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出版論文 >

近代中國航空發(fā)展史_中國近代經(jīng)濟發(fā)展史_《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05-31 05:44

  本文關鍵詞: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發(fā)展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07年

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發(fā)展史

王春秋  

【摘要】: 中國近代科普讀物是中國近代社會科學教育的重要載體。中國近代科普讀物讀物發(fā)展演變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國教育走向近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論文試圖通過對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的研究,從一個新的視角折射出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歷程。 本研究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緒論。緒論主要就論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研究對象和問題、研究現(xiàn)狀與方法以及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和不足之處加以說明。 第二部分研究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這是本論文研究的重點和主體,,包括以下三章: 第一章主要研究1840—1919年科學啟蒙時期科普讀物的概貌、特點及其影響。此時期科普讀物所呈現(xiàn)的主要特點有:西譯中述為主要翻譯方法,作者以傳教士為主體;內容以分科為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基礎性;大部分是教科書且為多卷本;科學小說出現(xiàn);受眾從知識分子精英到學生。 第二章主要研究1919—1932年科學下嫁時期科普讀物的概貌、特點及其影響。此時期科普讀物所呈現(xiàn)的主要特點有:作者以科學家為主,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代科普作家;以叢書形式出版,內容比較系統(tǒng);科學童話出現(xiàn),拓展了科普讀物體裁的新空間;出版機構中華書局后來居上;受眾下移,面向兒童和民眾,且以民眾為最主要對象。 第三章主要研究1932—1949年科學大眾化時期科普讀物的概貌、特點、及其影響。此時期科普讀物所呈現(xiàn)的主要特點有:出版機構三足鼎立、出版平民化、出現(xiàn)科學小品、翻譯了大量來自蘇聯(lián)和其他國家的科普讀物、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代科普作家群。 第三部分是結語。結語首先概述了科普讀物在中國近代一百年的發(fā)展演變歷史,接著結合科普讀物創(chuàng)作、出版和發(fā)行的現(xiàn)狀,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啟示。 第四部分是附錄,也是筆者力圖有所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部分。此部分共包括三個附錄。它們分別是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的三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書目。三個附錄共收錄筆者查找到的科普讀物1311種。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239.29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緒論9-15
  •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9-10
  • 二、研究對象和問題10-11
  • 三、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11-12
  • 四、創(chuàng)新和不足之處12-13
  • 五、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13-15
  • 第一章 科學啟蒙時期(1840—1919)15-32
  • 第一節(jié) 被動開放的中國15-17
  • 第二節(jié) 春江水暖鴨先知17-27
  • 第三節(jié) 影響27-32
  • 第二章 科學下嫁時期(1919—1932)32-48
  • 第一節(jié) "無上尊嚴"的科學32-36
  • 第二節(jié) 小荷才露尖尖角36-43
  • 第三節(jié) 影響43-48
  • 第三章 科學大眾化時期(1932—1949)48-68
  • 第一節(jié) 中國科學化運動48-52
  • 第二節(jié) 花重錦官城52-55
  • 第三節(jié) 從伊林著作的科普讀物談起55-61
  • 第四節(jié) 中國第一代科普作家群61-68
  • 結語68-71
  • 一、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的歷史發(fā)展脈絡68-69
  • 二、現(xiàn)實啟示69-71
  • 附錄71-111
  • 附錄一 第一時期(1480-1919年)科普讀物書目71-83
  • 附錄二 第二時期(1919-1932)科普讀物書目83-89
  • 附錄三 第三時期(1932-1949)科普讀物書目89-111
  • 參考文獻111-116
  • 后記116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云利英;《弧三角闡微》的數(shù)學內容與意義[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善濤;新中國科學傳播視野下的《十萬個為什么》探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李桂琴;晚清譯著《化學入門》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林;《天文愛好者》雜志在20世紀50-60年代的發(fā)展、評述及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政道,陳奎寧;我同毛澤東的會見——對稱在物理和政治中的含義[J];大自然探索;1988年03期

    2 陳天昌;少年科普讀物的特殊功能——編著商務《小企鵝趣味科學叢書》的出發(fā)點[J];科技與出版;2004年02期

    3 山田敬三;魯迅與儒勒·凡爾納之間[J];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06期

    4 徐善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J];中國青年科技;2004年03期

    5 陳平原;從科普讀物到科學小說──以“飛車”為中心的考察[J];中國文化;1996年01期

    6 葉永烈;《十萬個為什么》的影響[J];中文自修;2002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燕;“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7)[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榮梅;;學術編輯的美感[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06期

    2 崔云偉,劉增人;2003年魯迅研究論文綜述[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3 姚蘇平;;晚清科學小說中的“末日”書寫[J];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4 楊波;;從域外游記到新文體——晚清古典散文轉型的游記視角[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李廣益;;幻興中華:論魯迅留日時期之科幻小說翻譯[J];漢語言文學研究;2010年04期

