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分類學(xué)研究
發(fā)布時(shí)間:2023-05-25 03:49
東云貴高原是我國苔類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由于種類繁多、組成復(fù)雜,此前未開展過系統(tǒng)的分類學(xué)研究。因此,開展該地區(qū)苔類植物全面的分類學(xué)研究工作,不僅可以揭示該地區(qū)苔類植物物種多樣性組成,作為全國重要的苔蘚植物區(qū)系及分類學(xué)補(bǔ)充資料;同時(shí)可填補(bǔ)西南地區(qū)高等植物物種組成研究的最后一個(gè)空缺;其次對進(jìn)一步科學(xué)研究和合理開發(fā)利用及保護(hù)該地區(qū)苔類植物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dǎo)意義。本研究運(yùn)用苔蘚植物學(xué)經(jīng)典的分類學(xué)方法,對館藏于貴州大學(xué)自然博物館植物標(biāo)本室(GACP)的大量苔類植物標(biāo)本進(jìn)行全面的查檢和詳細(xì)的形態(tài)解剖,結(jié)合對東云貴高原關(guān)鍵地區(qū)和一些從未采集過苔類植物標(biāo)本的重點(diǎn)區(qū)域進(jìn)行野外補(bǔ)充調(diào)查和采集,完成對該地區(qū)的苔類植物進(jìn)行全面的分類學(xué)研究,并對該地區(qū)苔類植物物種組成及區(qū)系特點(diǎn)進(jìn)行分析,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通過對9000余份采自東云貴高原的苔類植物標(biāo)本的查檢和研究,結(jié)合對國內(nèi)外大量文獻(xiàn)資料查閱的基礎(chǔ)上,本研究確認(rèn)該地區(qū)苔類植物47科90屬427種(包括14個(gè)變種和9個(gè)亞種),其中莖葉體苔類29科67屬360種(包括13個(gè)變種7個(gè)亞種),葉狀體苔類18科23屬67種(包括1個(gè)變種2個(gè)亞種)。對大部分物種...
【文章頁數(shù)】:631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xiàn)綜述
1.1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研究的歷史、背景及進(jìn)展
1.1.1 東云貴高原環(huán)境背景
1.1.2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研究概況
1.2 本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GACP館藏標(biāo)本
2.1.2 野外補(bǔ)充采集
2.1.3 文獻(xiàn)資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標(biāo)本查檢
2.2.2 物種分種描述及形成圖版
2.2.3 移除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錯(cuò)誤鑒定和記錄的種類
2.2.4 苔類植物的種類組成情況及區(qū)系分析
第三章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分類學(xué)研究
3.1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系統(tǒng)排列
3.2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系統(tǒng)分類
3.2.1 裸蒴苔科 Haplomitriaceae Děde?ek
3.2.2 隱蒴苔科 Adelanthaceae Grolle
3.2.3 挺葉苔科 Anastrophyllaceae L.S?derstr.
3.2.4 大萼苔科 Cephaloziaceae Mig.
3.2.5 擬大萼苔科 Cephaloziellaceae Douin
3.2.6 裂葉苔科 Lophoziaceae Cavers
3.2.7 折葉苔科 Scapaniaceae Mig.
3.2.8 頂苞苔科 Acrobolbaceae E.A.Hodgs
3.2.9 小袋苔科 Balantiopsidaceae H.Buch
3.2.10 護(hù)蒴苔科 Calypogeiaceae Arnell
3.2.11 全萼苔科 Gymnomitriaceae H.Klinggr.
3.2.12 甲克苔科 Jackiellaceae R.M.Schust.
3.2.13 葉苔科 Jungermanniaceae Rchb.
3.2.14 假苞苔科 Notoscyphaceae Crand.-Stotl.
3.2.15 管口苔科 Solenostomataceae Stotler et Crand.-Stotl.
3.2.16 睫毛苔科 Blepharostomataceae W.Frey et M.Stech
3.2.17 剪葉苔科 Herbertaceae Müll.Frib. ex Fulford et Hatcher
3.2.18 指葉苔科 Lepidoziaceae Limpr.
3.2.19 齒萼苔科 Lophocoleaceae Vanden Berghen
3.2.20 羽苔科 Plagiochilaceae Müll.Frib.
3.2.21 擬復(fù)叉苔科 Pseudolepicoleaceae Fulford et J.Taylor
3.2.22 絨苔科 Trichocoleaceae Nakai
3.2.23 小萼苔科 Myliaceae Schljakov
3.2.24 耳葉苔科 Frullaniaceae Lorch
3.2.25 毛耳苔科 Jubulaceae H.Klinggr.
