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輪胎發(fā)酵法制備多孔炭材料及其吸附脫硫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9 18:48
近幾十年來,汽油車保有量逐年增高,世界上廢棄汽車的輪胎數(shù)量很龐大,廢輪胎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和較差的生物降解性。同時,它們還占用土地,傳播疾病,引起火災等環(huán)境問題,并嚴重危害環(huán)境衛(wèi)生和人類生命。關(guān)于廢棄輪胎的再生利用是一個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還會導致另外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汽車尾氣排放。尾氣排放導致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在燃燒之后會生成大量硫氧化合物,這些含硫氧化合物的排放進入到大氣中會造成大氣的嚴重污染,例如酸雨,從而腐蝕建筑物。不僅如此,這些硫氧化物對人們的健康也帶來極大的威脅。所以,人們對于清潔汽油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想要得到清潔汽油,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脫除尤為重要。目前,最為傳統(tǒng)的脫硫方法為加氫脫硫(Hydrodesulfurization,HDS),但是其耗能大,消耗氫氣,且會降低汽油辛烷值以及其抗暴燃燒性能。因此亟需尋求一種新的非HDS方法。目前,基于吸附過程的吸附脫硫技術(shù)已經(jīng)得到科研人員的廣泛關(guān)注。相比較HDS,該方法可在常溫常壓下對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進行脫除。因此本文主要以廢輪胎發(fā)酵法制備多孔炭材料作為吸附劑,配置模擬汽油用于炭材料...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燃油脫硫的必要性
1.1.1 燃油脫硫的意義
1.1.2 汽油中硫化物種類
1.2 脫硫技術(shù)
1.2.1 HDS技術(shù)
1.2.2 非加氫脫硫技術(shù)
1.3 多孔炭材料吸附劑
1.3.1 炭材料的研究進展
1.3.2 多孔炭材料的制備途徑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內(nèi)容
第二章 實驗部分
2.1 實驗部分
2.1.1 實驗試劑
2.1.2 實驗儀器和設(shè)備
2.1.3 吸附劑制備
2.2 兩種多孔炭材料吸附劑的表征
2.2.1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
2.2.2 拉曼光譜(Raman)
2.2.3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
2.2.4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2.2.5 元素分析
2.2.6 N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
2.3 模擬汽油簡介、配置及硫含量檢測
2.3.1 硫醇類硫化物的主要物化性質(zhì)
2.3.2 模擬汽油的配置及硫含量的檢測
第三章 廢輪胎發(fā)酵法制備炭材料及其深度吸附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3.1 引言
3.2 結(jié)果與討論
3.2.1 掃描電鏡分析(SEM)
3.2.2 N_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分析
3.2.3 紅外吸收光譜分析(FT-IR)
3.2.4 拉曼光譜圖分析(Raman)
3.3吸附脫硫?qū)嶒?br> 3.3.1 不同NaHCO_3 加入量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3.3.2 溫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3.3.3 不同初始濃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3.3.4 吸附劑對不同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對比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基于廢輪胎發(fā)酵法制備N摻雜炭材料及其深度吸附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4.1 引言
4.2 結(jié)果與討論
4.2.1 掃描電鏡分析(SEM)
4.2.2 N_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分析
4.2.3 紅外吸收光譜分析(FT-IR)
4.2.4 拉曼光譜圖分析(Raman)
4.2.5 元素組成分析
4.2.6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4.3吸附脫硫?qū)嶒?br> 4.3.1 不同NaHCO_3 及(NH_4)_2C_2O_4 加入量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4.3.2 不同初始濃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4.3.3 不同溫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5.1 結(jié)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汽油萃取脫硫技術(shù)的應(yīng)用研究與進展[J]. 張偉偉,侯俠. 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5(04)
[2]多孔炭材料的設(shè)計合成及CO2吸附分離研究進展(英文)[J]. 張向倩,李文翠,陸安慧. 新型炭材料. 2015(06)
[3]汽油加氫脫硫技術(shù)研究及展望[J]. 李智超,李會鵬,趙華,吳國慶. 當代化工. 2013(11)
[4]TS-1/過氧化氫催化體系中有機硫化物的選擇氧化[J]. 孔令艷,李鋼,王祥生,王云. 催化學報. 2004(10)
[5]清潔燃料生產(chǎn)技術(shù)的新進展[J]. 李大東,蔣福康. 中國工程科學. 2003(03)
碩士論文
[1]β分子篩的孔結(jié)構(gòu)和酸性對FCC汽油硫轉(zhuǎn)移反應(yīng)性能的影響[D]. 王倩.西安石油大學 2019
[2]廢輪胎熱解炭特性及其對廢輪胎催化性能研究[D]. 狄偉強.大連理工大學 2019
