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素對(duì)棉織物的染色工藝與功能整理
發(fā)布時(shí)間:2021-03-11 08:02
探討了黃連素對(duì)棉織物的優(yōu)化染色工藝與染色棉織物的抗紫外和抗菌性能。優(yōu)化染色工藝為:pH 8、染色溫度70℃、黃連素用量2%(omf),此時(shí)K/S值達(dá)1.831,染料吸附量達(dá)3.161 g/kg,UPF值大于30,UVA透射率低至0.889%,對(duì)大腸桿菌與肺炎桿菌的抗菌率高于67%,洗滌10次后對(du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肺炎桿菌的抗菌率也高于20%,染色棉織物具備良好的抗紫外與抗菌性能。
【文章來源】:印染助劑. 2020,37(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黃連素的吸收光譜曲線
黃連素用量對(duì)上染性能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棉織物的K/S值不斷增大,并在70℃達(dá)到峰值后逐漸降低;染料吸附量增加,這是由于溫度升高提高了黃連素的擴(kuò)散效率與溶解度,同時(shí)纖維溶脹程度增加,染料吸附位點(diǎn)增多,上染率也隨之增大。觀察K/S值與染料吸附量曲線可知,兩者的變化幅度較小,尤其是染料吸附量變化幅度在0.05 g/kg以內(nèi)。由此可知,溫度對(duì)黃連素上染棉織物的影響較小,考慮到染色均勻性,黃連素對(duì)棉織物的染色溫度選擇70℃。2.1.3 pH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植物染料的分類及提取研究[J]. 吳國輝. 染整技術(shù). 2017(03)
[2]陰離子改性棉織物天然色素黃連素染色工藝[J]. 楊柳,曹機(jī)良,安剛,曹成輝,趙紅. 上海紡織科技. 2016(07)
[3]天然植物染料的應(yīng)用及發(fā)展[J]. 路振翔. 成都紡織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bào). 2015(04)
[4]天然植物染料紡織品安全性抽樣檢測(cè)[J]. 高勝傳,王磊磊,王東. 山東紡織科技. 2015(03)
[5]天然染料黃連對(duì)棉織物的染色研究[J]. 張奇鵬,張玲玲. 染整技術(shù). 2012(06)
[6]天然植物染料的抗菌性能研究[J]. 全紹華,吳堅(jiān),鄧麗麗. 針織工業(yè). 2008(02)
本文編號(hào):3076147
【文章來源】:印染助劑. 2020,37(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黃連素的吸收光譜曲線
黃連素用量對(duì)上染性能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棉織物的K/S值不斷增大,并在70℃達(dá)到峰值后逐漸降低;染料吸附量增加,這是由于溫度升高提高了黃連素的擴(kuò)散效率與溶解度,同時(shí)纖維溶脹程度增加,染料吸附位點(diǎn)增多,上染率也隨之增大。觀察K/S值與染料吸附量曲線可知,兩者的變化幅度較小,尤其是染料吸附量變化幅度在0.05 g/kg以內(nèi)。由此可知,溫度對(duì)黃連素上染棉織物的影響較小,考慮到染色均勻性,黃連素對(duì)棉織物的染色溫度選擇70℃。2.1.3 pH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植物染料的分類及提取研究[J]. 吳國輝. 染整技術(shù). 2017(03)
[2]陰離子改性棉織物天然色素黃連素染色工藝[J]. 楊柳,曹機(jī)良,安剛,曹成輝,趙紅. 上海紡織科技. 2016(07)
[3]天然植物染料的應(yīng)用及發(fā)展[J]. 路振翔. 成都紡織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bào). 2015(04)
[4]天然植物染料紡織品安全性抽樣檢測(cè)[J]. 高勝傳,王磊磊,王東. 山東紡織科技. 2015(03)
[5]天然染料黃連對(duì)棉織物的染色研究[J]. 張奇鵬,張玲玲. 染整技術(shù). 2012(06)
[6]天然植物染料的抗菌性能研究[J]. 全紹華,吳堅(jiān),鄧麗麗. 針織工業(yè). 2008(02)
本文編號(hào):30761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0761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