3.2.26 細(xì)鱗苔科 Lejeuneaceae Cavers
3.2.27 光萼苔科 Porellaceae Cavers
3.2.28 扁萼苔科 Radulaceae Müll.Frib.
3.2.29 新絨苔科 Neotrichocoleaceae Inoue
3.2.30 綠片苔科 Aneuraceae H.Klinggr.
3.2.31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H.Klinggr.
3.2.32 苞葉苔科 Calyculariaceae He-Nygrén, Juslén, Ahonen, Glenny et Piippo
3.2.33 小葉苔科 Fossombroniaceae Hazsl.
3.2.34 南溪苔科 Makinoaceae Nakai
3.2.35 莫氏苔科 Moerckiaceae K.I.Goebel ex Stotler et Crand.-Stotl.
3.2.36 帶葉苔科 Pallaviciniaceae Mig.
3.2.37 溪苔科 Pelliaceae H.Klinggr.
3.2.38 壺苞苔科 Blasiaceae H.Klinggr
3.2.39 疣冠苔科 Aytoniaceae Cavers
3.2.40 蛇苔科 Conocephalaceae Müll. Frib. ex Grolle
3.2.41 光苔科 Cyathodiaceae Stotler et Crand.-Stotl.
3.2.42 毛地錢科 Dumortieraceae D.G.Long
3.2.43 地錢科 Marchantiaceae Lindl.
3.2.44 單月苔科 Monosoleniaceae Inoue
3.2.45 錢苔科 Ricciaceae Rchb.
3.2.46 皮葉苔科 Targioniaceae Dumort.
3.2.47 魏氏苔科 Wiesnerellaceae Inoue
3.3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移除種、存疑種及新記錄種記述
4.1 移除種
4.2 存疑種
4.3 新記錄種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物種組成及區(qū)系分析
5.1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優(yōu)勢科的屬、種組成
5.2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優(yōu)勢屬的種類組成
5.3 區(qū)系分析
5.3.1 世界成分Cosmopolitans
5.3.2 泛熱帶成分Pantropical
5.3.3 熱帶亞洲至熱帶美洲間斷成分Trop. Asia and Trop. Amer. disjuncted
5.3.4 舊世界熱帶成分Old World Tropics
5.3.5 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成分Trop. Asia and Trop. Australasia
5.3.6 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成分Trop. Asia to Trop. Africa
5.3.7 熱帶亞洲成分熱帶亞洲成分 Trop. Asia
5.3.8 北溫帶成分North Temperate
5.3.9 東亞和北美間斷分布E. Asia and N. Amer. disjuncted
5.3.10 舊世界溫帶成分Old World Temperate
5.3.11 東亞成分East Asia
5.4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
創(chuàng)新性及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xiàn)
附圖Ⅰ
附圖Ⅱ
附表Ⅰ
附表Ⅱ
圖版Ⅰ:彩色圖版
圖版Ⅱ:墨線圖版
附錄:在讀期間參與科研項(xiàng)目及科研成果目錄
本文編號:3822875
【文章頁數(shù)】:631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xiàn)綜述
1.1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研究的歷史、背景及進(jìn)展
1.1.1 東云貴高原環(huán)境背景
1.1.2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研究概況
1.2 本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研究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GACP館藏標(biāo)本
2.1.2 野外補(bǔ)充采集
2.1.3 文獻(xiàn)資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標(biāo)本查檢
2.2.2 物種分種描述及形成圖版
2.2.3 移除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錯(cuò)誤鑒定和記錄的種類
2.2.4 苔類植物的種類組成情況及區(qū)系分析
第三章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分類學(xué)研究
3.1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系統(tǒng)排列
3.2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系統(tǒng)分類
3.2.1 裸蒴苔科 Haplomitriaceae Děde?ek
3.2.2 隱蒴苔科 Adelanthaceae Grolle
3.2.3 挺葉苔科 Anastrophyllaceae L.S?derstr.
3.2.4 大萼苔科 Cephaloziaceae Mig.
3.2.5 擬大萼苔科 Cephaloziellaceae Douin
3.2.6 裂葉苔科 Lophoziaceae Cavers
3.2.7 折葉苔科 Scapaniaceae Mig.
