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9-16 09:48
聚亞苯基砜(PPSU)是一種兼具優(yōu)良力學、耐熱、生物相容以及阻燃性能的特種工程塑料,隨著PPSU國產(chǎn)化的實現(xiàn),目前在交通、食品、化工、環(huán)保與醫(yī)療等方面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PPSU的強度和耐熱性可通過短切玻璃纖維(GF)填充進一步提高。然而由于PPSU分子鏈剛性較強、熔體粘度大,加工溫度在335 oC以上,對其填充改性極為困難,致使纖維增強PPSU復合材料的發(fā)展受到極大的限制。亟需制備兼具優(yōu)良熔體流動性能與力學性能的玻璃纖維增強PPSU復合材料。本論文采用加工溫度相對低的熱塑性無定型工程塑料聚碳酸酯(PC)改善GF/PPSU復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并對系列材料的流變性能、力學性能以及熱性能進行表征。結(jié)果表明GF/PPSU/PC(30:63:7)復合材料的擠出成型溫度可由GF/PPSU(80:20)的365 oC降低至340 oC,螺桿轉(zhuǎn)速由10 rpm提升至30 rpm,GF可填充量由20 wt%提升至30 wt%,大幅提升加工效率的同時,將拉伸強度由94.5 MPa增加至122.2 MPa,彎曲強度由141.5MPa增加至1...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聚砜類塑料簡介
1.2.1 雙酚A型聚砜
1.2.2 聚醚砜
1.2.3 聚亞苯基砜
1.2.4 聚砜類塑料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
1.3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簡介
1.3.1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分類
1.3.2 纖維增強聚合物基體理論
1.4 纖維增強聚砜類復合材料研究進展
1.4.1 纖維聚砜類復合材料提升制品性能研究進展
1.4.2 改善聚砜類塑料熱熔法加工性能研究進展
1.5 本論文研究意義、目的及內(nèi)容
1.5.1 研究意義與目的
1.5.2 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原材料
2.2.2 樣品制備
2.2.3 測試與表征
2.3 結(jié)果與討論
2.3.1 聚亞苯基砜/聚碳酸酯共混體系的性能
2.3.2 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原材料
3.2.2 樣品制備
3.2.3 測試與表征
3.3 結(jié)果與討論
3.3.1 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 復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分析
3.3.2 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 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3.3.3 高流動玻璃纖維增強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 復合材料的熱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846790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聚砜類塑料簡介
1.2.1 雙酚A型聚砜
1.2.2 聚醚砜
1.2.3 聚亞苯基砜
1.2.4 聚砜類塑料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
1.3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簡介
1.3.1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分類
1.3.2 纖維增強聚合物基體理論
1.4 纖維增強聚砜類復合材料研究進展
1.4.1 纖維聚砜類復合材料提升制品性能研究進展
1.4.2 改善聚砜類塑料熱熔法加工性能研究進展
1.5 本論文研究意義、目的及內(nèi)容
1.5.1 研究意義與目的
1.5.2 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原材料
2.2.2 樣品制備
2.2.3 測試與表征
2.3 結(jié)果與討論
2.3.1 聚亞苯基砜/聚碳酸酯共混體系的性能
2.3.2 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原材料
3.2.2 樣品制備
3.2.3 測試與表征
3.3 結(jié)果與討論
3.3.1 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 復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分析
3.3.2 高流動玻璃纖維/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 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3.3.3 高流動玻璃纖維增強聚亞苯基砜/聚酰胺66 復合材料的熱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8467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8467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