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時期日本形成地質(zhì)資料時空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關鍵詞: 侵華時期 地質(zhì)資料 時空分布 出處:《中國礦業(yè)》2016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日本侵華戰(zhàn)爭,是一場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侵略戰(zhàn)爭。中國的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是其掠奪的目標。本文從全國地質(zhì)資料館現(xiàn)存日文地質(zhì)資料出發(fā),分析研究其侵華時期形成地質(zhì)資料的時間、空間分布,發(fā)現(xiàn)在不同時期日本侵略者形成的地質(zhì)資料具有明顯的時空分布特征。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日俄戰(zhàn)爭至"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七七事變"(1937年)至抗戰(zhàn)勝利(1945年)。不同時期,日本侵略者形成地質(zhì)資料具有明顯時空分布性及趨向性,一段時期形成的地質(zhì)資料是為下一步侵華做準備。
[Abstract]:Th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by Japan is a war of aggression with aims, plans, and steps. The rich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 are the target of its plunder.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existing Japanese geological data of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Archive.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ata formed during the invasion of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logical data formed by the Japanese invad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ve obvious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Japan-Russian War to the "918" incident, the "918" incident to the "July" incident, and the "Seven" incident. From the Seventh incident (1937) to the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1945). The geological data formed by Japanese invaders have obviou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ndency, and the geological data forme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are prepared for the next step of invasion of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zhì)資料館;
【分類號】:P621;G275.1;F41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萌;;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的增兵、升格及其后果[J];史林;2015年04期
2 賀偉;;“廬山談話會”及《抗戰(zhàn)宣言》發(fā)表始末[J];檔案天地;2008年08期
3 張振濵;日本侵華史研究:一個粗略的回顧[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9年03期
4 劉建東;;莫忘盧溝橋的槍聲[J];國防;1992年07期
5 劉國新;《塘沽協(xié)定》與“華北自治運動”[J];近代史研究;1989年04期
6 張雅麗;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nèi)毡厩秩A政策的演變[J];世界歷史;1988年05期
7 單冠初;;日本帝國主義是策劃侵綏事件的主兇[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8 黃尊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對山東的侵略[J];齊魯學刊;198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建祥;;試論中國抗日戰(zhàn)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貢獻[A];抗日戰(zhàn)爭史論文集——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第四、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志強;日本《帝國國防方針》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剛;;精心引導 使中專生分享體育課的成功之樂[J];考試周刊;2017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大力推動地質(zhì)資料的公開利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2004年01期
2 ;第一篇 吉林省地質(zhì)資料簡介[J];吉林地質(zhì);2004年01期
3 王桂雪,張樹榮;地質(zhì)資料信息化管理初探[J];勘察科學技術;2004年03期
4 段亞莉;楊莉莉;;淺談原始地質(zhì)資料的統(tǒng)一管理[J];西部資源;2004年03期
5 張翠光;后立勝;卜小平;侯榮玖;茹湘蘭;趙小平;;地質(zhì)資料的宣傳分析及其對策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jīng)濟;2006年07期
6 李忠實;金晶澤;;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地質(zhì)資料的建議[J];煤炭技術;2006年08期
7 劉建華;張梅芬;;地質(zhì)資料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幾點做法和建議[J];青海國土經(jīng)略;2006年04期
8 張紅s,
本文編號:15023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qiyeguanlilunwen/150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