3.2.8 頂苞苔科 Acrobolbaceae E.A.Hodgs
3.2.9 小袋苔科 Balantiopsidaceae H.Buch
3.2.10 護(hù)蒴苔科 Calypogeiaceae Arnell
3.2.11 全萼苔科 Gymnomitriaceae H.Klinggr.
3.2.12 甲克苔科 Jackiellaceae R.M.Schust.
3.2.13 葉苔科 Jungermanniaceae Rchb.
3.2.14 假苞苔科 Notoscyphaceae Crand.-Stotl.
3.2.15 管口苔科 Solenostomataceae Stotler et Crand.-Stotl.
3.2.16 睫毛苔科 Blepharostomataceae W.Frey et M.Stech
3.2.17 剪葉苔科 Herbertaceae Müll.Frib. ex Fulford et Hatcher
3.2.18 指葉苔科 Lepidoziaceae Limpr.
3.2.19 齒萼苔科 Lophocoleaceae Vanden Berghen
3.2.20 羽苔科 Plagiochilaceae Müll.Frib.
3.2.21 擬復(fù)叉苔科 Pseudolepicoleaceae Fulford et J.Taylor
3.2.22 絨苔科 Trichocoleaceae Nakai
3.2.23 小萼苔科 Myliaceae Schljakov
3.2.24 耳葉苔科 Frullaniaceae Lorch
3.2.25 毛耳苔科 Jubulaceae H.Klinggr.
3.2.26 細(xì)鱗苔科 Lejeuneaceae Cavers
3.2.27 光萼苔科 Porellaceae Cavers
3.2.28 扁萼苔科 Radulaceae Müll.Frib.
3.2.29 新絨苔科 Neotrichocoleaceae Inoue
3.2.30 綠片苔科 Aneuraceae H.Klinggr.
3.2.31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H.Klinggr.
3.2.32 苞葉苔科 Calyculariaceae He-Nygrén, Juslén, Ahonen, Glenny et Piippo
3.2.33 小葉苔科 Fossombroniaceae Hazsl.
3.2.34 南溪苔科 Makinoaceae Nakai
3.2.35 莫氏苔科 Moerckiaceae K.I.Goebel ex Stotler et Crand.-Stotl.
3.2.36 帶葉苔科 Pallaviciniaceae Mig.
3.2.37 溪苔科 Pelliaceae H.Klinggr.
3.2.38 壺苞苔科 Blasiaceae H.Klinggr
3.2.39 疣冠苔科 Aytoniaceae Cavers
3.2.40 蛇苔科 Conocephalaceae Müll. Frib. ex Grolle
3.2.41 光苔科 Cyathodiaceae Stotler et Crand.-Stotl.
3.2.42 毛地錢科 Dumortieraceae D.G.Long
3.2.43 地錢科 Marchantiaceae Lindl.
3.2.44 單月苔科 Monosoleniaceae Inoue
3.2.45 錢苔科 Ricciaceae Rchb.
3.2.46 皮葉苔科 Targioniaceae Dumort.
3.2.47 魏氏苔科 Wiesnerellaceae Inoue
3.3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移除種、存疑種及新記錄種記述
4.1 移除種
4.2 存疑種
4.3 新記錄種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物種組成及區(qū)系分析
5.1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優(yōu)勢科的屬、種組成
5.2 東云貴高原苔類植物優(yōu)勢屬的種類組成
5.3 區(qū)系分析
5.3.1 世界成分Cosmopolitans
5.3.2 泛熱帶成分Pantropical
5.3.3 熱帶亞洲至熱帶美洲間斷成分Trop. Asia and Trop. Amer. disjuncted
5.3.4 舊世界熱帶成分Old World Tropics
5.3.5 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成分Trop. Asia and Trop. Australasia
5.3.6 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成分Trop. Asia to Trop. Africa
5.3.7 熱帶亞洲成分熱帶亞洲成分 Trop. Asia
5.3.8 北溫帶成分North Temperate
5.3.9 東亞和北美間斷分布E. Asia and N. Amer. disjuncted
5.3.10 舊世界溫帶成分Old World Temperate
5.3.11 東亞成分East Asia
5.4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
創(chuàng)新性及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xiàn)
附圖Ⅰ
附圖Ⅱ
附表Ⅰ
附表Ⅱ
圖版Ⅰ:彩色圖版
圖版Ⅱ:墨線圖版
附錄:在讀期間參與科研項(xiàng)目及科研成果目錄
本文編號:3822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8228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