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自然地理論文 >

不同伐藤處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特征及演替趨勢

發(fā)布時間:2021-07-14 10:43
  本研究以五指山市受藤本植物危害嚴重的低海拔次生林群落為研究對象,采用野外植被調查和室內種子萌發(fā)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伐藤處理下的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特征、物種多樣性及其與林下植被的相似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人工除藤可提高研究區(qū)土壤種子庫種子萌發(fā)數(shù)量及速度,也可延長其種子萌發(fā)天數(shù);(2)不同伐藤處理下的土壤種子庫中共出現(xiàn)74種植物,隸屬35科67屬,其中菊科、茜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種出現(xiàn)比例較高,而飛機草在不同伐藤處理下的土壤種子庫中均為優(yōu)勢種;不同伐藤處理下的土壤種子庫物種生活型組成,均以草本植物占明顯優(yōu)勢,人工除藤可使土壤種子庫中喬木、灌木等生活型的物種數(shù)明顯增多;(3)不同伐藤處理下土壤種子庫種子密度和物種數(shù)均隨土層深度的加深呈遞減趨勢,人工除藤可使研究區(qū)2~5、5~10 cm土層土壤中的種子密度明顯增加;(4)不同伐藤處理下土壤種子庫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均無顯著差異,且其土壤種子庫與林下植被的相似性系數(shù)(0.173~0.302)普遍較低,但隨著伐藤年限的延長,土壤種子庫與林下植被物種組成的相似性增大,伐藤3年處理的群落顯著大于未做處理的對照群落。綜上可知,人工除藤可提高研究區(qū)土壤... 

【文章來源】:熱帶作物學報.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不同伐藤處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特征及演替趨勢


不同年限伐藤處理下土壤種子庫各土層種子萌發(fā)特征

垂直分布,土壤種子庫,物種,種子


由圖2可知,同一處理方式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中的物種數(shù)均隨土層深度的加深而減少,其中未做伐藤處理的次生林群落0~2和2~5 cm土層土壤中的物種數(shù)顯著多于5~10 cm土層土壤中的物種數(shù),而伐藤1年處理和伐藤3年處理的次生林群落0~2、2~5和5~10 cm土層土壤中的物種數(shù)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伐藤1年處理和伐藤3年處理的次生林群落0~10 cm土層土壤中的種子分布較均勻;不同伐藤處理下次生林群落同一土層土壤中的物種數(shù)差異均不顯著,說明不同伐藤處理對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中的物種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2.4 不同年限伐藤處理下土壤種子庫物種多樣性及其與林下植被的相似性分析

植被圖,土壤種子庫,植被,物種多樣性


研究土壤種子庫與地上植被的關系可以預測群落演替方向及未來植被狀況。由圖3可知,未做伐藤處理、伐藤1年處理以及伐藤3年處理的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與林下植被的物種組成相似性系數(shù)分別為0.173、0.230和0.302,相似性總體偏低,但伐藤3年處理組的相似性系數(shù)顯著高于未做處理的對照組,伐藤1年處理組的相似性系數(shù)介于二者之間,但與二者都沒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伐藤處理可提高研究區(qū)土壤種子庫與林下植被物種組成的相似性,且隨著伐藤年限的延長,研究區(qū)土壤種子庫與林下植被物種組成相似性顯著增大;研究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物種多樣性特征可以更好地認識群落的發(fā)展和變化,有利于研究區(qū)次生林群落的植被恢復。不同伐藤處理下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Margalef豐富度指數(shù)、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以及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均無顯著差異,說明不同伐藤處理對次生林群落土壤種子庫的上述參數(shù)沒有顯著影響。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林下凋落物對土壤種子萌發(fā)的作用機制[J]. 周清慧,黃冠,陳繼豪,王鵬程,晏召貴.  湖北林業(yè)科技. 2019(03)
[2]荒漠草原區(qū)4種植物群落土壤種子庫特征及其土壤理化性質[J]. 李國旗,邵文山,趙盼盼,靳長青,陳彥云.  生態(tài)學報. 2019(17)
[3]廣西天然林中藤本植物區(qū)系組成及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J]. 唐一思,石慰,曾文豪,鄭維艷,曹坤芳.  生態(tài)學報. 2018(24)
[4]不同生態(tài)恢復措施下寧夏黃土丘陵區(qū)典型草原土壤種子庫特征[J]. 張蕊,馬紅彬,賈希洋,周瑤,宿婷婷,蔡育蓉,周靜靜.  草業(yè)學報. 2018(01)
[5]干旱區(qū)礦區(qū)不同立地類型土壤種子庫特征[J]. 張濤,陳智平,車克鈞,胡天光,程斌讓,何明珠.  干旱區(qū)研究. 2017(01)
[6]岷江干旱河谷灌叢土壤種子庫及其自然更新潛力評估[J]. 李彥嬌,包維楷,吳福忠.  生態(tài)學報. 2010(02)
[7]有害植物金鐘藤的隔離帶式化學控制研究初報[J]. 喬保勇,李鳴光,粟娟,王玥,孫云,鐘填奎.  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09(03)
[8]外來入侵植物飛機草的生物學特性及控制策略[J]. 全國明,章家恩,徐華勤,毛丹鵑,謝俊芳.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09(09)
[9]近30年來土壤種子庫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李洪遠,莫訓強,郝翠.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09(02)
[10]子午嶺遼東櫟種子萌發(fā)影響因子試驗研究[J]. 付菁,王輝,李永兵.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9(01)

碩士論文
[1]人工埋藏條件下四種荒漠植物的土壤種子庫壽命[D]. 安宇軒.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839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2839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edd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