進行曝光。因此,不法分子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保護自己的名譽,公然侵害新聞采訪權,與媒體記者對抗,甚至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如記者對海南長豐鎮(zhèn)非法采鈦礦事件進行暗訪調查時被當地民眾扇耳光,公開侵犯記者的基本權利。
(二)新聞采訪者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一方面,新聞采訪者自身觀念認識不到位。新聞采訪權收到侵害也要從采訪者自身中找到原因。國家相關新聞法規(guī)和正策的改變對記者的采訪權有了一定程度的偏移,使他們向平民化的思想靠齊。然而很多記者卻存在幻想,認為自己具有采訪的權利,以及肯定受訪者采訪的義務。這種迂腐的思想和不切實際的觀念事實上侵害了自己的新聞采訪權。新聞記者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意識,同時把握采訪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主動與被動關系,找準受訪者的受訪心理,以友好的采訪態(tài)度和恰當的采訪方式為切入點,獲得受訪者的認可,這樣才能避免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沖突。
另一方面,新聞采訪者采訪技巧運用不正確。當前記者與采訪對象矛盾爆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沒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和技巧。作為被采訪者來說,記者第一次出現在其面前必然有著天然的防備心理,很難一下子就配合記者的采訪活動。此時,需要記者耐心的溝通,不能一味以其具有采訪權自居,強行進行采訪。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很多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根本不顧及被采訪者的感受,強行進行采訪。如在第三屆女子足球世界杯決賽之中,中國隊員劉英錯失點球,使得中國隊只能獲得亞軍。比賽結束后,某記者非要對劉英進行采訪,詢問其對比賽的感受,在如此情形下,隊員劉英必然會拒絕采訪,從而引發(fā)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矛盾。
。ㄈ┓刹唤∪
應該說,法律保護的缺失是當前新聞采訪權頻頻受到侵犯的關鍵因素,如果有健全的法律體系對新聞采訪權予以保護,那么很多人會因為違法成本的原因而不會故意侵犯新聞采訪權。當前,新聞采訪權保護只是在我國憲法中有法理依據,但具體到部門法層面,毫無實現的可能,憲法在當前我國法律體系中不能直接運用到司法審判中,因此,如果不將新聞采訪權的保護以具體法條的形式予以規(guī)定,那么新聞采訪權保護只能是一句空話。由此,建立完善新聞采訪權保護法律制度,是擺在立法界的一道難題。
三、堅持法治化道路:避免新聞采訪權游走于道德與法律邊緣的最優(yōu)路徑
從應然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新聞采訪權的實現還是新聞采訪權的保護,其最終都應依賴于法律路徑,這是我國法治建設中新聞采訪權保護的必然選擇;诖,要堅持法治道路,讓新聞采訪權的保護不再游離于道德與法律的邊緣。為此,一是明確新聞采訪侵權的形式;二是規(guī)定新聞采訪者的權利與義務;三是以現有法律保護新聞采訪權,加大懲治力度。
。ㄒ唬┟鞔_新聞采訪侵權的形式
在新聞采訪權立法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新聞采訪侵權的形式有哪些,只有明確了新聞采訪侵權的具體形式,才能在司法實踐正確運用新聞采訪權相關的法律。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在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新聞侵權的形式。在我國新聞法構建的過程中,新聞采訪侵權的形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1)以各種手段阻撓合法的新聞采訪;(2)對新聞采訪者進行打擊、報復;(3)對新聞采訪者施壓,要求其改變采訪稿件的內容;(4)故意損害新聞采訪者采訪設備,造成較大損失;(5)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ǘ┮(guī)定新聞采訪者的權利與義務
在明確新聞采訪侵權的形式之后,還需在立法體系中對新聞采訪者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來講,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新聞采訪者的權利和義務范圍。
1.新聞采訪者的權利。一是合法采集新聞的權利。新聞采訪者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以采取正當的方式進行采訪,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二是新聞作品的著作權。新聞采訪者在采訪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片作品,新聞采訪者對其有整理、編輯、發(fā)表的權利。三是公正的評論權。作為社會監(jiān)督的重要力量,新聞采訪者享有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問題的評論權,站在公平、合理的立場予以評價。四是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利。這是我國憲法賦予每一個公民的權利,新聞采訪者也應該享有。
2.新聞采訪者的義務。一是必須客觀、公正、真實第報道新聞事件。新聞采訪者在報道過程中,絕不能道聽途說,必須親自深入調查研究,以獲取新聞最原始的資料。與此同時,在發(fā)現自己有錯誤報道的情形時,必須予以及時糾正,以還原事實真相。二是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以及個人隱私。新聞采訪者由于其職業(yè)的特殊性,接觸隱私的幾率較高,因此,保守秘密或隱私是新聞采訪者必須予以嚴格保守的義務。三是不得利用非法手段獲取新聞。我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提倡“要通過合法和正當的手段獲取新聞,尊重被采訪者的正當聲明和要求”。因此,新聞采訪者以合法、正當途徑獲取新聞,也應是其應履行的基本義務。四是不得利用采訪報道牟取任何個人非法利益。新聞采訪者應是社會監(jiān)督的重要執(zhí)行者,因此,在新聞采訪和報道中不能從個人利益出發(fā),必須堅持公共利益維護的角度,以確保其職業(yè)的正當性。
。ㄈ┮袁F有法律保護新聞采訪權,加大懲治力度
違法成本的高低是公眾在進行行為取舍時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違法較低,行為人選擇不當行為的幾率較高;反之,如果違法成本很高,行為人實施行為之前就會認真考慮,以評價其行為最終對其自身利弊的大小,從而做到有效約束自身。當前,法律不健全導致侵犯新聞采訪權的成本較低,而提高其違法成本的關鍵就在于加大懲治力度,對各種侵犯財產權、人身權和知情權的行為予以嚴肅處理。當前,我國保護新聞采訪權的法律主要是《關于保障新聞采編人員合法采訪權利的通知》,雖然該通知只是部門法規(guī),但卻是當前我國保護新聞采訪權最重要的依據。在地方規(guī)定中,新疆某市出臺了《關于不得拒絕新聞媒體采訪的若干規(guī)定,珠海出臺了《珠海市新聞輿論監(jiān)督辦法》。在我國專門法規(guī)新聞法尚未出臺的情況下,相關部門應立足于這些規(guī)定,加大實施力度,一旦遭遇侵犯采訪權的事件,可以援引這些法規(guī)和規(guī)定來進行處理,以實現對侵犯新聞采訪權的懲處。
本文編號:12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