    6 張治;;晚清科學小說芻議 對文學作品及其思想背景與知識視野的考察[J];科學文化評論;2009年05期

    7 劉振;;開啟塵封的探尋——近百年中國近代科學小說研究綜述[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陳瑞宣;;一種類比:魯迅與諾斯替主義[J];魯迅研究月刊;2009年03期

    9 冒鍵;;“科學詩人”凡爾納在中國的傳播和接受[J];華文文學;2013年03期

    10 杜傳坤;論晚清至三四十年代的兒童科學文藝[J];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黃勇生;進化論思想與晚清、五四的文學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周黎燕;中國近現(xiàn)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彭建華;晚清民初的法國文學接受[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楊波;晚清旅西記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學;2010年

    5 劉軍;晚清科學幻想小說與“知識型”轉變[D];北京大學;2012年

    6 尹延安;傳教士中文報刊譯述語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馥郁;20世紀80年代科幻小說在中國的譯介熱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羅秀英;規(guī)范與譯者主體性—兼析林紓的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3 陸艷;規(guī)范與翻譯:林紓翻譯的描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夏文華;晚清民國時期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生成歷史的文化考察[D];山西大學;2007年

    5 李廣益;大同新夢[D];清華大學;2007年

    6 于思見;清末民初科學與偵探短篇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7 季敏;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在晚清時期的接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8 劉振;近代科學小說特征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9 溫佐廷;晚清“未來小說”論要[D];北京大學;2012年

    10 陸辰葉;從小說到電影[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大進;丁韙良與京師同文館[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2 孫際元;論我國科普期刊的發(fā)展趨勢[J];編輯學報;2003年04期

    3 唐兵;;《十萬個為什么》:經(jīng)典是怎樣煉成的[J];編輯學刊;2008年06期

    4 郭臻;;試論少兒科普讀物的科學性和藝術性[J];編創(chuàng)之友;1984年02期

    5 李鑒,高健,劉萍;從科普期刊看我國近年天文教育的發(fā)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6 高燕燕;;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xiàn)代化——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華傳教士與西學傳播[J];法制與社會;2008年34期

    7 余士雄;伊林及其科學文藝著作——為紀念伊林逝世三十周年而作[J];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11期

    8 鐘學敏;陳一平;;論建國初期的科學普及運動[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董曉紅;;試論20世紀40年代《科學畫報》的科普性[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徐超富;何瑤琴;;我國少兒科普圖書出版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本報記者 侯健美;[N];北京日報;2008年

    2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吳國盛;[N];科技日報;2000年

    3 沈弘;[N];中華讀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鮑同梅;教師自主:一種審視教師發(fā)展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國柱;洋務運動時期新式教育的萌芽與初步發(fā)展[D];內蒙古大學;2004年

    2 于桂霞;我國近代普通中小學教材教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吳建章;試論同文三館洋教習與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關系[D];東華大學;2005年

    4 詠梅;飯盛挺造《物理學》中譯本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凌芳;中國少兒圖書出版發(fā)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李劍;傳教士在洋務教育中的活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唐穎;中國近代科技期刊與科技傳播[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韓禮剛;《格物入門》和《格物測算》的物理學內容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9 谷笑源;“童心常存”—兒童書籍裝幀[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夏文華;晚清民國時期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生成歷史的文化考察[D];山西大學;2007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范艷佳;方明生;;從《十萬個為什么》問題征集信息看小學生科學意識現(xiàn)狀[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功煥;陳捷;劉小珍;;注意力經(jīng)濟下的城市名片探析——以上海商務印書館為例[J];企業(yè)經(jīng)濟;2009年06期

    2 柳和城;;《四部叢刊》未刊書考略[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徐庚發(fā) ,蔣增福;金守淦[J];浙江檔案;1993年01期

    4 ;謝無量著述目錄[J];文教資料;2001年03期

    5 韋力;魯迅所藏古籍漫談[J];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11期

    6 南方朔;“雜志”名稱的由來[J];編輯學刊;2002年02期

    7 ;文摘[J];浙江檔案;2005年05期

    8 谷林;弦弦掩抑聲聲思[J];書屋;1997年03期

    9 王建輝;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薪水和作者稿酬問題[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2年08期

    10 張晰;陳叔通手跡[J];浙江檔案;2002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霜霖;[N];中國工商報;2003年

    2 元尚;[N];中國商報;2004年

    3 新華社記者 李榮;[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4 陶愛民;[N];中國檔案報;2004年

    5 朱永新;[N];光明日報;2004年

    6 高軍;[N];中國商報;2003年

    7 林南中;[N];中國商報;2005年

    8 止庵;[N];中國文物報;2001年

    9 元尚;[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10 林南中;[N];中國商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惠康;中國科教電影歷史發(fā)展概述(1918年—1995年)[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2年

    相關機構

    >中國藝術研究院

    相關作者

    >趙惠康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知識超市公司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發(fā)展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21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521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2e3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