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至近代武漢游憩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8 22:34
本文關鍵詞:明清至近代武漢游憩地研究
【摘要】:明清至近代,武漢成為我國中部最重要的貿(mào)易中轉站和以商業(yè)為主的綜合性大都會。與此相適應,這一時期武漢的娛樂休閑生活也十分豐富,休閑場所種類多樣,分布廣泛,其空間變遷也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本文主要利用文獻記載,結合實地考察,全面探討了明清至近代武漢游憩地的類型、空間分布和規(guī)律性特征。 全文分為三章。 明代,武漢游憩地以傳統(tǒng)類型為主,包括了山水寺觀、園林、名勝古跡等,點狀分布于武昌、漢陽兩鎮(zhèn)。官宦文人為旅游休閑活動的主體。 清前期至1861年漢口開埠前,武漢游憩地仍為傳統(tǒng)類型,但已發(fā)展到了相當成熟的水平。武昌城內(nèi)蛇山、滋陽湖、寧湖一帶,,城外東郊長春觀、洪山、卓刀泉一帶,漢陽城外的北郊大別山、月湖一帶,形成了呈帶狀、塊狀分布的游憩地。清前期漢口崛起,外地商人云集,帶動了漢口游憩活動的興盛。在漢口城外(今長堤街)以北形成了后湖游憩區(qū)。商人和普通民眾成為游憩活動的重要參與者。 1861年至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影響,武漢游憩地有了較大的變化。一些新型游憩地像電影院、體育運動場所、城市公園、綜合性娛樂場所等應運產(chǎn)生,并集中分布于漢口。而武昌、漢陽的游憩地仍以傳統(tǒng)類型為主,有向周邊擴展的趨勢。 明清至近代武漢城區(qū)游憩地空間分布、演變的研究,為我們了解武漢城市空間的擴展、歷史地理狀況以及武漢地域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同時,還為今天武漢游憩地建設提供了一點啟示。
【關鍵詞】:明清至近代 武漢 游憩地 演變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K928.6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5
- 一、 選題的理由及意義8
- 二、 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8-13
- 三、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創(chuàng)新點13-15
- 第一章 明代武漢游憩地15-29
- 第一節(jié) 武昌游憩地15-21
- 一、 城區(qū)游憩地15-19
- 二、 近郊游憩地19-20
- 三、 遠郊游憩地20-21
- 第二節(jié) 漢陽游憩地21-29
- 一、 城區(qū)游憩地22-24
- 二、 近郊游憩地24-27
- 三、 遠郊游憩地27-29
- 第二章 清前期——漢口開埠前武漢游憩地29-51
- 第一節(jié) 武昌游憩地29-34
- 一、 城區(qū)游憩地29-32
- 二、 城東郊宗教景觀游憩帶32-33
- 三、 遠郊游憩地33-34
- 第二節(jié) 漢陽的游憩地34-42
- 一、 城內(nèi)私家園林34-35
- 二、 城北郊山地、濱湖游憩區(qū)35-40
- 三、 城郊園林、廟宇游憩地40
- 四、 遠郊游憩地40-42
- 第三節(jié) 漢口的游憩地42-51
- 一、 城區(qū)游憩地42-45
- 二、 城北郊綜合游憩區(qū)——后湖45-51
- 第三章 漢口開埠——民國時期武漢游憩地51-70
- 第一節(jié) 武昌游憩地52-59
- 一、 城區(qū)游憩地52-55
- 二、 近郊游憩地55-58
- 三、 遠郊陵寢、宗教游憩地58-59
- 第二節(jié) 漢陽游憩地59-61
- 第三節(jié) 漢口游憩地61-70
- 一、 傳統(tǒng)游憩地62-65
- 二、 新式游憩地65-70
- 結語與余論70-75
- 一、 武漢游憩地類型及空間分布、演變規(guī)律70-72
- 二、 武漢游憩者分析72-74
- 三、 對今天武漢游憩地建設的啟示74-75
- 參考文獻75-78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焱;楊慶武;;30年來中國近代旅游史研究述評[J];長沙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龔敏;近代旅館業(yè)發(fā)展研究(1912-1937)[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湯黎;人口、空間與漢口的城市發(fā)展(1460~1930)[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潔;武漢市城市公園體系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許文娟;明清時期池州地區(qū)旅游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王洪燕;民國時期四川旅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4 代亞松;茶館與近代漢口的文化社會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小華;試探明清至近代廈門旅游形態(tài)變遷[D];廈門大學;2007年
6 李卓珈;明代黃山旅游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陳瑞雯;謠諺與近代武漢城市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38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93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