[3]多級孔分子篩吸附劑的制備及其低硫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研究[D]. 蔣坤洪.內(nèi)蒙古大學 2019
[4]含Cu、Pd硅基復合氣凝膠制備及吸附脫硫性能研究[D]. 劉少博.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9
[5]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吸附脫硫性能研究[D]. 茹巧鳳.大連理工大學 2018
[6]金屬改性有序雜化介孔碳材料的制備及其對燃油吸附脫硫性能的研究[D]. 程潔羚.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 2015
[7]燃料油生物脫硫工藝方法與應(yīng)用的研究[D]. 李玉光.首都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73091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燃油脫硫的必要性
1.1.1 燃油脫硫的意義
1.1.2 汽油中硫化物種類
1.2 脫硫技術(shù)
1.2.1 HDS技術(shù)
1.2.2 非加氫脫硫技術(shù)
1.3 多孔炭材料吸附劑
1.3.1 炭材料的研究進展
1.3.2 多孔炭材料的制備途徑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內(nèi)容
第二章 實驗部分
2.1 實驗部分
2.1.1 實驗試劑
2.1.2 實驗儀器和設(shè)備
2.1.3 吸附劑制備
2.2 兩種多孔炭材料吸附劑的表征
2.2.1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
2.2.2 拉曼光譜(Raman)
2.2.3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
2.2.4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2.2.5 元素分析
2.2.6 N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
2.3 模擬汽油簡介、配置及硫含量檢測
2.3.1 硫醇類硫化物的主要物化性質(zhì)
2.3.2 模擬汽油的配置及硫含量的檢測
第三章 廢輪胎發(fā)酵法制備炭材料及其深度吸附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3.1 引言
3.2 結(jié)果與討論
3.2.1 掃描電鏡分析(SEM)
3.2.2 N_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分析
3.2.3 紅外吸收光譜分析(FT-IR)
3.2.4 拉曼光譜圖分析(Raman)
3.3吸附脫硫?qū)嶒?br> 3.3.1 不同NaHCO_3 加入量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3.3.2 溫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3.3.3 不同初始濃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3.3.4 吸附劑對不同硫化物的吸附性能對比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基于廢輪胎發(fā)酵法制備N摻雜炭材料及其深度吸附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4.1 引言
4.2 結(jié)果與討論
4.2.1 掃描電鏡分析(SEM)
4.2.2 N_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分析
4.2.3 紅外吸收光譜分析(FT-IR)
4.2.4 拉曼光譜圖分析(Raman)
4.2.5 元素組成分析
4.2.6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4.3吸附脫硫?qū)嶒?br> 4.3.1 不同NaHCO_3 及(NH_4)_2C_2O_4 加入量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4.3.2 不同初始濃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4.3.3 不同溫度對吸附劑吸附性能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5.1 結(jié)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汽油萃取脫硫技術(shù)的應(yīng)用研究與進展[J]. 張偉偉,侯俠. 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5(04)
[2]多孔炭材料的設(shè)計合成及CO2吸附分離研究進展(英文)[J]. 張向倩,李文翠,陸安慧. 新型炭材料. 2015(06)
[3]汽油加氫脫硫技術(shù)研究及展望[J]. 李智超,李會鵬,趙華,吳國慶. 當代化工. 2013(11)
[4]TS-1/過氧化氫催化體系中有機硫化物的選擇氧化[J]. 孔令艷,李鋼,王祥生,王云. 催化學報. 2004(10)
[5]清潔燃料生產(chǎn)技術(shù)的新進展[J]. 李大東,蔣福康. 中國工程科學. 2003(03)
碩士論文
[1]β分子篩的孔結(jié)構(gòu)和酸性對FCC汽油硫轉(zhuǎn)移反應(yīng)性能的影響[D]. 王倩.西安石油大學 2019
[2]廢輪胎熱解炭特性及其對廢輪胎催化性能研究[D]. 狄偉強.大連理工大學 2019
[3]多級孔分子篩吸附劑的制備及其低硫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研究[D]. 蔣坤洪.內(nèi)蒙古大學 2019
[4]含Cu、Pd硅基復合氣凝膠制備及吸附脫硫性能研究[D]. 劉少博.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9
[5]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吸附脫硫性能研究[D]. 茹巧鳳.大連理工大學 2018
[6]金屬改性有序雜化介孔碳材料的制備及其對燃油吸附脫硫性能的研究[D]. 程潔羚.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 2015
[7]燃料油生物脫硫工藝方法與應(yīng)用的研究[D]. 李玉光.首都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73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6730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