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擔保制度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架構(gòu)
本文選題:建筑市場 + 工程擔保; 參考:《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年01期
【摘要】:梳理分析了現(xiàn)階段我國建筑市場準入制度在評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由此帶來的建筑市場混亂、國際競爭力低等問題。借鑒歐美和亞洲等發(fā)達國家在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方面,尤其借鑒了結(jié)合工程擔保制度與建筑市場準入制度的新型建筑市場準入制度的成熟做法及優(yōu)越性。提出將工程擔保制度引入到我國市場準入制度中以構(gòu)建一種三層構(gòu)架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诖酥贫鹊臉(gòu)建原則與目標,設計三層監(jiān)管市場準入框架,并對此制度框架下的建筑市場各主體的角色、責任和作用予以系統(tǒng)分析、界定,重點突出建筑市場中市場作用的主體性。希望這種新型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能為我國建筑業(yè)市場準入改革提供參考,使我國的建筑業(yè)更有競爭力。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system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confu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nd the low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Europe, America and Asia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system, especially the mature practice and superiority of the new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guarantee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troduce the engineering guarantee system into China's market access system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three-tier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syste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this system, a three-tier regulatory market access framework is designed, and the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s of each main body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is system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defined.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market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t is hoped that this new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system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nstruction market access and make our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re competitive.
【作者單位】: 青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471094)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1GL021) 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J10WG60)
【分類號】:F426.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愛春;建立工程擔保制度的思考[J];蘭州鐵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孟憲海;工程擔保制度中必須明確解決的若干法律問題[J];建筑經(jīng)濟;2001年02期
3 ;關于加快推行工程建設合同擔保制度的建議[J];建筑經(jīng)濟;2004年11期
4 豐景春,楊晨,王榮喜;我國工程擔保制度的探討[J];人民黃河;2002年07期
5 朱世偉;;淺析工程擔保制度[J];山西建筑;2008年21期
6 童佳民;試論推廣工程擔保制度的動力和阻力[J];建筑經(jīng)濟;2002年02期
7 郭超;;淺論建設工程擔保制度的擴展性發(fā)展[J];知識經(jīng)濟;2012年12期
8 劉新杰;;對當前我國推行工程擔保制度的思考[J];福建建材;2013年03期
9 ;部委信息[J];中國住宅設施;2007年03期
10 周永發(fā);;資源型海外投資政治風險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國土資源經(jīng)濟;201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鄭麗清;;中日納稅擔保制度比較分析及啟示[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1輯)[C];2007年
2 杜如海;陳建坤;;淺談推行工程擔保制度[A];科學發(fā)展——七省市第九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3 張富強;吳茂樹;;論我國納稅擔保法律制度的完善[A];財稅法論叢(第10卷)[C];2009年
4 顧長浩;馬貝藝;;BOT投融資項目中的擔保問題研究[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法學院 張世君;創(chuàng)新文化產(chǎn)業(yè)金融擔保制度[N];人民日報;2014年
2 特約記者 劉向輝;珠海房地產(chǎn)項目將全面實施工程擔保制度[N];廣東建設報;2005年
3 高仁寶;古代擔保制度的特點[N];人民法院報;2001年
4 記者 鄒斌 馮旭;湖北加快推行工程擔保制度試點工作[N];中國建設報;2007年
5 王奇;訴訟調(diào)解擔保制度在婚姻案件中的運用[N];江蘇經(jīng)濟報;2013年
6 記者 汪國春;海關與銀行簽約稅費支付擔保[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7 裘晶文;廣東建立保險機構(gòu)訴訟信用擔保制度[N];人民法院報;2013年
8 來建強;福建:推行工程擔保制度 防止拖欠農(nóng)民工工資[N];中國社會報;2008年
9 特約撰稿 曹珊;運用“雙方互為擔保制度”防范和化解風險[N];建筑時報;2013年
10 ;廣東首創(chuàng)保險機構(gòu)訴訟信用擔保制度[N];中國保險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林全玲;政策性擔保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2 劉志剛;宋代債權(quán)擔保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3 吳志宇;住房置業(yè)擔保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4 張域;擔保法律制度與習俗的文化解讀[D];吉林大學;2007年
5 李峰;應收賬款擔保法律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清秀;浮動擔保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2 梁漢根;浮動擔保制度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吳紅艷;我國古代擔保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1年
4 岳琦畝;簡論中國古代擔保制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5 胡正鳴;浮動擔保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周建康;住房置業(yè)擔保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張榕;納稅擔保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5年
8 藍貞;浮動擔保制度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9 安偉;勞務輸出擔保制度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劉善征;我國納稅擔保制度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55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qiyeguanlilunwen/195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