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時尚共融
本文選題:國際時裝周 + 中國紡織。 參考:《紡織服裝周刊》2016年40期
【摘要】:正10月24日,2016年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在上海召開。在行業(yè)面臨嚴峻挑戰(zhàn)的當下,與會代表普遍認同只有科技創(chuàng)新才能使行業(yè)獲得新的發(fā)展動力。中國紡織工業(yè)聯(lián)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提出了紡織行業(yè)定位的"新三板",即紡織加工制造板塊、時尚板塊、高新技術板塊,這是行業(yè)未來工作的著力點,更是樹立形象的新開始。同是10月24日,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國際時裝周(2017春夏系列)
[Abstract]:On October 24 th, 2016 China Textile academic Annual meeting was held in Shanghai. At a time when the industry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delegates generally agree that onl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give the industry a new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t the meeting, Sun Ruizhe, head of the China Textile Industry Federation, proposed a "new third board"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positioning, namely, textile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plate, fashion plate, and high-tech plate. This is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work of the industry. It is the new beginning of setting up image. Same October 24, Mercedes-Benz China International Fashion week Spring and Summer 2017)
【分類號】:F426.8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玉剛;創(chuàng)新碩果香滿園——2002青島國際時裝周紡織總公司展區(qū)巡禮[J];山東紡織經(jīng)濟;2002年06期
2 王鐘英;;2002中國國際時裝周令人矚目[J];中國皮革;2002年24期
3 Collie;時裝周效應——中國國際時裝周2004/05秋冬發(fā)布會述評[J];中國紡織;2004年05期
4 徐美玲;構建品牌國際通路 培育本地品牌發(fā)展 第五屆青島國際時裝周收獲豐碩[J];紡織信息周刊;2005年34期
5 蔣蕾;居新宇;劉興;;鼓掌,為一種轉變——感觸中國國際時裝周[J];中國紡織;2005年12期
6 梅子;中國國際時裝周2005/2006秋冬系列發(fā)布會三月舉行[J];紡織信息周刊;2005年05期
7 ;“2005青島國際時裝周”特別報道[J];招商周刊;2005年33期
8 ;青島國際時裝周升級國家級[J];紡織服裝周刊;2006年13期
9 ;國際時裝周落下帷幕 多多大獎各歸其主[J];中國信用卡;2006年01期
10 ;青島國際時裝周 引領山東品牌崛起[J];中國制衣;2006年1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育楠 李滿勛 宋喜岷;中國(青島)國際時裝周開幕[N];中國紡織報;2008年
2 毛立輝;中國國際時裝周反思錄[N];中國服飾報;2010年
3 記者 王育楠;2008馬來西亞國際時裝周發(fā)起亞洲風尚[N];中國紡織報;2009年
4 北京商報記者 劉一博;從秀場到市場“中國機會”并不好挖[N];北京商報;2013年
5 劉妍;成都國際時裝周 扮靚蓉城[N];中國服飾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侯歡真;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幕[N];中國工業(yè)報;2013年
7 記者 李墨 通訊員 楊建寧;國際時裝周,能否叫響“漢工場”品牌[N];湖北日報;2013年
8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實習記者 沈素然;中國國際時裝周探路商業(yè)化[N];北京商報;2014年
9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中國國際時裝周品牌數(shù)激增三成[N];北京商報;2014年
10 記者 王彤暉;中國國際時裝周落幕[N];中國服飾報;2005年
,本文編號:2026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qiyeguanlilunwen/202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